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式热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171000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2 2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吸收式热泵,包括浓缩器、取热器、加热器、再热器和控制器,所述浓缩器连接驱动热源,所述取热器连接余热,所述加热器和所述再热器分别连接供水,所述加热器和所述再热器之间连通有辅助管道,所述浓缩器和加热器之间连通有稀溶液管道和浓溶液管道,且所述浓溶液管道和所述稀溶液管道相互隔离,所述再热器和所述取热器之间连通有水管,所述浓缩器和所述再热器之间连接有第一气管,所述加热器和所述取热器之间连接有第二气管,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浓缩器、取热器、加热器和再热器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适用于电厂供热系统余热回收。

Absorption heat pump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absorption type heat pump, including concentrator, heater, heater, heater and controller, the concentrator is connected with a driving heat source, the heat exchanger with heat, water supply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heater and the reheater, the auxiliary pipe is connected between the heater and the reheater a dilute solution, concentrated solution pipe and pipeline is communicated between the concentrator and the heater, and the concentrated solution pipe and the dilute solution pipe are separated from each other, have communicated between the heater and the heat exchanger, a first pipe is connected between the concentrator and the reheater, second trachea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heater and the heat exchanger, the controll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concentrator, heat exchanger, electric heater and reheater, the utility model can be applied to the power plant heating system Waste heat recov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热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供热机组的吸收式热泵
技术介绍
在节能减排大趋势下,采用吸收式热泵回收电厂循环水余热项目越来越多,对供热机组,热泵机组投资巨大。而且绝大部分已实施完工的热泵项目实际运行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热泵项目在设计过程中电厂实际供暖负荷变化需求与热泵设计工况选择存在差异;二是热泵结构上存上不适应电厂供热系统缺陷。截至目前,行业内尚无针对电厂热泵的指导性文件出台。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吸收式热泵,以达到适应电厂供热系统,适用于余热回收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吸收式热泵,能够适用于电厂供热系统余热回收。本技术的一种吸收式热泵,包括浓缩器、取热器、加热器、再热器和控制器,所述浓缩器连接驱动热源,所述取热器连接余热,所述加热器和所述再热器分别连接供水,所述加热器和所述再热器之间连通有辅助管道,所述浓缩器和加热器之间连通有稀溶液管道和浓溶液管道,且所述浓溶液管道和所述稀溶液管道相互隔离,所述再热器和所述取热器之间连通有水管,所述浓缩器和所述再热器之间连接有第一气管,所述加热器和所述取热器之间连接有第二气管,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浓缩器、取热器、加热器和再热器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浓缩器具有供驱动热源进入的驱动热源进口和供驱动热源排出的驱动热源出口,所述取热器具有供余热进入的余热进口和供余热排出的余热出口,所述加热器具有供水进口,所述再热器具有供水出口。进一步的,位于所述浓缩器和所述加热器之间的所述稀溶液管道的走向是自所述加热器至所述浓缩器,位于所述浓缩器和所述加热器之间的所述浓溶液管道的走向是自所述浓缩器至所述加热器。进一步的,位于所述加热器和所述再热器之间的所述辅助管道的走向是自所述加热器至所述再热器。进一步的,位于所述再热器和所述取热器之间的所述水管的走向是自所述再热器至所述取热器。进一步的,位于所述浓缩器和所述再热器之间的所述第一气管的走向是自所述浓缩器至所述再热器。进一步的,位于所述加热器和所述取热器之间的所述第二气管的走向是自所述取热器至所述加热器。借由上述方案,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的吸收式热泵,可以以锅炉或汽轮机的蒸汽为驱动热源,回收利用来自凝汽器的余热,制取中温的热水以供水,实现从低温向高温输送热能,可以使用电厂原有的供热系统。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参见图1,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吸收式热泵,包括浓缩器1、取热器2、加热器3、再热器4和控制器5,所述浓缩器连接驱动热源,所述取热器连接余热,所述加热器和所述再热器分别连接供水,所述加热器和所述再热器之间连通有辅助管道6,所述浓缩器和加热器之间连通有稀溶液管道7和浓溶液管道8,且所述浓溶液管道和所述稀溶液管道相互隔离,所述再热器和所述取热器之间连通有水管9,所述浓缩器和所述再热器之间连接有第一气管10,所述加热器和所述取热器之间连接有第二气管11,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浓缩器、
取热器、加热器和再热器电连接。所述浓缩器具有供驱动热源进入的驱动热源进口12和供驱动热源排出的驱动热源出口13,所述取热器具有供余热进入的余热进口14和供余热排出的余热出口15,所述加热器具有供水进口16,所述再热器具有供水出口17。位于所述浓缩器和所述加热器之间的所述稀溶液管道的走向是自所述加热器至所述浓缩器,位于所述浓缩器和所述加热器之间的所述浓溶液管道的走向是自所述浓缩器至所述加热器。位于所述加热器和所述再热器之间的所述辅助管道的走向是自所述加热器至所述再热器。位于所述再热器和所述取热器之间的所述水管的走向是自所述再热器至所述取热器。位于所述浓缩器和所述再热器之间的所述第一气管的走向是自所述浓缩器至所述再热器。位于所述加热器和所述取热器之间的所述第二气管的走向是自所述取热器至所述加热器。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本技术的吸收式热泵以锅炉或汽轮机的蒸汽为驱动热源,回收利用来自凝汽器的余热,制取中温的热水以供水,实现从低温向高温输送热能,可以使用电厂原有的供热系统。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吸收式热泵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吸收式热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浓缩器(1)、取热器(2)、加热器(3)、再热器(4)和控制器(5),所述浓缩器连接驱动热源,所述取热器连接余热,所述加热器和所述再热器分别连接供水,所述加热器和所述再热器之间连通有辅助管道(6),所述浓缩器和加热器之间连通有稀溶液管道(7)和浓溶液管道(8),且所述浓溶液管道和所述稀溶液管道相互隔离,所述再热器和所述取热器之间连通有水管(9),所述浓缩器和所述再热器之间连接有第一气管(10),所述加热器和所述取热器之间连接有第二气管(11),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浓缩器、取热器、加热器和再热器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收式热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浓缩器(1)、取热器(2)、加热器(3)、再热器(4)和控制器(5),所述浓缩器连接驱动热源,所述取热器连接余热,所述加热器和所述再热器分别连接供水,所述加热器和所述再热器之间连通有辅助管道(6),所述浓缩器和加热器之间连通有稀溶液管道(7)和浓溶液管道(8),且所述浓溶液管道和所述稀溶液管道相互隔离,所述再热器和所述取热器之间连通有水管(9),所述浓缩器和所述再热器之间连接有第一气管(10),所述加热器和所述取热器之间连接有第二气管(11),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浓缩器、取热器、加热器和再热器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式热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浓缩器具有供驱动热源进入的驱动热源进口(12)和供驱动热源排出的驱动热源出口(13),所述取热器具有供余热进入的余热进口(14)和供余热排出的余热出口(15),所述加热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逵芳王虎郑钦刘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