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的地下综合管廊设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167595 阅读:2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2 14: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BIM的地下综合管廊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待建场地地下状况仿真建模;待建场地路面状况仿真建模;确立地下管廊设计方案;设计并优化施工图;虚拟漫游检查;交付上述设计、优化后的地下管廊BIM模型以及各专业施工图纸。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地下综合管廊设计方法绘制平面图、剖面图无法完全展现管廊纷繁复杂的内容、设计容易返工、在调整管线时容易产生连锁反应的错误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综合管廊设计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基于BIM的地下综合管廊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综合管廊是一种建于城市地下用于容纳两类及以上城市工程管线的构筑物及附属设施,是城市地下管道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讯,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BIM(建筑信息模型)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以建筑工程各种相关信息建立三维数据模型,是对工程实体和功能特性的数字化表达。BIM通过3D数字技术为运维管理提供虚拟模型,它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等特点。综合管廊内专业众多、管线复杂,传统的设计方法绘制平面图、剖面图,无法完全展现管廊纷繁复杂的内容,而且在调整管线时容易产生连锁反应的错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BIM的地下综合管廊设计方法,该基于BIM的地下综合管廊设计方法解决了传统地下综合管廊设计方法绘制平面图、剖面图无法完全展现管廊纷繁复杂的内容、设计容易返工、在调整管线时容易产生连锁反应的错误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基于BIM的地下综合管廊设计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待建场地地下状况仿真建模:将地质勘探资料数据和原各专业设计图纸导入到Revit软件中建立地下BIM三维模型;步骤二,待建场地路面状况仿真建模:通过扫描设备对路面地貌信息进行数据采集,通过采集的数据建立与现场地貌相符的GIS模型,将GIS模型数据转换成IFC格式的数据,IFC数据导入Revit软件中,通过Revit地形功能自动生成场地路面BIM三维模型;步骤三,确立地下管廊设计方案:对原有地下管线的搬迁拆除进行模拟施工,根据地下BIM三维模型和场地路面BIM三维模型以及原有地下管线的搬迁拆除模拟施工确立地下管廊设计方案;步骤四,设计并优化施工图:根据确立的地下管廊设计方案开展给排水、燃气、电力、通信、结构各个专业施工图设计,将各个专业施工图导入到Revit软件中分别建立各专业地下管廊BIM模型;把各个专业的地下管廊BIM模型进行整合并进行碰撞检查,标注出碰撞点位置,根据标注出的碰撞点位置对整合后的地下管廊BIM模型及各专业施工图纸进行调整,直到消除所有的碰撞点;通过调整后的地下管廊BIM模型进行土建施工阶段和机电安装阶段施工模拟,根据施工模拟确定施工进度和现有的市政管网搬迁计划;步骤五,虚拟漫游检查:在调整后的各专业的地下管廊BIM模型中进行虚拟漫游行走,以人的视角检查地下管廊BIM模型中的各个细节,若检查的细节存在管廊净空高度不满足设计要求、检修路线和空间不方便维修和使用,则对地下管廊BIM模型及各专业施工图纸再进一步调整,直至消除上述问题;步骤六,交付上述设计、优化后的地下管廊BIM模型以及各专业施工图纸。所述扫描设备安装在无人机上对路面地貌信息进行扫描。所述GIS模型包括道路坡度地貌现状、大型树木地貌现状、路灯地貌现状、路边建筑地貌现状。所述步骤五中细节包括地下综合管廊中各个舱室空间、各专业管线、检查口、投料口、通风口、防火门的布置位置。采用这种基于BIM的地下综合管廊设计方法,具有以下优点:BIM技术与传统地下管廊设计相融合,通过三维可视化提升各专业沟通效率,通过对模型的性能化分析、设计方案,通过不同专业的模型整合,减少设计变更,避免设计返工和在调整管线时产生连锁反应,最终通过优化传统设计流程,从而达到精细化设计的目标。具体实施方式基于BIM的地下综合管廊设计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待建场地地下状况仿真建模:将地质勘探资料数据和原各专业设计图纸导入到Revit软件中建立地下BIM三维模型;步骤二,待建场地路面状况仿真建模:通过扫描设备对路面地貌信息进行数据采集,通过采集的数据建立与现场地貌相符的GIS模型,将GIS模型数据转换成IFC格式的数据,IFC数据导入Revit软件中,通过Revit地形功能自动生成场地路面BIM三维模型;步骤三,确立地下管廊设计方案:对原有地下管线的搬迁拆除进行模拟施工,根据地下BIM三维模型和场地路面BIM三维模型以及原有地下管线的搬迁拆除模拟施工确立地下管廊设计方案;步骤四,设计并优化施工图:根据确立的地下管廊设计方案开展给排水、燃气、电力、通信、结构各个专业施工图设计,将各个专业施工图导入到Revit软件中分别建立各专业地下管廊BIM模型;把各个专业的地下管廊BIM模型进行整合并进行碰撞检查,标注出碰撞点位置,根据标注出的碰撞点位置对整合后的地下管廊BIM模型及各专业施工图纸进行调整,直到消除所有的碰撞点;通过调整后的地下管廊BIM模型进行土建施工阶段和机电安装阶段施工模拟,根据施工模拟确定施工进度和现有的市政管网搬迁计划,使得施工期间对城市用水用电用气等不受影响;步骤五,虚拟漫游检查:在调整后的各专业的地下管廊BIM模型中进行虚拟漫游行走,以人的视角检查地下管廊BIM模型中的各个细节,若检查的细节存在管廊净空高度不满足设计要求、检修路线和空间不方便维修和使用,则对地下管廊BIM模型及各专业施工图纸再进一步调整,直至消除上述问题;步骤六,交付上述设计、优化后的地下管廊BIM模型以及各专业施工图纸。所述扫描设备安装在无人机上对路面地貌信息进行扫描。所述GIS模型包括道路坡度地貌现状、大型树木地貌现状、路灯地貌现状、路边建筑地貌现状等。所述步骤五中细节包括地下综合管廊中各个舱室空间、各专业管线、检查口、投料口、通风口、防火门的布置位置。所述设计方案内容包括:哪些市政管线进入地下管廊;管廊总长度、断面等建设规模;管理监测用房、管廊出入口、检修口的位置;管廊基础形式和结构形式。本申请中没有详细说明的技术特征为现有技术。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申请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申请。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申请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申请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申请的权利要求所涵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BIM的地下综合管廊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待建场地地下状况仿真建模:将地质勘探资料数据和原各专业设计图纸导入到Revit软件中建立地下BIM三维模型;步骤二,待建场地路面状况仿真建模:通过扫描设备对路面地貌信息进行数据采集,通过采集的数据建立与现场地貌相符的GIS模型,将GIS模型数据转换成IFC格式的数据,IFC数据导入Revit软件中,通过Revit地形功能自动生成场地路面BIM三维模型;步骤三,确立地下管廊设计方案:对原有地下管线的搬迁拆除进行模拟施工,根据地下BIM三维模型和场地路面BIM三维模型以及原有地下管线的搬迁拆除模拟施工确立地下管廊设计方案;步骤四,设计并优化施工图:根据确立的地下管廊设计方案开展给排水、燃气、电力、通信、结构各个专业施工图设计,将各个专业施工图导入到Revit软件中分别建立各专业地下管廊BIM模型;把各个专业的地下管廊BIM模型进行整合并进行碰撞检查,标注出碰撞点位置,根据标注出的碰撞点位置对整合后的地下管廊BIM模型及各专业施工图纸进行调整,直到消除所有的碰撞点;通过调整后的地下管廊BIM模型进行土建施工阶段和机电安装阶段施工模拟,根据施工模拟确定施工进度和现有的市政管网搬迁计划;步骤五,虚拟漫游检查:在调整后的各专业的地下管廊BIM模型中进行虚拟漫游行走,以人的视角检查地下管廊BIM模型中的各个细节,若检查的细节存在管廊净空高度不满足设计要求、检修路线和空间不方便维修和使用,则对地下管廊BIM模型及各专业施工图纸再进一步调整,直至消除上述问题;步骤六,交付上述设计、优化后的地下管廊BIM模型以及各专业施工图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IM的地下综合管廊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待建场地地下状况仿真建模:将地质勘探资料数据和原各专业设计图纸导入到Revit软件中建立地下BIM三维模型;步骤二,待建场地路面状况仿真建模:通过扫描设备对路面地貌信息进行数据采集,通过采集的数据建立与现场地貌相符的GIS模型,将GIS模型数据转换成IFC格式的数据,IFC数据导入Revit软件中,通过Revit地形功能自动生成场地路面BIM三维模型;步骤三,确立地下管廊设计方案:对原有地下管线的搬迁拆除进行模拟施工,根据地下BIM三维模型和场地路面BIM三维模型以及原有地下管线的搬迁拆除模拟施工确立地下管廊设计方案;步骤四,设计并优化施工图:根据确立的地下管廊设计方案开展给排水、燃气、电力、通信、结构各个专业施工图设计,将各个专业施工图导入到Revit软件中分别建立各专业地下管廊BIM模型;把各个专业的地下管廊BIM模型进行整合并进行碰撞检查,标注出碰撞点位置,根据标注出的碰撞点位置对整合后的地下管廊BIM模型及各专业施工图纸进行调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靳亚北唐兵传张贵廷李盛张海堂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