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种植
,特别是一种两面针与黄豆或花生套种的方法。
技术介绍
两面针为芸香科花椒属植物Zanthoxylum nitidum(Roxb.)DC.,其根是《中国药典》历版收载的常用大宗中药材。由于两面针具有良好的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祛风通络作用,成为医药家首选常用之中药,广泛应用于中医处方、中成药及精细化工产品中。据统计,以两面针作为原料的中成药就有70余种之多,如三九胃泰、金鸡胶囊、正骨水、外感风痧冲剂等;应用两面针的日用品有两面针中药牙膏等;在民间和医院处方中,两面针广泛用于牙痛、胃痛、腰骨疼痛、关节炎等疾病治疗。两面针药材由于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野生资源已不能满足需求,人工栽培是其重要的来源途径。黄豆和花生是常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均含有很高的蛋白质、脂肪,以及多种矿质营养元素和生理活性物质,是豆科植物中最富有营养而又易于消化的食物。在我国黄豆和花生产量远不及需求量,因此应大力发展种植。种植黄豆和花生既能通过根瘤固氮培肥地力,又能抗旱保墒。两面针药用部位是根,一般需要种植4~5年才可采收,在两面针种植的幼龄期(种植的第1年),行间株间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两面针与黄豆或花生套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步骤实现:(1)于1~3月份定植两面针苗:定植前提前整地,作成起高20cm、宽l20~150cm的畦,排水沟宽30~50cm;施足基肥,以农家肥为主,复合肥为辅;定植时,将两面针苗在畦面中间按株距50~90cm开穴种下,填土踩实,再盖土略高于畦面,浇足定根水;(2)春季套种:3月下旬在两面针幼株的行间和株间各套种1~2行黄豆或花生,黄豆或花生与两面针幼株的间距为20~30cm,人工挖穴,穴距为20~30cm,点播,每穴丢种3~5粒,播完后盖细土;待生长到3叶时,匀苗,每穴保留2~3株;7月下旬采收黄豆或花生;(3)秋季套种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两面针与黄豆或花生套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步骤实现:(1)于1~3月份定植两面针苗:定植前提前整地,作成起高20cm、宽l20~150cm的畦,排水沟宽30~50cm;施足基肥,以农家肥为主,复合肥为辅;定植时,将两面针苗在畦面中间按株距50~90cm开穴种下,填土踩实,再盖土略高于畦面,浇足定根水;(2)春季套种:3月下旬在两面针幼株的行间和株间各套种1~2行黄豆或花生,黄豆或花生与两面针幼株的间距为20~30cm,人工挖穴,穴距为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珍藕,钟一雄,赖茂祥,谭伟东,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