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稀氨水中脱除NH3-N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20673 阅读:2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从稀氨水中脱除NH↓[3]-N的方法,用于富氨水、剩余氨水等稀氨水的处理。本方法利用循环空气与经过预处理的稀氨水在解吸塔中进行接触,使氨解吸到循环空气中,含氨的循环空气经稀酸洗涤,氨被酸化学吸收并生成铵盐的酸性溶液,该酸性溶液达到饱和则有铵盐结晶析出,得到铵盐产品。本方法效率高,无污染,投资小,处理成本低。(*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从稀氨水中脱除NH3-N的方法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从稀氨水中脱除NH3-N的工艺方法。属于煤化工系统中的煤制气及炼焦化学工业,用于富氨水、剩余氨水等稀氨水的处理。此前从稀氨水中脱除氨的方法皆系蒸馏法,即稀氨水经热交换、预热等设备被加热至102~105℃后送入分解器,在此分离H2S、CO2、HCN并与部分氨(相当总氨量的10%)一同放散入大气中。分离出部分(30-40%)H2S、CO2、HCN的稀氨水(含氨6g~8g/L)进入蒸馏塔上部,在塔底部通入直接蒸汽,经提馏氨从稀氨水转入蒸汽(含氨6%左右),氨蒸汽经分缩器部分冷凝作为回流液,未冷凝的氨蒸汽在冷凝冷却器中冷凝冷却遂获得18-20%的浓氨水,塔底废水含氨0.05~0.1%。该工艺也有装备固定铵分解设备的,如此可同时脱除固定铵。实践证明,蒸馏法从稀氨水中脱除氨的工艺具有能耗高(处理一吨稀氨水消耗蒸汽0.25吨);污染环境,且产品浓氨水含酸H2S、HCN及有机油类严重超标,在应用中形成新的污染:在生产过程中设备腐蚀严重,维修费用极高;废水中NH3-N含量达1000~2000PPm以上,给后序的生化处理造成困难。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处理稀氨水的工艺方法,以解决上述传统的工艺方法所存在的能耗高、污染环境、设备腐蚀以及NH3-N脱除效率低等一系列问题,并为蒸氨废水的生化处理创造条件。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紧凑,易于控制几乎不消耗或很少消耗蒸汽,效率高,无污染,腐蚀程序也大大降低。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利用循环空气与经过预处理的稀氨水在解吸塔中进行接触,从而使氨解吸到循环空气中(其浓度远低于爆炸下限),含氨的循环空气经稀酸洗涤,氨遂被酸化学吸收并生成铵盐的酸-->性溶液,该酸性溶液达过饱和后则有铵盐结晶析出,从而获得铵盐产品(如硫铵等)。本专利技术方法包括:1.稀氨水的预处理:澄清、过滤除去悬浮物及有机油类(<10PPm);加碱分解其中所含的固定铵盐,降低稀氨水中固定铵盐含量,同时增大氨蒸汽分压,提高解吸效率。2.用循环空气在解吸塔中从预处理后的稀氨水中解吸氨(NH3-N)。3.利用硫酸化学吸收循环空气中的氨,脱氨后的空气重复送入洗涤塔反复应用。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方法进行详细描述:图1是本专利技术方法的工艺流程图。图中:1-稀氨水槽;  2-砂石过滤器;  3-压力反应器;      4-沉淀器;    5-中间槽;      6、11-泵;      7-解吸塔;    8-风机;        9-氨化学吸收塔;      10-旋分器;   12-循环母液槽。稀氨水在45~55℃,含氨6~8g/L)从稀氨水槽1中用泵6,送入砂石过滤器2中,在砂石过滤器2中滤去稀氨水中的悬浮物和焦油等物质;然后在压力反应器3(沿力可为5~6kg)中加入碱,碱为纯碱或苛性碱(火碱),加入的碱与稀氨水中的固定铵盐(氯化按、硫酸铵)作用,使固定铵盐分解,同时增大氨蒸汽分压,于是氨由离子状态转变为分子状态,稀氨水由压力反应器3经沉淀池4到中间槽5,在中间槽5中减压,压力减至1个大气压左右,稀氨水中的氨在减压后从稀氨水中逸出。用泵6引进解吸塔7上部,在解吸塔7内氨进入循环空气中,循环空气一般为惰性气体,并被循环空气载至氨化学吸收塔9,在氨化学吸收塔9中氨被浓度为5~10%的硫酸吸收并生成铵盐(如硫铵等),该酸性溶液达到饱和后则有铵盐析出,即含氨的空气在氨化学吸收塔9中,通过喷洒硫酸溶液,从氨与硫酸的反应中生成硫酸铵(或其它铵盐),该铵盐溶液或单独结晶生产固体铵盐或在焦化厂硫铵系统中结晶均可。为了肪止从氨化学吸收塔9中-->引出的循环空气挟带致雾,在氨化学吸收塔9出口处没有旋分扑酸器10图中风机8为循环空气动力。脱氨后的空气重复送入洗涤塔反复使用。本实施例:含NH3-N3000~10000PPm的稀氨水在释氨水槽1中澄清后用泵6抽送至砂石过滤器2,经过滤,油类含量降至10~30mg/L,然后在压力反应器3中加碱分解稀氨水中的固定铵,加碱量随固定铵盐含量而定,为了防止水中沉淀物堵塞解吸塔中的填料,用沉淀器4除去悬浮物,而后到中间槽5用泵6把稀氨水送至解吸塔7的上部,经喷淋均匀地分布在填料表面,空气被用风机8由解吸塔7抽出,分别经氨化学吸收塔9用浓度为5~10%的H2SO4吸收氨后进入旋分器10脱除酸雾,返回解吸塔下部。循环空气出解吸塔的NH3浓度为3000~6000mg/m3,进解吸塔的NH3-N浓度为10~30mg/m3。废水由解吸塔7下部排入生化水处理。本专利技术的从稀氨水中脱除NH3-N的方法可以将废水NH3-N含量降至200~300PPm%以下,并可同时获得铵盐产品。本专利技术方法工艺紧凑,节能,无污染,节约投资处理成本低,尤其适合于中、小型焦化厂,城市煤气厂作为富氨水、剩余氨水待稀氨水的处理方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从稀氨水中脱除NH↓[3]-N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循环空气与经过预处理的稀氨水在解吸塔中进行接触,使氨解吸到循环空气中,含氨的循环空气经硫酸洗涤,氨被酸化学吸收并生成铵盐的酸性溶液,该酸性溶液达到饱和后则有铵盐结晶析出,从而获得铵盐产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从稀氨水中脱除NH3-N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循环空气与经过预处理的稀氨水在解吸塔中进行接触,使氨解吸到循环空气中,含氨的循环空气经硫酸洗涤,氨被酸化学吸收并生成铵盐的酸性溶液,该酸性溶液达到饱和后则有铵盐结晶析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广祥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安阳钢铁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