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肖晓专利>正文

一种治疗鼻息肉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119461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08 10: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鼻息肉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是由以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黄芩6克,牡丹皮12克,连翘20克,川贝母8克,菊花12克,白鲜皮10克,山豆根4克,百合15克,木蝴蝶8克,柿霜15克,秋石12克,乌药10克,郁李仁8克,荜茇2克,方儿茶1.5克,云南小膜盖蕨12克,龙眼壳14克,黄花独蒜14克,棠梨25克,防风9克,益母草16克,甘草23克。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治疗鼻息肉的中药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散结消肿、清热解毒、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痈、平肝明目、消肿利咽、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疏肝和胃、润肺止咳的功效,对鼻息肉有很好的治疗作用,起效快,无复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药,尤其涉及一种治疗鼻息肉的中药,还涉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医药

技术介绍
鼻息肉是鼻腔、鼻窦变态反应或慢性炎症后,粘膜高度水肿、增厚而形成的肿物。是一种常见病。常为两侧性,多发生于鼻顶部或筛窦。单个性鼻息肉可来自上颌窦。中医释名本病是以鼻塞日久,鼻窍内见有表面光滑、半透明、触之柔软而不痛的赘生物,有碍气息为主要表现的瘤病类疾病。鼻息肉的形成与多种原因或不明原因的刺激致鼻粘膜表层损伤、上皮脱落有关,使成纤维细胞增殖,并分泌干细胞因子有促进肥大细胞分化和生长的功能,肥大细胞在非特异性因素刺激下发生脱颗粒反应,引起炎性介质的释放和嗜酸细胞浸润,组织水肿,LTC4、LTB4等介质增多;嗜酸细胞释放的MBP、ECP破坏鼻粘膜血管的神经支配,使血管失神经支配致通透性增加,组织胺、白细胞三烯等介质进一步增加了血管的通透性和炎症反应,产生渗出和水肿,由于持续性的炎症反应形成息肉。巨噬细胞所释放的细胞因子对维持炎症反应起重要作用。鼻变态反应或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均可使鼻息肉体积增大,病情加重,在鼻息肉形成过程中,首先由于组织水肿,炎性细胞浸润,上皮固有层内压力增大,致局部薄弱;由于损伤处的上皮破裂,固有层及粘膜下组织由上皮缺损处脱出,周围的粘膜上皮延续生长,脱出的组织表面上皮化,形成息肉蒂部,血管长入,腺体被拉长,并长入长管状腺体,炎性水肿的进一步发展并受重力作用逐渐下垂,形成息肉;有些研究表明鼻息肉上皮细胞较正常鼻粘膜上皮有更强的引起嗜酸细胞浸润的能力,也与嗜酸细胞表面特异性粘附分子受体在鼻息肉血管内表达的增强有关,P-选择素的依赖性粘附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多数意见认为鼻息肉是多种因素引起较一致的反应,是机体功能紊乱的局部表现。 中医病机鼻息肉初起于肺寒,日久兼有肺热,虚实相挟,壅滞日久,伏留不散,湿浊凝聚,浇培弥厚,遂成息肉。病理大体上鼻息肉多呈灰白色,表面光滑,半透明状,犹如去壳之新鲜荔枝。多数息肉因有蒂,故有一定活动性。组织学研究鼻息肉是以嗜酸细胞增殖为主的鼻腔炎症疾病,除嗜酸细胞外尚有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和淋巴细胞等。亦有部分鼻息肉以嗜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息肉表面有完整的上皮,内含水肿的组织和液体,但缺乏使血管舒缩和腺体分泌的神经分布。鼻息肉的蒂部多与筛窦、上颌窦相连接,有的与窦内的息肉和囊肿相连接。西医治疗鼻息肉:对初诊患者,如息肉较大,严重影响鼻功能,应先行外科治疗;息肉较小,鼻塞症状较轻者,可行内科治疗,1个月后疗效不佳者再行手术治疗。对伴有鼻窦感染者,宜先抗感染,或行鼻息肉摘除,以利开放鼻窦引流。对复发性鼻息肉,应行筛窦切除术,术后鼻内应用皮质类固醇1~2年。鼻息肉手术若切除不干净,容易复发,而西药治疗疗程长,效果不理想,对身体也会造成一定的毒害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鼻息肉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疗鼻息肉的中药,由以下原料制备而得:黄芩3-9克,牡丹皮5-15克,连翘15-25克,川贝母3-9克,菊花10-15克,白鲜皮6-15克,山豆根3-6克,百合10-20克,木蝴蝶6-9克,柿霜10-20克,秋石5-15克,乌药5-15克,郁李仁3-10克,荜茇1.5-3克,方儿茶1-3克,云南小膜盖蕨9-15克,龙眼壳10-15克,黄花独蒜10-15克,棠梨15-30克,防风5-15克,益母草10-20克,甘草10-25克。其最佳重量配比为:黄芩6克,牡丹皮12克,连翘20克,川贝母8克,菊花12克,白鲜皮10克,山豆根4克,百合15克,木蝴蝶8克,柿霜15克,秋石12克,乌药10克,郁李仁8克,荜茇2克,方儿茶1.5克,云南小膜盖蕨12克,龙眼壳14克,黄花独蒜14克,棠梨25克,防风9克,益母草16克,甘草23克。一种治疗鼻息肉的中药的制备方法:按配方称取药材,将称取的药材混合均匀,接着将药材洗净、切碎后烘干至含水量小于1%,然后进行研磨,采用80目的筛子进行过筛,将得到的混合物放入棉布袋中,加入8倍量的水,大火蒸煮40分钟后,再用小火蒸煮20分钟,用纱布过滤,得到滤液即可。本专利技术方剂主要的中草药根据传统医学及现代医学分析,药性及药理作用如下。黄芩:味苦,性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牡丹皮: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热人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经闭痛经,跌扑伤痛,痈肿疮毒。连翘:味苦,平。入心、肝、胆经。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治温热,丹毒,斑疹,痈疡肿毒,瘰疬,小便淋闭。川贝母:味苦、甘,性微寒。归肺、心经。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痈。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痰中带血,瘰疬,乳痈,肺痈。菊花:味苦、甘,性微寒。归肺、肝经。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疮痈肿毒。白鲜皮:苦,寒。脾、胃、膀胱经。清热燥湿,祛风解毒。湿热疮毒,黄水淋漓,湿疹,风疹,疥癣疮癞,风湿热痹。山豆根:苦,寒;有毒。归肺、胃经。清热解毒,消肿利咽。火毒蕴结,乳蛾喉痹,咽喉肿痛,齿龈肿痛,口舌生疮。百合:味甘,性寒。归心、肺经。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用于阴虚燥咳,劳嗽咳血,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木蝴蝶:苦、甘,凉。归肺、肝、胃经。清肺利咽,疏肝和胃。肺热咳嗽,喉痹,音哑,肝胃气痛。柿霜:味甘,性凉。归心,肺经。润肺止咳,生津利咽,止血。用于肺热燥咳,咽干喉痛,口舌生疮,吐血,咯血,消渴。秋石:咸;寒;无毒。入肺;肾经。能滋阴降火而不伤胃,补益下元真火,散瘀血,助阴精,降邪火,归真阳,止虚热嗽血,骨蒸劳瘵。乌药:辛,温。归肺、脾、肾、膀胱经。行气止痛,温肾散寒。用于寒凝气滞,胸腹胀痛,气逆喘急,膀胱虚冷,遗尿尿频,疝气疼痛,经寒腹痛。郁李仁:味辛苦,性平。能开幽门之结气,润大肠之燥涩而行气、润燥,通肠,并有利水消肿作用,属泻利药。荜茇:辛,热。归胃、大肠经。温中散寒,下气止痛。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寒凝气滞,胸痹心痛,头痛,牙痛。方儿茶:苦,涩,凉。收湿敛疮,止血定痛,清热化痰。云南小膜盖蕨:酸,凉。肾、大肠二经。消肿止痛 清热涩肠。用于烧烫伤,跌打损伤,痢疾。龙眼壳:甘,温。入肺经。祛风,解毒,敛疮,生肌。黄花独蒜:苦,甘,性寒。入心,肺经。补肺,止咳,清热解毒。主治肺痨,咳嗽,咳血,咯血,痈疽疔疮,跌打损伤。棠梨:酸、甘、涩,寒。润肺止咳,清热解毒。主治肺燥咳嗽,急性眼结膜炎。防风:味辛、甘,性微温。归膀胱、肺、脾、肝经。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用于外感表证,风疹瘙痒,风湿痹痛,破伤风正,脾虚湿盛。益母草:苦、辛,微寒。归肝、心包、膀胱经。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不尽,水肿尿少,疮疡肿毒。甘草: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本专利技术以黄芩、牡丹皮、连翘、川贝母、菊花、白鲜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鼻息肉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物质制成:黄芩3‑9克,牡丹皮5‑15克,连翘15‑25克,川贝母3‑9克,菊花10‑15克,白鲜皮6‑15克,山豆根3‑6克,百合10‑20克,木蝴蝶6‑9克,柿霜10‑20克,秋石5‑15克,乌药5‑15克,郁李仁3‑10克,荜茇1.5‑3克,方儿茶1‑3克,云南小膜盖蕨9‑15克,龙眼壳10‑15克,黄花独蒜10‑15克,棠梨15‑30克,防风5‑15克,益母草10‑20克,甘草10‑25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鼻息肉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物质制成:黄芩3-9克,牡丹皮5-15克,连翘15-25克,川贝母3-9克,菊花10-15克,白鲜皮6-15克,山豆根3-6克,百合10-20克,木蝴蝶6-9克,柿霜10-20克,秋石5-15克,乌药5-15克,郁李仁3-10克,荜茇1.5-3克,方儿茶1-3克,云南小膜盖蕨9-15克,龙眼壳10-15克,黄花独蒜10-15克,棠梨15-30克,防风5-15克,益母草10-20克,甘草10-25克。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治疗鼻息肉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物质制成:黄芩6克,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晓
申请(专利权)人:肖晓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