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099206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04 04:44
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组件和屈光组件,显示组件具有显示区并且配置为从所述显示区向预设方向发射成像光线,屈光组件设置在所述显示组件的显示侧并且配置为对至少部分所述成像光线进行发散或会聚,还包括检测装置,与所述屈光组件信号连接,其中,所述屈光组件配置为根据所述检测装置发送的信号调整对所述至少部分成像光线的发散或会聚程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可提高头戴式虚拟现实装置的舒适性或者提供一种具有防窥功能的非头戴式显示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的实施例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虚拟现实技术是指将现实场景虚拟化并生成三维虚拟实时图像,再将三维虚拟实时图像与其他虚拟图像融合形成组合图像后通过显示装置呈现给观看者。目前,虚拟现实头盔是虚拟现实技术中较为成熟的应用,其头盔内部安装有与用户左右眼相对应的头盔显示器,两个头盔显示器能够分别显示带有不同视觉角度的图像,观看者获取这种视觉差异的图像后获得沉浸式的三维虚拟画面的视觉享受。然而,对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观看者,在使用虚拟现实头盔等头戴式虚拟现实装置时,还需要戴上相应的近视镜或远视镜,这降低了头戴式虚拟现实装置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以提高头戴式虚拟现实装置的舒适性或者提供一种具有防窥功能的非头戴式显示装置。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显示组件,其具有显示区并且配置为从所述显示区向预设方向发射成像光线;以及屈光组件,其设置在所述显示组件的显示侧并且配置为对至少部分所述成像光线进行发散或会聚。例如,在该显示装置中,所述屈光组件被配置为可调整对所述至少部分成像光线的发散或会聚程度。例如,在该显示装置中,所述屈光组件包括:彼此间隔设置的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以及调整机构,其与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连接并且配置为调整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的间距。例如,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沿所述成像光线的传播方向依次排列。例如,在该显示装置中,所述屈光组件还包括:第三透镜,其设置于所述第二透镜的远离所述第一透镜的一侧。例如,在该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三透镜与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都间隔设置。例如,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沿所述成像光线的传播方向依次排列。例如,在该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都为凸透镜,所述第三透镜为凹透镜。例如,在该显示装置中,所述屈光组件为液晶透镜。例如,所述液晶透镜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液晶层,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彼此间隔设置并且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多个彼此间隔设置的子电极。例如,所述第二基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显示组件之间;并且所述第二基板为偏振片,或者所述液晶透镜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显示组件之间的偏振片。例如,所述液晶透镜与所述显示组件共用所述偏振片。例如,所述显示组件包括彼此相对设置的第三基板和第四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三基板和所述第四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所述第三基板设置于所述偏振片和所述第四基板之间。例如,在该显示装置中,所述液晶透镜包括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配置为对所述液晶透镜施加电压以改变所述液晶透镜的屈光度。例如,所述液晶透镜与所述显示组件共用所述驱动单元。例如,在该显示装置中,所述屈光组件包括:屈光单元,其配置为对所述至少部分成像光线进行发散或会聚;以及距离调整机构,其配置为改变所述屈光单元与所述显示组件的所述显示区之间的距离。例如,该显示装置还包括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与所述屈光组件信号连接;在该显示装置中,所述屈光组件配置为根据所述检测装置发送的信号调整对所述至少部分成像光线的发散或会聚程度。例如,在该显示装置中,所述检测装置包括眼部检测装置,其配置为获取用户的眼部信息。例如,在该显示装置中,所述检测装置包括脑波检测装置,其配置为获取用户的脑波信息。例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为非头戴式显示装置。例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为头戴式显示装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为头戴式显示装置,例如头戴式虚拟现实装置。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屈光组件对显示组件发出的至少部分成像光线进行发散,从而屈光组件可相应地起到近视镜的功能;通过屈光组件对显示组件发出的至少部分成像光线进行会聚,从而屈光组件可相应地起到远视镜的功能。这样可以使近视或远视观看者无需配戴相应的近视镜或远视镜即可使用该头戴式显示装置,从而提高头戴式显示装置的舒适性。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也可以为非头戴式显示装置,该非头戴式显示装置具有防窥功能这一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例如,近视眼的观看者不用戴相应的近视镜便能看清楚显示组件的显示区上的信息;正常视力的观看者因其视力与屈光组件的屈光度不匹配而无法看到显示组件的显示区上信息,从而该显示装置具有隐私保护作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制。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图2a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屈光组件为液晶透镜且显示组件为液晶显示组件的示意图;图2b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屈光组件为液晶透镜且显示组件为液晶显示组件的另一示意图;图3a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屈光组件为液晶透镜时实现凸透镜的原理示意图;图3b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屈光组件为液晶透镜时实现凹透镜的原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屈光组件包括多个独立的透镜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距离调整机构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检测装置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实现屈光度自动调节的流程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为头戴式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组件1和屈光组件2。显示组件1具有显示区并且配置为从该显示区向预设方向发射成像光线;屈光组件2设置在显示组件1的显示侧并且配置为对至少部分成像光线进行发散或会聚。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为头戴式显示装置,例如头戴式虚拟现实装置。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屈光组件对显示组件发出的至少部分成像光线进行发散,从而屈光组件可相应地起到近视镜的功能;通过屈光组件对显示组件发出的至少部分成像光线进行会聚,从而屈光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显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组件,具有显示区并且配置为从所述显示区向预设方向发射成像光线;屈光组件,设置在所述显示组件的显示侧并且配置为对至少部分所述成像光线进行发散或会聚;以及检测装置,与所述屈光组件信号连接,其中,所述屈光组件配置为根据所述检测装置发送的信号调整对所述至少部分成像光线的发散或会聚程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组件,具有显示区并且配置为从所述显示区向预设方向发射成像光线;屈光组件,设置在所述显示组件的显示侧并且配置为对至少部分所述成像光线进行发散或会聚;以及检测装置,与所述屈光组件信号连接,其中,所述屈光组件配置为根据所述检测装置发送的信号调整对所述至少部分成像光线的发散或会聚程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屈光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以及调整机构,与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连接并且配置为调整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的间距。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沿所述成像光线的传播方向依次排列。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屈光组件还包括:第三透镜,设置于所述第二透镜的远离所述第一透镜的一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与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间隔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沿所述成像光线的传播方向依次排列。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都为凸透镜,所述第三透镜为凹透镜。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屈光组件为液晶透镜。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透镜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液晶层,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彼此间隔设置并且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波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