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秋葵栽培用富硒叶面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062103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27 20: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秋葵栽培用富硒叶面肥,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泥炭30‑40份、干豆渣8‑12份、米糠6‑10份、麦麸5‑8份、松针粉4‑6份、微晶纤维素4‑6份、紫苏叶3‑5份、病虫害防治剂3‑5份、炙甘草2‑3份、生地黄2‑3份、尿素2‑3份、茶籽粉1‑2份、坚果壳粉1‑2份、甘蔗糖蜜1‑2份、竹沥0.5‑1份、亚硒酸钠0.05‑0.1份、稀土0.01‑0.02份、水150‑200份;所述泥炭含水量在50‑65%。本发明专利技术富硒叶面肥直接喷施于秋葵叶面上,具有吸收快、作用强、用量省和效率高的特点,而且能够防治危害秋葵的多种病虫害,在施肥的同时完成病虫害的防治,从而减少成本投入和栽培劳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种植
,具体涉及一种秋葵栽培用富硒叶面肥
技术介绍
:秋葵,亦称黄秋葵、咖啡黄葵,俗名羊角豆、潺茄。它的可食用部分是果荚,又分绿色和红色两种,特点是脆嫩多汁,滑润不腻,香味独特,并且种子可榨油。叶面施肥是植物吸收营养成分的一种补充,来弥补根系吸收养分的不足,具有吸收快、作用强、用量省和效率高的特点,并且能够避免对土壤的污染,有效保护土壤。并且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用富硒蔬菜的意识正在逐渐加强。针对上述情况,本农场开发出一种秋葵栽培用富硒叶面肥,不仅肥力强、易被吸收利用,而且能够防治危害秋葵的多种病虫害,在施肥的同时完成病虫害的防治,从而减少成本投入和栽培劳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既能提供肥力又能防治病虫害的秋葵栽培用富硒叶面肥。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秋葵栽培用富硒叶面肥,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泥炭30-40份、干豆渣8-12份、米糠6-10份、麦麸5-8份、松针粉4-6份、微晶纤维素4-6份、紫苏叶3-5份、病虫害防治剂3-5份、炙甘草2-3份、生地黄2-3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秋葵栽培用富硒叶面肥,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泥炭30‑40份、干豆渣8‑12份、米糠6‑10份、麦麸5‑8份、松针粉4‑6份、微晶纤维素4‑6份、紫苏叶3‑5份、病虫害防治剂3‑5份、炙甘草2‑3份、生地黄2‑3份、尿素2‑3份、茶籽粉1‑2份、坚果壳粉1‑2份、甘蔗糖蜜1‑2份、竹沥0.5‑1份、亚硒酸钠0.05‑0.1份、稀土0.01‑0.02份、水150‑200份;所述泥炭含水量在50‑6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秋葵栽培用富硒叶面肥,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泥炭30-40份、干豆渣8-12份、米糠6-10份、麦麸5-8份、松针粉4-6份、微晶纤维素4-6份、紫苏叶3-5份、病虫害防治剂3-5份、炙甘草2-3份、生地黄2-3份、尿素2-3份、茶籽粉1-2份、坚果壳粉1-2份、甘蔗糖蜜1-2份、竹沥0.5-1份、亚硒酸钠0.05-0.1份、稀土0.01-0.02份、水150-200份;所述泥炭含水量在50-6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秋葵栽培用富硒叶面肥,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米糠和麦麸烧成灰烬,待冷却至室温后加入甘蔗糖蜜和竹沥,充分混合后密封静置12h,即得物料I;(2)将紫苏叶和生地黄加热至70-80℃保温混合10min,再与炙甘草一并经粉碎机制成粉末,然后加入泥炭、干豆渣和松针粉,充分混合后用薄膜密封,并于35-40℃环境中静置24h,即得物料II;(3)向水中加入物料I、物料II、病虫害防治剂、茶籽粉和坚果壳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玉棕
申请(专利权)人:全椒县大墅镇刘邦家庭农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