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给水深度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243686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1 2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给水深度处理方法,该方法通过给水深度处理组合构筑物进行处理;所述的组合构筑物分为上、中、下三层,三层采用叠合形设计共用结构壁板,且该组合构筑物包含至少一个处理单元,该处理单元包含:提升泵房、后臭氧接触池、活性炭滤池、清水池、鼓风机房和反冲洗泵房以及臭氧制备车间,各单元合理布置在的三层空间内。其优点是:集成式的叠合设计融合了所有深度处理的工艺单元,提高了构筑物的土地利用效率;各构筑物之间流程顺畅,输水距离短,节能效果比平面式布置节约20%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净水厂臭氧活性炭组合工艺
,具体涉及一种给水深度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国内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提高,净水处理工艺需要采用以臭氧活性炭为主工艺的处理技术,在我国基本采用各工艺单元单层布置或少量构筑物叠合布置涉及,占地面积较大,对于老水厂或者受到场地条件限制的条件下,实施深度处理工艺有很大难度,同时国家十分强调对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占地面积小的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系统,且要求其流程顺畅,便于巡视、维护和管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给水深度处理方法,通过提高构筑物之间的合理布置和流程设计,在较小的占地面积上实现多个工艺流程集成布置,并能够实现良好的给水深度处理效果,流程顺畅、物料输送线路清晰。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给水深度处理方法,其特征是:该方法通过给水深度处理组合构筑物进行处理;所述的组合构筑物分为上、中、下三层,三层采用叠合形设计共用结构壁板,且该组合构筑物包含至少一个处理单元,该处理单元包含:提升泵房,位于组合构筑物中层以及下层的最前段;后臭氧接触池,位于组合构筑物中层的中间段的两侧,其入口连接所述提升泵房的出口;活性炭滤池,位于组合构筑物中层的最后段的两侧,其入口连接所述后臭氧接触池的出口;清水池,位于组合构筑物下层,叠于活性炭滤池下方,用于储存出水,其入口连接所述活性炭滤池的出口,其出口连接后续流程,该清水池还通过超越管连接所述提升泵房的入口;鼓风机房和反冲洗泵房,位于组合构筑物中层的中间区域,用于对活性炭滤池进行反冲洗;臭氧制备车间,位于组合构筑物上层,用于向后臭氧接触池提供臭氧。上述的给水深度处理方法,其中:所述给水深度处理组合构筑物是由若干个所述的处理单元构成的组合体。上述的给水深度处理方法,其中:所述反冲洗泵房入口连接所述提升泵房的吸水井。上述的给水深度处理方法,其中:所述反冲洗泵房包含一吸水井,该吸水井为清水池的一部分。上述的给水深度处理方法,其中:所述的提升泵采用潜水泵、混流泵、或离心泵。上述的给水深度处理方法,其中:所述后臭氧接触池的臭氧接触方式为分段曝气池方式。上述的给水深度处理方法,其中:所述活性炭滤池为翻板滤池、快滤池或V型滤池。上述的给水深度处理方法,其中,还包含:溢流管,其一端连接提升泵房的吸水井,其另一端通过超越管连接清水池。上述的给水深度处理方法,其中,所述的方法包含以下步骤:S0、原水水质达标,执行步骤S2,原水水质不达标,执行步骤S1;S1、原水经过提升泵房提升后依次进入后臭氧接触池、活性炭滤池后进入清水池;S2、原水进入提升泵房后直接经超越管进入清水池。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集成式的叠合设计融合了所有深度处理的工艺单元,提高了构筑物的土地利用效率;2、各构筑物之间流程顺畅,输水距离短,节能效果比平面式布置节约20%以上;3、超越设计构思巧妙,可以实现净水单元的多种运行工况;4、叠合型设计各构筑物之间共用结构壁板,降低整体投资效果明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给水深度处理工艺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上层平面布置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中层平面布置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下层平面布置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活性炭滤池部分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后臭氧接触池部分剖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鼓风机房、反冲洗泵房以及提升泵房部分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通过详细说明一个较佳的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阐述。如图2~7所示,一种给水深度处理组合构筑物,所述的组合构筑物分为上、中、下三层,三层采用叠合形设计共用结构壁板,且该组合构筑物包含至少一个处理单元,该处理单元包含:提升泵房1,位于组合构筑物中层以及下层的最前段;后臭氧接触池2,位于组合构筑物中层的中间段的两侧,其入口连接所述提升泵房1的出口;活性炭滤池3,位于组合构筑物中层的最后段的两侧,其入口连接所述后臭氧接触池2的出口;清水池4,位于组合构筑物下层,叠于活性炭滤池3下方,用于储存出水,其入口连接所述活性炭滤池3的出口,其出口连接后续流程,该清水池4还通过超越管13连接所述提升泵房1的入口;鼓风机房5和反冲洗泵房6,位于组合构筑物中层的中间区域,用于对活性炭滤池3进行反冲洗;臭氧制备车间7、控制室8以及配电间9,位于组合构筑物上层,用于向后臭氧接触池2提供臭氧。所述给水深度处理组合构筑物是由若干个所述的处理单元构成的组合体。所述提升泵房1包含吸水井、提升泵10以及出水井。所述反冲洗泵房6入口连接所述提升泵房1的吸水井。所述的提升泵采用潜水泵、混流泵、或离心泵。所述后臭氧接触池2的臭氧接触方式为分段曝气池方式。所述活性炭滤池3为翻板滤池、快滤池或V型滤池。本实施例中,所述吸水井的入口设置进水管11,水由进水管11进入吸水井后由提升泵10提升,进水管11还直接通过一溢流管连通至超越管13,当提升泵10断电、故障时可通过溢流管12直接通过超越管13溢流至清水池,确保提升泵房的水位安全。反冲洗泵房6包含一吸水井,本实施例中,反冲洗泵房6的吸水井是下叠清水池4的一部分,避免了单独设置吸水井,且反冲洗的水量可以得到充分保证。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给水深度处理方法,该方法是通过上述的给水深度处理组合构筑物进行处理,如图1所示,其包含以下步骤:S0、原水水质达标,执行步骤S2,原水水质不达标,执行步骤S1;S1、原水经过提升泵房1提升后依次进入后臭氧接触池2、活性炭滤池3后进入清水池4;S2、原水进入提升泵房1后直接经超越管13进入清水池4。所述的步骤S2中,还包含:鼓风机房5和反冲洗泵房6定期对活性炭滤池3进行反冲洗,反冲洗水取自清水池4。上述的组合构筑物,其中,由于溢流管12和超越管13的设置,提升泵房10进水可通过管道超越直接进入下叠清水池4,当原水水质较好,不需要经过深度处理时,产品水可以进入提升泵房10吸水井后,经过溢流管12进入清水池4,实现直接超越深度处理工艺,实现了降低提升8m水头的能耗,且节约了深度处理所需的臭氧、活性炭等辅助药剂,实现能耗上大幅降低。尽管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专利技术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给水深度处理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给水深度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通过给水深度处理组合构筑物进行处理;所述的组合构筑物分为上、中、下三层,三层采用叠合形设计共用结构壁板,且该组合构筑物包含至少一个处理单元,该处理单元包含:提升泵房(1),位于组合构筑物中层以及下层的最前段;后臭氧接触池(2),位于组合构筑物中层的中间段的两侧,其入口连接所述提升泵房(1)的出口;活性炭滤池(3),位于组合构筑物中层的最后段的两侧,其入口连接所述后臭氧接触池(2)的出口;清水池(4),位于组合构筑物下层,叠于活性炭滤池(3)下方,用于储存出水,其入口连接所述活性炭滤池(3)的出口,其出口连接后续流程,该清水池(4)还通过超越管(13)连接所述提升泵房(1)的入口;鼓风机房(5)和反冲洗泵房(6),位于组合构筑物中层的中间区域,用于对活性炭滤池(3)进行反冲洗;臭氧制备车间(7),位于组合构筑物上层,用于向后臭氧接触池(2)提供臭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给水深度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通过给水深度处理组合构筑物进行处理;所述的组合构筑物分为上、中、下三层,三层采用叠合形设计共用结构壁板,且该组合构筑物包含至少一个处理单元,该处理单元包含:提升泵房(1),位于组合构筑物中层以及下层的最前段;后臭氧接触池(2),位于组合构筑物中层的中间段的两侧,其入口连接所述提升泵房(1)的出口;活性炭滤池(3),位于组合构筑物中层的最后段的两侧,其入口连接所述后臭氧接触池(2)的出口;清水池(4),位于组合构筑物下层,叠于活性炭滤池(3)下方,用于储存出水,其入口连接所述活性炭滤池(3)的出口,其出口连接后续流程,该清水池(4)还通过超越管(13)连接所述提升泵房(1)的入口;鼓风机房(5)和反冲洗泵房(6),位于组合构筑物中层的中间区域,用于对活性炭滤池(3)进行反冲洗;臭氧制备车间(7),位于组合构筑物上层,用于向后臭氧接触池(2)提供臭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水深度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水深度处理组合构筑物是由若干个所述的处理单元构成的组合体。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水深度处理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健王如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