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粕饲料化的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1265 阅读:2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茶粕饲料化的加工方法是将茶粕去稻草、粉碎成细粒状后与其它饲料原料混合,其特征是采用10%~50%茶粕与其它饲料原料以及添加剂优化配比后充分混合,再送入挤压螺杆的长径比为3∶1的膨化机,原料在膨化机腔内经过剪切、挤压和摩擦,温度升至150℃、压力升到2MPa,从模头的模孔挤出并经切割成膨化颗粒饲料。(*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利用茶粕加工成饲料的方法。
技术介绍
茶粕,又称茶籽粕,是山茶科植物油茶树的果实榨取茶油后剩下的渣滓。在我国南方七省的大部分丘陵地区,油茶的种植历史悠久,种植面积很广,全国现有油茶面积40000km2,每年产茶籽约650kt,榨油后的茶籽粕在400kt以上。据初步研究,茶粕中含有蛋白质、脂肪、淀粉和矿物质元素等众多营养成分,榨油后的饼粕中还含有约12%的粗蛋白。但由于茶粕中含有有毒物质茶皂素(亦称茶皂甙),目前,国内外对其研究甚少,脱毒的技术和方法均未完善,致使茶粕的利用受到了很大限制,除少量茶粕提取茶皂素外,茶粕基本上没有被开发利用,大部分茶粕基本被废弃而污染环境。如果直接用茶粕喂养动物,适口性不好,不适宜作畜禽的饲料。茶粕含有茶皂素,对冷血动物产生毒性,未脱毒的茶粕也不能用于喂鱼。因此,茶粕脱毒是茶粕饲料化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处理茶粕脱毒的方法有坑埋发酵法、碱解毒法、水提法、溶剂法。采用坑埋发酵脱毒不仅需要挖坑、密封,而且需要长达半个月至一个月的时间;碱解毒法需要加入碱溶液、煮沸、过滤、烘干,碱解毒法还会破坏蛋白质;水提法需要加入热水、保温、离心滤去溶液、反复浸提、烘干;溶剂法需要将茶籽研细、加入乙醇,还要用大量清水浸提再烘干;现有方法不仅繁琐费时而且效果欠佳。因此,茶粕要达到饲料化还需要特殊加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将废弃的茶粕变成饲料的方法,既可缓解饲料不足,又可消除茶粕污染环境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先将茶粕去稻草后粉碎与其它饲料原料混合,其特征是采用10%~50%茶粕与其它饲料原料以及添加剂优化配比后送入混合机充分混合,再送入挤压螺杆的长径比为3∶1的膨化机,原料在膨化机腔内经过剪切、挤压和摩擦,温度升至150℃、压力升到2MPa,从模头的模孔挤出迅速膨化,经切割成颗粒状,然后可将膨化成颗粒的饲料进行包装。本专利技术采用对粗粒状的茶粕原料粉碎成细粒状后与其它饲料原料均匀混合,并优选与其它饲料原料的最佳配比,同时采用挤压螺杆的长径比为3∶1的特定膨化机,可使原料在膨化机腔内经过剪切、挤压和摩擦,温度迅速升至150℃、压力升到2MPa达到最佳融熔状态,当物料从模孔脱模的一瞬间,水大量汽化做功,即将茶粕与其它饲料原料完全变成膨化饲料。采用本膨化方法不需要额外添加其它物质,加工工艺简单,加工时间仅几秒钟,可使茶粕脱毒率达到99%以上,而且具有改善饲料适口性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附图1表示的是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附图2表示的是本专利技术采用的膨化机的挤压螺杆示意图;附图3表示的是本专利技术采用的膨化机的模头纵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最好方式是将茶粕去稻草后粉碎成细粒状,用10%~50%茶粕与其它饲料原料以及添加剂优化配比后送入混合机充分混合,再送入挤压螺杆的长径比为3∶1的膨化机,由挤压螺杆在套筒内旋转,挤压螺杆的线速度设定在2.0m/s对混合料产生剪切、挤压和摩擦,膨化腔内的温度升到150℃、压力升到2MPa,当物料从模孔脱模的瞬间达到膨化,模头的模孔设1~3个,模孔直径为Φ2mm~Φ5mm,然后将从模头的模孔挤出膨化料切割成颗粒状的饲料进行包装。按本方法实施对茶粕的加工,不但能迅速使茶粕变成饲料,还可避免茶粕对环境的污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茶粕饲料化的加工方法是将茶粕去稻草、粉碎成细粒状后与其它饲料原料混合,其特征是采用10%~50%茶粕与其它饲料原料以及添加剂优化配比后充分混合,再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红权李群芳邓冈殷肇君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省武冠油脂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李红权殷肇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