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能环和燃气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054169 阅读:1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26 11: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聚能环和燃气灶,该聚能环包括聚能环形板,聚能环形板设有通气孔,通气孔沿聚能环形板的厚度方向贯穿聚能环形板。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聚能环,位于聚能环形板外侧的空气会通过通气孔进入聚能环形板的中部,并与燃气混合,提高了燃气与空气的混合充分性,从而提高了燃气燃烧的充分性,减少了产生黄焰的几率。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燃气灶具有上述聚能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燃气灶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聚能环和燃气灶
技术介绍
目前,为了提高燃气燃烧的热效率,在燃气灶的盛液盘上增加一个聚能环,该聚能环由聚能环形板构成,使得燃烧器被其包围,在燃气燃烧的时候就能减少流入到空气中的热量,提高燃烧的热效率。但是,聚能环的聚能环形板为实板,聚能环形板阻挡了空气进入燃烧器,燃气燃烧不够充分,较易产生黄焰。另外,由于燃烧器位于盛液盘的中部,聚能环的下端直接与盛液盘接触,聚能环与盛液盘接触的位置缺少空气进入燃烧器的通道,导致燃气燃烧不够充分,较易产生黄焰。综上所述,如何设计聚能环,以提高燃气燃烧的充分性,减少产生黄焰的几率,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聚能环,以提高燃气燃烧的充分性,减少产生黄焰的几率。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聚能环的燃气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聚能环,包括聚能环形板,所述聚能环形板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沿所述聚能环形板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聚能环形板。优选地,所述通气孔至少为两个,且沿所述聚能环形板的周向均匀分布。优选地,所述通气孔靠近所述聚能环形板轴线的一端为孔内端,所述通气孔的远离所述聚能环形板轴线的一端为孔外端,所述孔内端的端面小于所述孔外端的端面。优选地,所述通气孔自所述孔内端至所述孔外端渐扩。优选地,所述通气孔为条形孔。优选地,所述通气孔具有:相对分布的孔底壁和孔顶壁,两端分别与所述孔底壁和所述孔顶壁相连的两个孔侧壁;其中,所述孔底壁位于所述孔顶壁靠近所述聚能环形板底端的一侧;两个所述孔侧壁相对分布,所述孔侧壁为弧形面,且两个所述孔侧壁向同一方向凸出。优选地,所述条形孔沿所述聚能环形板的轴向延伸。优选地,所述聚能环通过铸造成型,且经过搪瓷处理。优选地,上述聚能环还包括:设于所述聚能环形板,且用于与分火器凹凸配合的配合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聚能环,通过在聚能环形板上设置通气孔,且该通气孔沿聚能环形板的厚度方向贯穿聚能环形板,则聚能环形板外侧的空气会通过通气孔进入聚能环形板的中部,并与燃气混合,提高了燃气与空气的混合充分性,从而提高了燃气燃烧的充分性,减少了产生黄焰的几率。基于上述提供的聚能环,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燃气灶,该燃气灶包括聚能环,所述聚能环为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聚能环。优选地,所述燃气灶的分火器与所述燃气灶的盛液盘固定连接,所述聚能环与所述分火器固定连接,且所述聚能环与所述盛液盘之间具有间隙。优选地,所述分火器与所述盛液盘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所述聚能环与所述分火器可拆卸地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聚能环与所述分火器通过凹凸配合实现可拆卸地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分火器的外壁设有凸起,所述聚能环设有与所述凸起配合的凹槽。优选地,所述凹槽至少为两个,且沿所述聚能环的周向依次分布。优选地,所述凸起距所述分火器的底端具有预设距离,且所述凹槽位于所述聚能环的底端。优选地,所述燃气灶的锅支架的支撑板位于所述聚能环的上方,且所述支撑板与所述聚能环之间具有间隙。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聚能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聚能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聚能环的主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聚能环的俯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聚能环的仰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燃气灶的主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燃气灶的俯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燃气灶中分火器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燃气灶中分火器的主视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燃气灶中分火器的俯视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燃气灶中分火器与聚能环装配后的主视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燃气灶中分火器与聚能环装配后的侧视图;图13为图12的剖视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燃气灶中分火器与聚能环装配后的俯视图。上图1-14中:1为聚能环、11为聚能环形板、12为通气孔、121为孔内端、122为孔外端、123为孔顶壁、124为孔底壁、125为孔侧壁、13为凹槽、2为锅支架、21为支撑板、3为盛液盘、4为面板、5为分火器、51为凸起、6为旋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5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聚能环包括聚能环形板11,该聚能环形板11设有通气孔12,该通气孔12沿聚能环形板11的厚度方向贯穿聚能环形板11。可以理解的是,聚能环形板11的厚度方向即为聚能环形板11的径向。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聚能环,通过在聚能环形板11上设置通气孔12,且该通气孔12沿聚能环形板11的厚度方向贯穿聚能环形板11,则聚能环形板11外侧的空气会通过通气孔12进入聚能环形板11的内部,并与燃气混合,提高了燃气与空气的混合充分性,从而提高了燃气燃烧的充分性,减少了产生黄焰的几率。同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聚能环,应用于燃气灶后,将燃烧时向外辐射的热量反射回锅底,减少了热量损失,提高了燃气燃烧的热效率;也减小了燃气燃烧时向外辐射的热量,防止了旋钮6过热。上述聚能环中,通气孔12的数目越多,通气孔12的横截面越大,进气量越多。为了增加进气量,上述通气孔12至少为两个。为了实现均匀进气,从而便于保证混合均匀,上述通气孔12沿聚能环形板11的周向均匀分布。进一步地,通气孔12为30个。当然,也可选择通气孔12为一个,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当通气孔12为一个时,可选择该通气孔12为环形孔,且环形孔与聚能环形板11共轴线。这样,也实现沿周向均匀进气。当然,通气孔12为环形孔时,也可选择环形孔至少为两个,且沿聚能环形板11的轴向依次分布。为了减少聚能环形板11内的空气自通气孔12流出聚能环形板11,上述通气孔12靠近聚能环形板11轴线的一端为孔内端121,通气孔12的远离聚能环形板11轴线的一端为孔外端122,孔内端121的端面小于孔外端122的端面。可以理解的是,孔内端121的端面小于孔外端122的端面,是指孔内端121的端面面积小于孔外端122的端面面积。上述通气孔12的结构,便于空气自通气孔12进入聚能环形板11内部,不便于空气自通气孔12流出聚能环形板11,有效保证了空气充足,进一步降低了出现黄焰的几率,提高了燃气的燃烧效率。为了便于设置上述通气孔12,上述通气孔12自孔内端121至孔外端122渐扩。当然,也可选择通气孔12为台阶孔,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上述聚能环中,通气孔12可为圆孔、条形孔或者环形孔等。为了方便设置,优先选择通气孔12为条形孔。具体地,通气孔12具有:相对分布的孔底壁124和孔顶壁123,两端分别与孔底壁124和孔顶壁123相连的两个孔侧壁125;其中,孔底壁124位于孔顶壁123靠近聚能环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聚能环和燃气灶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聚能环,包括聚能环形板(11),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能环形板(11)设有通气孔(12),所述通气孔(12)沿所述聚能环形板(11)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聚能环形板(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能环,包括聚能环形板(11),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能环形板(11)设有通气孔(12),所述通气孔(12)沿所述聚能环形板(11)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聚能环形板(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能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孔(12)至少为两个,且沿所述聚能环形板(11)的周向均匀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能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孔(12)靠近所述聚能环形板(11)轴线的一端为孔内端(121),所述通气孔(12)的远离所述聚能环形板(11)轴线的一端为孔外端(122),所述孔内端(121)的端面小于所述孔外端(122)的端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能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孔(12)自所述孔内端(121)至所述孔外端(122)渐扩。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能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孔(12)为条形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能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孔(12)具有:相对分布的孔底壁(124)和孔顶壁(123),两端分别与所述孔底壁(124)和所述孔顶壁(123)相连的两个孔侧壁(125);其中,所述孔底壁(124)位于所述孔顶壁(123)靠近所述聚能环形板(11)底端的一侧;两个所述孔侧壁(125)相对分布,所述孔侧壁(125)为弧形面,且两个所述孔侧壁(125)向同一方向凸出。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能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孔沿所述聚能环形板(11)的轴向延伸。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能环,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能环通过铸造成型,且经过搪瓷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小平孙娅丽林玉绵叶伟林陈云刘书兴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