一种基于低轨卫星系统的快变信道估计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264793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3 09: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低轨卫星系统的快变信道估计方法,针对低轨卫星较大多普勒频移以及中继级联信道的时频双选特性,建立放大转发(AF,Amplify Forward)协议下级联信道的基扩展模型(BEM,Basis Expansion Model),分析了适用于BEM模型的信道估计算法。首先根据归一化多普勒频偏和信噪比来判断要选用的BEM模型,然后利用信道稀疏特性选取最小二乘算法(LS)和线性最小均方误差算法(LMMSE)估计模型系数。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利用基扩展模型减少快变信道的待估参数,结合信道稀疏性和自适应混合BEM模型保证估计精度的同时降低椭圆基函数BEM(DPS‑BEM)模型和LMMSE算法的复杂度,从而实现高效准确估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低轨卫星系统的快变信道估计方法
技术介绍
低轨道(LEO)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具有卫星通信覆盖区域大、机动性强、可靠性高等优点,还具有较高的传输速率。但其通信信道存在严重的多径效应和阴影衰落,且在高速移动通信应用场景中,星地间相对速度大,信道相干时间短,加剧了多普勒频移和信道的动态变化,因此高动态环境下的信道估计变得尤为重要。同时,OFDM采用正交多载波传输方式,具有高速的数据传输能力、高效的频谱利用率和良好的抗多径性能,因此,卫星通信系统结合OFDM技术成为克服上述缺陷的关键传输技术之一。此外,协作分集技术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对抗星地间多径衰落的手段。然而,协作通信中的资源分配、目的节点处数据的分离与处理等,都需要各节点获取准确的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Information,CSI)。同时,放大转发(AF,Amplify Forward)协议使得SR链路的噪声被放大,不仅降低频谱效率,还增大了子载波间干扰(ICI,Inter-Carrier Interference)以及链路时延,对协作场景下中继级联信道估计的准确性提出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基于低轨卫星系统的快变信道估计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低轨卫星系统的快变信道估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构造基于导频簇的梳状导频结构;S2低轨卫星中继传输系统中采用AF放大转发协议,采用一组基函数的线性组合来拟合BEM模型的信道,所述BEM模型包括复指数BEM模型和椭圆基函数BEM模型,复指数BEM模型和椭圆基函数BEM模型分别采用傅里叶基和椭圆基函数作为基函数;其中,根据归一化多普勒频率fnd和信噪比SNR自适应选择BEM模型,当在fnd<0.5时,SNR<5dB和SNR≥5dB分别采用复指数BEM模型和椭圆基函数BEM模型;当fnd>0.5时,采用椭圆基函数BEM模型;S3 BEM模型下接收信号表示为:yD(n)=&Sig...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低轨卫星系统的快变信道估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构造基于导频簇的梳状导频结构;S2低轨卫星中继传输系统中采用AF放大转发协议,采用一组基函数的线性组合来拟合BEM模型的信道,所述BEM模型包括复指数BEM模型和椭圆基函数BEM模型,复指数BEM模型和椭圆基函数BEM模型分别采用傅里叶基和椭圆基函数作为基函数;其中,根据归一化多普勒频率fnd和信噪比SNR自适应选择BEM模型,当在fnd<0.5时,SNR<5dB和SNR≥5dB分别采用复指数BEM模型和椭圆基函数BEM模型;当fnd>0.5时,采用椭圆基函数BEM模型;S3 BEM模型下接收信号表示为: y D ( n ) = Σ l = 0 L 2 - 1 x ~ ( n - l ) b T ( n ) g ( l ) + η ( n ) ]]>其中,n=0,1,…,N-1,N是子载波个数,l=0,1,…,L,L为可分辨多径数,b(n)=[b1(n),…,bQ(n)]T,g(l)=[g1(l),…,gQ(l)]T;是经中继R放大转发的接收信号,α为放大因子,x(n)为源端S发送的OFDM信号,η(n)表示均值为0,方差为δ2的加性高斯白噪声;b1(n),...,bQ(n)分别表示BEM模型的第1-Q个基函数;g1(l),...,gQ(l)分别表示BEM模型的第1-Q个基函数的系数;对所述BEM模型下接收信号进行DFT变换得到的频域Y表示为: Y = Σ q = 0 Q F d i a g ( b q ) G q F H X + W = Σ q = 0 Q F d i a g ( b q ) F H d i a g ( F L g q ) X + W = Σ q = 0 Q F d i a g ( b q ) F H d i a g ( X ) F L g q + W ; ]]>其中,bq=[bq(0),bq(1),…,bq(N-1)]T为BEM模型的第q个基函数,bq(0),...,bq(N-1)分别为BEM模型的第q个基函数在第0-N-1个子载波上对应的值;gq=[gq(0),gq(1),…,gq(L-1)]T为BEM模型的第q个基函数的系数,gq(0),...,gq(L-1)分别为BEM模型的第q个基函数的系数在第0-L-1个可分辨多径上对应的值;Gq是一个N×N大小的循环矩阵,其第一列为对应于第q个基函数的系数;X是频域发送信号;W是频域噪声;F是N×N维的离散傅里叶变换矩阵;FL是一个N×L大小的参数矩阵,由的前L列构成;diag表示矩阵对角化;令Aq=Fdiag(bq)FH,q=0,...,Q,则上式又表示为: Y = Σ q = 0 Q A q d i a g ( X ) F L g q + W ]]>S4将接收信号中的导频提取出来,此时频域Y对应的导频子载波的矩阵为Y(p)=A(p)Δ(p)g+d+W(p)其中,d为数据子载波对导频子载波的干扰,W(p)为频域噪声W对应的导频子载波的矩阵,表示Kronecker积,IQ+1是Q+1阶单位矩阵,A0(p),...,AQ(p)分别为A0,...,AQ对应的导频子载波的矩阵,X(p)表示频域发送信号X对应的导频子载波的矩阵;FL(p)表示FL对应的导频子载波的矩阵;S5设定已知信道的稀疏度和有效信道抽头的位置,则简化估计算法,将有效信道抽头的系数放入向量Isig中,得到: Δ I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勇朝张学敏刘灿张锐阮玉晗张海林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昆山创新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