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连接器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218523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9 09: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连接器端子,其在右接触片内侧和左接触片内侧分别固设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两对称设置的第一凸出部和两对称设置的第二凸出部分别抵压配对的连接器端子两侧;第一右接触片内侧与第二右接触片内侧分别固设第三凸出部,第一左接触片内侧与第二左接触片内侧分别固设第四凸出部,两对称设置的第三凸出部与两对称设置的第四凸出部分别抵压配对的连接器端子另外两侧,因此,两第一凸出部、两第二凸出部、两第三凸出部和两第四凸出部可以增加与配对连接器的接触面积,同时还可以使壳体1与配对的连接器端子之间连接牢固,可以使电流通过更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连接器端子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连接器端子在与配对的连接器端子连接时,配对的连接器端子容易从连接器端子内脱落,连接不牢固,从而造成电流通过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连接牢固的新型连接器端子。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连接器端子,包括一壳体,所述壳体上端为用于压接电线导体的压接部,所述壳体下端为用于与配对连接器端子产生接触并导通的接触部,所述接触部包括从压接部右端向下延伸的右接触片,所述右接触片一侧固设有一向左延伸的第一右接触片,所述右接触片另一侧固设有一向左延伸的第二右接触片,所述第一右接触片与所述第二右接触片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右接触片 、所述右接触片和所述第二右接触片形成一开口向左的右凹槽;所述接触部还包括从压接部左端向下延伸的左接触片,所述左接触片与所述右接触片对称设置,所述左接触片一侧固设有一向右延伸的第一左接触片,所述左接触片另一侧固设有一向右延伸的第二左接触片,所述第一左接触片与所述第二左接触片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左接触片 、所述左接触片和所述第二左接触片形成一开口向右的左凹槽,所述左凹槽与所述右凹槽对称且间隔设置,所述左凹槽与所述右凹槽配合后形成一可供配对连接器端子穿设的方形孔;所述右接触片内侧和所述左接触片内侧分别固设有一对称设置用于抵压配对的连接器端子的第一凸出部,所述右接触片内侧和左接触片内侧还分别固设有一对称设置用于抵压配对的连接器端子并分别位于对应的第一凸出部下方的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一右接触片内侧与所述第二右接触片内侧分别固设有一第三凸出部,所述第一左接触片内侧与所述第二左接触片内侧分别固设有一第四凸出部,两所述第三凸出部与两所述第四凸出部对称设置。具体地,两所述第三凸出部中部之间的连接线位于两所述第一凸出部中部之间的连接线与两所述第二凸出部中部之间的连接线之间。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连接器端子,其在右接触片内侧和左接触片内侧分别固设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两对称设置的第一凸出部和两对称设置的第二凸出部分别抵压配对的连接器端子两侧;第一右接触片内侧与第二右接触片内侧分别固设第三凸出部,第一左接触片内侧与第二左接触片内侧分别固设第四凸出部,两对称设置的第三凸出部与两对称设置的第四凸出部分别抵压配对的连接器端子另外两侧,因此,两第一凸出部、两第二凸出部、两第三凸出部和两第四凸出部可以增加与配对连接器的接触面积,同时还可以使壳体1与配对的连接器端子之间连接牢固,可以使电流通过更稳定。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新型连接器端子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新型连接器端子的右视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新型连接器端子的仰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连接器端子,包括一壳体1,壳体1上端为用于压接电线导体的压接部2,壳体1下端为用于与配对连接器端子产生接触并导通的接触部3;如图3所示,接触部3包括从压接部2右端向下延伸的右接触片41,右接触片41一侧固设有一向左延伸的第一右接触片42,右接触片41另一侧固设有一向左延伸的第二右接触片43,第一右接触片42与第二右接触片43对称设置,第一右接触片42 、右接触片41和第二右接触片43形成一开口向左的右凹槽4;接触部3还包括从压接部2左端向下延伸的左接触片51,左接触片51与右接触片41对称设置,左接触片51一侧固设有一向右延伸的第一左接触片52,左接触片51另一侧固设有一向右延伸的第二左接触片53,第一左接触片52与第二左接触片53对称设置,第一左接触片52 、左接触片51和第二左接触片53形成一开口向右的左凹槽5,左凹槽5与右凹槽4对称且间隔设置,左凹槽5与右凹槽4配合后形成一可供配对连接器端子穿设的方形孔6;右接触片41内侧和左接触片51内侧分别固设有一对称设置用于抵压配对的连接器端子的第一凸出部7,右接触片41内侧和左接触片51内侧还分别固设有一对称设置用于抵压配对的连接器端子并分别位于对应的第一凸出部7下方的第二凸出部8,第一右接触片42内侧与第二右接触片43内侧分别固设有一第三凸出部9,第一左接触片52内侧与第二左接触片53内侧分别固设有一第四凸出部10,两第三凸出部9与两第四凸出部10对称设置。具体地,两所述第三凸出部9中部之间的连接线位于两第一凸出部7中部之间的连接线与两第二凸出部8中部之间的连接线之间,此种设计可以使第三凸出部9对第一凸出部7与第二凸出部8之间的电线导体抵压限位,有利于电线导体的稳定。具体地,所述壳体1的材料为高导电铜,高导电铜能使更大的电流通过,最大通过电流为23A。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连接器端子,其在右接触片41内侧和左接触片51内侧分别固设第一凸出部7和第二凸出部8,两对称设置的第一凸出部7和两对称设置的第二凸出部8分别抵压配对的连接器端子两侧;第一右接触片42内侧与第二右接触片43内侧分别固设第三凸出部9,第一左接触片52内侧与第二左接触片53内侧分别固设第四凸出部10,两对称设置的第三凸出部9与两对称设置的第四凸出部10分别抵压配对的连接器端子另外两侧,因此,两第一凸出部7、两第二凸出部8、两第三凸出部9和两第四凸出部10可以增加与配对连接器的接触面积,同时还可以使壳体1与配对的连接器端子之间连接牢固,可以使电流通过更稳定。以上所述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新型连接器端子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壳体,所述壳体上端为用于压接电线导体的压接部,所述壳体下端为用于与配对连接器端子产生接触并导通的接触部,所述接触部包括从压接部右端向下延伸的右接触片,所述右接触片一侧固设有一向左延伸的第一右接触片,所述右接触片另一侧固设有一向左延伸的第二右接触片,所述第一右接触片与所述第二右接触片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右接触片 、所述右接触片和所述第二右接触片形成一开口向左的右凹槽;所述接触部还包括从压接部左端向下延伸的左接触片,所述左接触片与所述右接触片对称设置,所述左接触片一侧固设有一向右延伸的第一左接触片,所述左接触片另一侧固设有一向右延伸的第二左接触片,所述第一左接触片与所述第二左接触片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左接触片 、所述左接触片和所述第二左接触片形成一开口向右的左凹槽,所述左凹槽与所述右凹槽对称且间隔设置,所述左凹槽与所述右凹槽配合后形成一可供配对连接器端子穿设的方形孔;所述右接触片内侧和所述左接触片内侧分别固设有一对称设置用于抵压配对的连接器端子的第一凸出部,所述右接触片内侧和左接触片内侧还分别固设有一对称设置用于抵压配对的连接器端子并分别位于对应的第一凸出部下方的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一右接触片内侧与所述第二右接触片内侧分别固设有一第三凸出部,所述第一左接触片内侧与所述第二左接触片内侧分别固设有一第四凸出部,两所述第三凸出部与两所述第四凸出部对称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新型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壳体,所述壳体上端为用于压接电线导体的压接部,所述壳体下端为用于与配对连接器端子产生接触并导通的接触部,所述接触部包括从压接部右端向下延伸的右接触片,所述右接触片一侧固设有一向左延伸的第一右接触片,所述右接触片另一侧固设有一向左延伸的第二右接触片,所述第一右接触片与所述第二右接触片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右接触片 、所述右接触片和所述第二右接触片形成一开口向左的右凹槽;所述接触部还包括从压接部左端向下延伸的左接触片,所述左接触片与所述右接触片对称设置,所述左接触片一侧固设有一向右延伸的第一左接触片,所述左接触片另一侧固设有一向右延伸的第二左接触片,所述第一左接触片与所述第二左接触片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左接触片 、所述左接触片和所述第二左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宏彦
申请(专利权)人:亚达康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