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胶囊复合材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110851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06 17: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胶囊复合材料。该材料由微胶囊功能层、涤纶非织造基布层和远红外功能层组成;所述微胶囊功能层与涤纶非织造基布层之间通过低温粘合剂相互粘结;所述远红外功能层与涤纶非织造基布层之间通过低温粘合剂相互粘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各类功能服装目前存在的药物释放时间较短,释药材料更换不便以及成本较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功能性织物领域,具体是一种微胶囊复合材料
技术介绍
现代人快速的生活节奏,不太合理的饮食习惯以及运动的缺乏很容易导致身体局部的肥胖,严重影响形体的美观。为取得更好的减肥效果,很多人在加强锻炼的基础上在身体特定部位涂抹或敷贴减肥药物膏剂或药包等来强化瘦身效果。天然植物提取物的引入大大地提高了药物减肥的安全性,使得药物减肥更为安全可靠,为更多消费者所青睐。这种方式虽然可以使药物更有效地作用于特定部位,但由于涂抹,敷贴等施药形式本身的局限性,难免会出现使用不便,药效持续时间较短,贴剂等制剂还存在着影响肢体活动的问题,另外,当敷贴剂与皮肤在较长时间内紧密粘着时还容易引起过敏反应。这些不足的存在,影响了此类药物的适用范围和经济前景。微胶囊技术是一种利用天然或合成高分子有机物将液体或粉体包裹起来制成直径在1~1000μm之间的微小颗粒的技术。微胶囊的囊芯物质可以通过囊壁上的细小孔隙缓慢地释放出来,不但具有良好的持续释放能力,还可以通过涂层整理技术与纺织品相结合,在不影响穿着使用的前提下实现药物、香精等物质的持续释放,达到治疗,保健等多种功能。申请号为201310331825.7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纳米火麻油微胶囊及其微胶囊织物的制备方法和所制备的产品。该专利技术专利以聚乳酸为囊壁材料制作的火麻油微胶囊,可以用于织物的浸轧整理,可以实现药物的持久稳定释放,不影响肢体活动,还可以保持使用过程中的相对舒适。但可重复利用性较差,所载微胶囊中药物一旦释放完全,载药服装、织物就失去了本来的保健功能,只能通过整体更换的方式来保证用药的连续性,成本较高,不利于织物载体的最大限度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拟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微胶囊复合材料。该材料由微胶囊功能层、涤纶非织造基布层和远红外功能层组成。本技术解决所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微胶囊复合材料,具有三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材料包括微胶囊功能层、远红外功能层以及位于微胶囊功能层和远红外功能层之间的涤纶非织造基布层;所述微胶囊功能层与涤纶非织造基布层之间通过低温粘合剂相互粘结;所述远红外功能层与涤纶非织造基布层之间通过低温粘合剂相互粘结;所述低温粘合剂为聚丙烯酸酯水溶液或聚氨酯水溶液中的至少一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复合材料具有轻薄柔软的特点,可以根据需要任意裁剪,易于与各类塑形内衣,保健带等通过沿缝、粘贴等方式相结合,易于更换;既可以作为单独的服装内衬,也可作为药包的替代品使用。(2)微胶囊功能层的设计不但可以有效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防止药物过快释放,还可以降低因衬垫织物长时间紧密接触皮肤而产生过敏反应的概率。涤纶非织造基布层为水刺涤纶非织造布,有利于降低复合材料的厚度并提高柔软度。远红外功能层的设计有利于增强人体对药物的吸收利用,强化使用效果,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理疗保健功能。(3)本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各类功能服装目前存在的药物释放时间较短,释药材料更换不便以及成本较高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微胶囊复合材料一种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微胶囊复合材料(简称材料,参见图1),包括微胶囊功能层1、远红外功能层3以及位于微胶囊功能层和远红外功能层之间的涤纶非织造基布层2;所述微胶囊功能层1与涤纶非织造基布层2之间通过低温粘合剂相互粘结;所述远红外功能层3与涤纶非织造基布层2之间通过低温粘合剂相互粘结;所述低温粘合剂为聚丙烯酸酯水溶液或聚氨酯水溶液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微胶囊功能层1的制备方法是将微胶囊、海藻酸钠和氯化钙溶液反应,制成凝胶,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层状结构,制备方法的参考文献是:王秀娟,张坤生,任云霞,等.海藻酸钠凝胶特性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8(2):259-262。所述微胶囊是以聚乙烯醇为壁材,以水溶性药物提取物为芯材通过界面聚合法制备的空心球状微胶囊,囊壁上有细小孔隙,封存在囊芯中的水溶性药物提取物可以通过这些细小孔隙缓慢释放出来,制备方法的参考文献是:窦鹏,张华,张雯.盐酸青藤碱聚乙烯醇微胶囊的制备及体外释放机制考察[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24):49-52。微胶囊功能层独特的结构还可以将微胶囊中的水溶性药物提取物封存在基质内部并缓慢释出,防止药物过快释放。微胶囊功能层的设计不但可以有效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防止药物过快释放,还可以降低因长时间接触而产生过敏反应的概率;所述水溶性药物提取物为山茶提取物、三叶草花提取物或可可花提取物中的至少一种;此为现有技术。所述涤纶非织造基布层2为水刺涤纶非织造布,特点是轻薄、柔软,有利于降低复合材料的厚度并提高柔软度。另外,涤纶疏水的特性可以阻止水溶性药物提取物随水分蒸发而向外扩散,有利于水溶性药物提取物向皮肤层的传导。所述远红外功能层3是远红外纳米陶瓷粉整理剂固化后形成的具有一定厚度的层状结构,属于现有技术,参考文献是:王科林,牛家嵘,陈克宁.TiO2涂层织物的隔热性能及其影响因素[J].上海纺织科技.2011,39(6):46-49。远红外纳米陶瓷粉整理剂的制备方法是将远红外纳米陶瓷粉与聚氨酯水溶液或聚丙烯酸酯水溶液中的至少一种物理搅伴而成,远红外纳米陶瓷粉整理剂的制备方法属于现有技术,参考文献是:张瑞萍,杨静新.纳米氧化锌的分散及纳米整理剂的制备[J].丝绸.2006(01):27-29。所述远红外纳米陶瓷粉辐射的4~14μm的红
外射线可对细胞产生共振作用,使细胞活化,发生一系列有益于健康的细胞生物化学及细胞组织化学改变,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有利于提高药物的吸收效率。远红外功能层的设计有利于增强人体对药物的吸收利用,强化使用效果,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理疗保健功能。所述微胶囊功能层1的厚度为0.2-0.8mm;所述远红外功能层3的厚度为0.03-0.15mm;所述涤纶非织造布基布层2所用的水刺涤纶非织造布的克重为35-65g。本技术未述及之处适用于现有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微胶囊复合材料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胶囊复合材料,具有三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材料包括微胶囊功能层、远红外功能层以及位于微胶囊功能层和远红外功能层之间的涤纶非织造基布层;所述微胶囊功能层与涤纶非织造基布层之间通过低温粘合剂相互粘结;所述远红外功能层与涤纶非织造基布层之间通过低温粘合剂相互粘结;所述低温粘合剂为聚丙烯酸酯水溶液或聚氨酯水溶液中的一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胶囊复合材料,具有三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材料包括微胶囊功能层、远红外功能层以及位于微胶囊功能层和远红外功能层之间的涤纶非织造基布层;所述微胶囊功能层与涤纶非织造基布层之间通过低温粘合剂相互粘结;所述远红外功能层与涤纶非织造基布层之间通过低温粘合剂相互粘结;所述低温粘合剂为聚丙烯酸酯水溶液或聚氨酯水溶液中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向丽王瑞刘星朱若英李孟轩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唯美购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