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组合及其插头电连接器和插座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093291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02 22: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及其插头电连接器和插座电连接器,插头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绝缘本体具有一舌板;多个导电端子,固定于绝缘本体,每一导电端子分别具有一接触部显露于舌板,多个导电端子设置成分别排列于舌板上下表面的两排导电端子组,每排导电端子组设有多个电源导电端子及位于多个电源导电端子之间的至少一信号导电端子,信号导电端子的接触部较电源导电端子的接触部更靠近舌板的前端面;当插头电连接器与插座电连接器对接时,信号导电端子的接触部与插座电连接器信号接触端子的对接部先电性连接,能够有效防止插头电连接器与插座电连接器对接时产生对电连接器损害的即时电流脉冲,从而延长电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能处理即时电流脉冲、进行高电流信号传输的电连接器组合及其插头电连接器和插座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为了能够对电子设备的大容量电池进行快速充电,现有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可进行高电流传输的电连接器,其一般包括绝缘本体及设于绝缘本体内的多个端子,所述多个端子包括多个用于传输电流信号的电源端子,其能满足为大容量电池进行快速充电的需求,但现有电连接器一般不能处理会对电连接器造成损害的即时电流脉冲,导致电连接器的使用寿命缩短。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组合及其插头电连接器和插座电连接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处理即时电流脉冲、延长电连接器使用寿命的电连接器组合及其插头电连接器和插座电连接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手段: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插头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一舌板;多个导电端子,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每一所述导电端子分别具有一接触部显露于所述舌板,所述多个导电端子设置成分别排列于所述舌板上下表面的两排导电端子组,每排导电端子组设有多个电源导电端子及位于所述多个电源导电端子之间的至少一信号导电端子,所述信号导电端子的接触部较所述电源导电端子的接触部更靠近所述舌板的前端面;一插座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座体,所述绝缘座体具有一收容腔;多个接触端子,固定于所述绝缘座体,每一所述接触端
子分别具有一对接部显露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多个接触端子设置成分别排列于所述收容腔上下表面的两排接触端子组,每排接触端子组设有多个电源接触端子及位于所述多个电源接触端子之间的至少一信号接触端子;其中,当所述插头电连接器与所述插座电连接器对接时,所述信号导电端子的接触部与所述信号接触端子的对接部先电性连接,所述电源导电端子的接触部与所述电源接触端子的对接部后电性连接。进一步,所述两排导电端子组的导电端子一一上下对齐,所述两排接触端子组的接触端子一一上下对齐。进一步,每排导电端子组包括两对电源导电端子以及位于所述两对电源导电端子之间的一对信号导电端子;每排接触端子组包括两对电源接触端子以及位于所述两对电源接触端子之间的一对信号接触端子。进一步,所述舌板两侧和/或所述舌板中间部位设有凸伸超出所述舌板上下表面和前端面的隔板,所述收容腔两侧和/或所述收容腔中间部位对应设有贯穿所述绝缘座体前端面的凹槽,所述插头电连接器插入至所述插座电连接器时,所述隔板分别对应卡持于所述凹槽内。一种插头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一舌板;多个导电端子,每一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固持部、自所述固持部一端延伸显露于所述舌板的接触部以及自所述固持部另一端延伸穿出于所述绝缘本体外的焊接部,所述多个导电端子设置成分别排列于所述舌板上下表面的两排导电端子组,每排导电端子组设有多个电源导电端子及位于所述多个电源导电端子之间的至少一信号导电端子,所述信号导电端子的接触部较所述电源导电端子的接触部更靠近所述舌板的前端面。进一步,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一基部,所述舌板自所述基部的前端向前延伸形成,所述基部的后端两侧分别向后延伸有一翼部,所述焊接部位于两所述翼部之间。进一步,所述焊接部是自所述固持部另一端延伸穿出于所述绝缘本体后向下弯折延伸形成,每排导电端子组中,所述信号导电端子的焊接部位于所述电源导电端子的焊接部的
后端。进一步,所述舌板两侧和/或所述舌板的中间部位设有凸伸超出所述舌板上下表面和前端面的隔板。进一步,所述隔板的前端呈渐缩型。一种插座电连接器,用于与上述的插头电连接器对接,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座体,所述绝缘座体具有一收容腔;多个接触端子,固定于所述绝缘座体,每一所述接触端子分别具有一对接部显露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多个接触端子设置成分别排列于所述收容腔上下表面的两排接触端子组,每排接触端子组设有多个电源接触端子及位于所述多个电源接触端子之间的至少一信号接触端子,所述收容腔两侧和/或所述收容腔中间部位设有贯穿所述绝缘座体前端面的凹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插头电连接器的信号导电端子的接触部较电源导电端子的接触部更靠近舌板的前端面,当所述插头电连接器与所述插座电连接器对接时,所述信号导电端子的接触部与所述信号接触端子的对接部先电性连接,所述电源导电端子的接触部与所述电源接触端子的对接部后电性连接,如此设计,能够有效防止插头电连接器与插座电连接器对接时产生对电连连接器损害的即时电流脉冲,从而延长电连接器的使用寿命;且本技术中插头电连接器具有多个用于传输电流信号的电源导电端子,插座电连接器同样对应具有多个传输电流信号的电源接触端子,因此本技术电连接器组合能够进行高电流信号传输,能够支持较大的供电电流,可满足为大容量电池快速充电的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组合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组合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2的另一角度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插头电连接器的分解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插头电连接器的仰视图;图6为本技术插座电连接器的分解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插头电连接器与插座电连接器对接后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插头电连接器100绝缘本体10基部11舌板12隔板121翼部13导电端子2电源导电端子21信号导电端子22接触部221固持部222焊接部223插座电连接器200绝缘座体20收容腔201凹槽202接触端子3电源接触端子31信号接触端子32对接部311固定部312焊脚313【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电连接器组合可进行高电流信号传输,能够满足对大容量电池进行快速充电的需求。请参阅图1、图2及图4,本技术电连接器组合包括一插头电连接器100和一插座电连接器200,其中插头电连接器100包括一绝缘本体10,所述绝缘本体10具有一基部11,一舌板12自所述基部11的前端向前延伸形成,所述基部11的后端两侧分别向后延伸有一翼部13;多个导电端子2,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10,每一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固持于所述基部11的固持部222、自所述固持部222一端延伸显露于所述舌板12的接触部221以及自所述固持部222另一端延伸穿出于所述基部11外的焊接部223,所述焊接部223位于两所述翼部13之间,如此设计,能够进一步保护所述导电端子2的焊接部223不受外部损害。请参阅图3、图4及图5,所述焊接部223是自所述固持部222另一端延伸穿出于所
述基部11后向下弯折延伸形成,所述多个导电端子2设置成分别排列于所述舌板12上下表面的两排导电端子组,每排导电端子组设有两对电源导电端子21及位于所述两对电源导电端子21之间的一对信号导电端子22,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电源导电端子21的数量也可以为更多个,所述信号导电端子22的数量也可以为1个或3个或更多个,所述信号导电端子22的接触部221较所述电源导电端子21的接触部221更靠近所述舌板12的前端面,所述两排导电端子组的导电端子2一一上下对齐;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电连接器组合及其插头电连接器和插座电连接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插头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一舌板;多个导电端子,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每一所述导电端子分别具有一接触部显露于所述舌板,所述多个导电端子设置成分别排列于所述舌板上下表面的两排导电端子组,每排导电端子组设有多个电源导电端子及位于所述多个电源导电端子之间的至少一信号导电端子,所述信号导电端子的接触部较所述电源导电端子的接触部更靠近所述舌板的前端面;一插座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座体,所述绝缘座体具有一收容腔;多个接触端子,固定于所述绝缘座体,每一所述接触端子分别具有一对接部显露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多个接触端子设置成分别排列于所述收容腔上下表面的两排接触端子组,每排接触端子组设有多个电源接触端子及位于所述多个电源接触端子之间的至少一信号接触端子;其中,当所述插头电连接器与所述插座电连接器对接时,所述信号导电端子的接触部与所述信号接触端子的对接部先电性连接,所述电源导电端子的接触部与所述电源接触端子的对接部后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插头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一舌板;多个导电端子,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每一所述导电端子分别具有一接触部显露于所述舌板,所述多个导电端子设置成分别排列于所述舌板上下表面的两排导电端子组,每排导电端子组设有多个电源导电端子及位于所述多个电源导电端子之间的至少一信号导电端子,所述信号导电端子的接触部较所述电源导电端子的接触部更靠近所述舌板的前端面;一插座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座体,所述绝缘座体具有一收容腔;多个接触端子,固定于所述绝缘座体,每一所述接触端子分别具有一对接部显露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多个接触端子设置成分别排列于所述收容腔上下表面的两排接触端子组,每排接触端子组设有多个电源接触端子及位于所述多个电源接触端子之间的至少一信号接触端子;其中,当所述插头电连接器与所述插座电连接器对接时,所述信号导电端子的接触部与所述信号接触端子的对接部先电性连接,所述电源导电端子的接触部与所述电源接触端子的对接部后电性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排导电端子组的导电端子一一上下对齐,所述两排接触端子组的接触端子一一上下对齐。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每排导电端子组包括两对电源导电端子以及位于所述两对电源导电端子之间的一对信号导电端子;每排接触端子组包括两对电源接触端子以及位于所述两对电源接触端子之间的一对信号接触端子。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舌板两侧和/或所述舌板中间部位设有凸伸超出所述舌板上下表面和前端面的隔板,所述收容腔两侧和/或所述收容腔中间部位对应设有贯穿所述绝缘座体前端面的凹槽,所述插头电连接器插入至所述插座电连接器时,所述隔板分别对应卡持于所述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焕毅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杰思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