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壳体支架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111952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06 21: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逆变器技术领域,涉及到逆变器组件,具体指一种安装时不易对安装处造成破坏,散热性好以及使用寿命长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壳体支架组件,包括逆变器本体、壳体以及支架;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壁上设置有向内延伸的侧板;所述支架包括横梁一、与横梁一平行设置的横梁二以及连接横梁一和横梁二的固定柱;所述横梁一上设置有向外折弯设置的固定部一和固定部二,所述横梁二上设置有向外折弯设置的固定部三,所述固定部一和固定部三与逆变器本体抵接;所述固定部二的上表面与侧板的底面抵接;所述横梁一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调节定位孔一和调节定位孔二,所述横梁二上设置有高度可调的缓冲部件,所述横梁一的上表面设置有隔热缓冲层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逆变器
,涉及到逆变器组件,具体指一种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壳体支架组件
技术介绍
在太阳能的光伏应用中,光伏并网发电是太阳能光伏应用的重要发展趋势,已成为光伏应用的主要形式。目前,现有的光伏并网逆变器多为小功率装置,将太阳能光伏汇流输出的直流电流滤波后经过流断路器进行DC/AC变换,再进行交流滤波后通过交流断路器并入电网,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逆变器的壳体安装在户外或者安装在墙壁上,如果安装时不谨慎,逆变器容易遭到外力破坏,且对安装的墙面造成挤压,破坏墙面;在逆变器运转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需要散发,如果散热不及时,逆变器都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时不易对安装处造成破坏,散热性好以及使用寿命长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壳体支架组件。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壳体支架组件,包括逆变器本体、设置在逆变器本体上的壳体以及与壳体连接的支架;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壁上设置有向内延伸 的侧板;所述支架包括横梁一、与横梁一平行设置的横梁二以及连接横梁一和横梁二的固定柱;所述横梁一上设置有向外折弯设置的固定部一和固定部二,所述横梁二上设置有向外折弯设置的固定部三,所述固定部一和固定部三与逆变器本体抵接;所述固定部二的上表面与侧板的底面抵接;所述横梁一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调节定位孔一和调节定位孔二,所述横梁二上设置有高度可调的缓冲部件,所述横梁一的上表面设置有隔热缓冲层一。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调节定位孔一和调节定位孔二的设置能进行安装固定,安装方便,同时通过缓冲部件来实现安装后对逆变器本体与安装位置距离的调节,使逆变器本体的散热距离更加宽阔,散热效果好;通过缓冲部件来实现安装后对逆变器本体与安装位置距离的调节,使逆变器本体的散热距离更加宽阔,散热效果好;隔热缓冲层一的设置可以使横梁一在与安装位置固定安装时,避免对安装位置的破坏,起到缓冲和保护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柱的中部设置有调节定位孔三。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调节定位孔三的设置可以使调节定位孔一、调节定位孔二和调节定位孔三三者形成一个三角,使逆变器安装在安装位置后后更加稳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部一包括与逆变器本体抵接的抵压部和连接抵压部和横梁一的连接部,所述抵压部的下底面和固定部三的下底面均设置有隔热缓冲层二。采用上述结构后,方便支架与壳体安装时,通过隔热缓冲层二来实现对逆变器本体的抵压固定,避免固定时抵压部和固定部三与逆变器本体硬接触,防止抵压部和固定部三对逆变器本体造成损坏,也可以避免逆变器本体在使用过 程中出现晃动,提高了使用寿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横梁二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固定螺孔,所述壳体的两侧设置有与固定螺孔适配的固定孔。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横梁一和横梁二的长度与壳体左右两侧的距离长度相适配。采用上述结构后,便于支架与壳体连接时结构紧凑,且结构坚固,不发生晃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柱通过焊接与横梁一和横梁二连接。采用上述结构后,结构坚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热缓冲层一和隔热缓冲层二均为高发泡棉采用上述结构后,高发泡棉具有隔热、防震、缓冲、吸声性能好,方便安装且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支架的剖视图。图中标号含义:1-逆变器本体;2-壳体;21-侧板;22-固定孔;3-支架;31-横梁一;311-固定部一;3111-抵压部;3112-连接部;312-固定部二; 313-调节定位孔一;314-调节定位孔二;32-横梁二;321-固定部三; 322-固定螺孔;33-固定柱;331-调节定位孔三;4-隔热缓冲层一;5-隔热缓冲层二;6-缓冲部件;7-安装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图2、图3所示,一种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壳体支架组件,包括逆变器本体1、设置在逆变器本体1上的壳体2以及与壳体2连接的支架3;所述壳体2的左右两侧壁上设置有向内延伸的侧板21;所述支架3包括横梁一31、与横梁一31平行设置的横梁二32以及连接横梁一31和横梁二32的固定柱33;所述横梁一31上设置有向外折弯设置的固定部一311和固定部二312,所述横梁二32上设置有向外折弯设置的固定部三321,所述固定部一311和固定部三321与逆变器本体1抵接;所述固定部二312的上表面与侧板21的底面抵接;所述横梁一31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调节定位孔一313和调节定位孔二314,这样能进行安装固定,安装方便,同时通过缓冲部件6来实现安装后对逆变器本体1与安装位置距离的调节,使逆变器本体1的散热距离更加宽阔,散热效果好;所述横梁二32上设置有高度可调的缓冲部件6,本实施例中所述缓冲部件6通过螺纹与横梁二32连接,且所述缓冲部件6优选为橡胶,通过缓冲部件6来实现安装后对逆变器本体1与安装位置距离的调节,使逆变器本体1的散热距离更加宽阔,散热效果好;所述横梁一31的上表面设置有隔热缓冲层一4,这样设置可以使横梁一31在与安装位置固定安装时,避免对安装位置的破坏,起到缓冲和保护作用。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柱33的中部设置有调节定位孔三331,通过调节 定位孔三331的设置可以使调节定位孔一313、调节定位孔二314和调节定位孔三331三者形成一个三角,使逆变器安装在安装位置后后更加稳定。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部一311包括与逆变器本体1抵接的抵压部3111和连接抵压部3111和横梁一31的连接部3112,所述抵压部3111的下底面和固定部三321的下底面均设置有隔热缓冲层二5,方便支架3与壳体2安装时,通过隔热缓冲层二5来实现对逆变器本体1的抵压固定,避免固定时抵压部3111和固定部三321与逆变器本体1硬接触,防止抵压部3111和固定部三321对逆变器本体1造成损坏,也可以避免逆变器本体1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晃动,提高了使用寿命。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横梁二32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固定螺孔322,所述壳体2的两侧设置有与固定螺孔322适配的固定孔22;本实施例中横梁二32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安装部7,安装部7与壳体2的左右两侧抵接,固定螺孔322设置在安装部7上,这样增加安装后的结构强度。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横梁一31和横梁二32的长度与壳体2左右两侧的距离长度相适配,便于支架3与壳体2连接时结构紧凑,且结构坚固,不发生晃动。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柱33通过焊接与横梁一31和横梁二32连接,这样结构坚固。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热缓冲层一4和隔热缓冲层二5均为高发泡棉,高发泡棉具有隔热、防震、缓冲、吸声性能好,方便安装且使用寿命长,且本技术中隔热缓冲层一4和隔热缓冲层二5通过胶水粘连在横梁一31、抵压部3111的下底面以及固定部三321的下底面,这样方便更换,且能提高支架3的 使用寿命。上述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壳体支架组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壳体支架组件,包括逆变器本体、设置在逆变器本体上的壳体以及与壳体连接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壁上设置有向内延伸的侧板;所述支架包括横梁一、与横梁一平行设置的横梁二以及连接横梁一和横梁二的固定柱;所述横梁一上设置有向外折弯设置的固定部一和固定部二,所述横梁二上设置有向外折弯设置的固定部三,所述固定部一和固定部三与逆变器本体抵接;所述固定部二的上表面与侧板的底面抵接;所述横梁一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调节定位孔一和调节定位孔二,所述横梁二上设置有高度可调的缓冲部件,所述横梁一的上表面设置有隔热缓冲层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壳体支架组件,包括逆变器本体、设置在逆变器本体上的壳体以及与壳体连接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壁上设置有向内延伸的侧板;所述支架包括横梁一、与横梁一平行设置的横梁二以及连接横梁一和横梁二的固定柱;所述横梁一上设置有向外折弯设置的固定部一和固定部二,所述横梁二上设置有向外折弯设置的固定部三,所述固定部一和固定部三与逆变器本体抵接;所述固定部二的上表面与侧板的底面抵接;所述横梁一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调节定位孔一和调节定位孔二,所述横梁二上设置有高度可调的缓冲部件,所述横梁一的上表面设置有隔热缓冲层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壳体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柱的中部设置有调节定位孔三。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光伏并网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辉君郏正叶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贝立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