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玛炎专利>正文

梗末分离效果好的茶叶挑梗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144417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0 20: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梗末分离效果好的茶叶挑梗机,包括主壳体以及装配于该主壳体的进茶斗、挑梗机构,该挑梗机构包括挑梗轮、梗叶分离毛刷辊、分离板、出茶滑道以及出梗滑道;该分离板内表面等间距邻近该挑梗轮圆周面,该分离板与该挑梗轮的间距小于带梗茶叶的粒径且大于去梗茶叶的粒径,该挑梗轮由该分离板下沿转动至上沿地定轴旋转;该梗叶分离毛刷辊设于该挑梗轮顶部,该梗叶分离毛刷辊与该挑梗轮同向旋转且二者的圆周面贴合连接;该出茶滑道的进茶端设于该分离板出茶端的下方;该出梗滑道的进梗端设于该挑梗轮圆周面下方。该挑梗机能够快速而有效地进行叶梗分离处理,产生的茶末数量少,提高了茶叶的保有率和茶叶品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茶叶精加工装置,特别是指一种梗末分离效果好的茶叶挑梗机
技术介绍
乌龙的生产工艺多包括初制和精制,精制主要是指对毛茶进行的筛分、干燥、风选、拣剔、拼配、匀堆等。现有的茶叶挑梗机在对茶叶进行加工时,进入进料斗的茶叶或从出料口直接落入叶梗分离机构进行处理,或经过推料螺杆的推送而均匀出茶后进入叶梗分离机构进行处理。这样的茶叶挑梗机的叶梗分离工作仅依靠叶梗分离机构来实现,其工作负荷比较大;另外,由于茶梗有大有小,叶梗分离机构既要挑拣规格较大的茶梗,也要挑拣规格较小的茶梗,这对叶梗分离机构中各个部件的位置关系要求非常的高,设备的生产和维修存在较大的难度,其叶梗分离效果和分离效率也并非很理想,且分离过程产生的茶末量大,茶叶损失比例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梗末分离效果好的茶叶挑梗机,以克服现有的茶叶挑梗机存在的叶梗分离机构的工作负荷大、设备要求高、叶梗分离效果和分离效率不尽理想等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梗末分离效果好的茶叶挑梗机,包括主壳体以及装配于该主壳体的进茶斗、挑梗机构,该挑梗机构设于该进茶斗出茶口的下方,该挑梗机构包括挑梗轮、梗叶分离毛刷辊、分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梗末分离效果好的茶叶挑梗机

【技术保护点】
梗末分离效果好的茶叶挑梗机,包括主壳体以及装配于该主壳体的进茶斗、挑梗机构,该挑梗机构设于该进茶斗出茶口的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挑梗机构包括挑梗轮、梗叶分离毛刷辊、分离板、出茶滑道以及出梗滑道;该挑梗轮的圆周面沿周向以及横向上设有均匀排布的复数个钩梗齿,该分离板内表面等间距邻近该挑梗轮圆周面,该分离板内表面与该挑梗轮圆周面的间距小于带梗茶叶的粒径且大于去梗茶叶的粒径,该挑梗轮由该分离板下沿转动至上沿地定轴旋转;该梗叶分离毛刷辊设于该挑梗轮顶部,该梗叶分离毛刷辊与该挑梗轮同向旋转且二者的圆周面贴合连接,分离板设于梗叶分离毛刷辊沿该挑梗轮旋转方向的上一工位;该出茶滑道的进茶端设于该分离板出茶端的下...

【技术特征摘要】
1.梗末分离效果好的茶叶挑梗机,包括主壳体以及装配于该主壳体的进茶斗、挑梗机构,该挑梗机构设于该进茶斗出茶口的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挑梗机构包括挑梗轮、梗叶分离毛刷辊、分离板、出茶滑道以及出梗滑道;该挑梗轮的圆周面沿周向以及横向上设有均匀排布的复数个钩梗齿,该分离板内表面等间距邻近该挑梗轮圆周面,该分离板内表面与该挑梗轮圆周面的间距小于带梗茶叶的粒径且大于去梗茶叶的粒径,该挑梗轮由该分离板下沿转动至上沿地定轴旋转;该梗叶分离毛刷辊设于该挑梗轮顶部,该梗叶分离毛刷辊与该挑梗轮同向旋转且二者的圆周面贴合连接,分离板设于梗叶分离毛刷辊沿该挑梗轮旋转方向的上一工位;该出茶滑道的进茶端设于该分离板出茶端的下方;该出梗滑道的进梗端设于该挑梗轮圆周面下方;所述挑梗机构还包括茶梗主推送毛刷辊,该茶梗主推送毛刷辊设于所述出梗滑道的正上方,该茶梗主推送毛刷辊的旋转方向与所述挑梗轮相反;所述主壳体还设有筛末机构,该筛末机构设有进茶滑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玛炎
申请(专利权)人:陈玛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