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053973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26 10: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包含透光基板、多个虚拟像素、周边线路层以及显示元件层。虚拟像素设置于透光基板上。每一虚拟像素包含虚拟图案控制层。周边线路层设置于透光基板上,用于施加同极性的电压给虚拟图案控制层。显示元件层覆盖透光基板以及虚拟像素。周边线路层与虚拟图案控制层相隔间隙,此间隙允许光从显示元件层反射至透光基板。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可从透光基板的背面观看到间隙上方的显示元件层,从而观察显示元件层中微胶囊的颜色,并借由颜色的不同或异常来判断损坏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装置,且特别涉及一种可观察损坏位置的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典型的电泳显示装置包含电泳层以及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电泳层设置于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上,在使用时,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可产生电场,以控制电泳层中的微胶囊的白色带电粒子与黑色带电粒子移动,从而显示画面。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包含多个显示像素以及多个虚拟像素(dummy pixel),这些虚拟像素围绕显示像素,且让显示元件层的外环状区域呈现相同颜色,而在视觉上形成外框。一般来说,当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的线路损坏时,可从玻璃基板的背面观察微胶囊的颜色,并借由颜色的异常来判断是哪一条线路损坏。然而,为了让显示元件层的整个外环状区域形成连续的外框图案,制造者会在该外环状区域下方布满金属电极,以控制整个外环状区域的微胶囊。在这样的结构下,当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的线路损坏时,由于金属电极系位于显示元件层与玻璃基板之间,所以无法从玻璃基板背面观看到显示元件层中的微胶囊,而无法得知哪条线路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观察损坏位置的显示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一种显示装置包含透光基板、多个虚拟像素、周边线路层以及显示元件层。虚拟像素设置于透光
基板上。每一虚拟像素包含虚拟图案控制层。周边线路层设置于透光基板上,用于施加同极性的电压给虚拟图案控制层。显示元件层覆盖透光基板以及虚拟像素。周边线路层与虚拟图案控制层相隔间隙,此间隙允许光从显示元件层反射至透光基板。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虚拟像素包含至少一个电性连接结构,连接虚拟图案控制层与周边线路层并穿过间隙。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周边线路层与虚拟图案控制层沿着第一方向排列,且电性连接结构的数量为多个,此些电性连接结构沿着第二方向排列,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实质上垂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相邻两电性连接结构在第二方向上相隔间距,此间距小于或等于20微米。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电性连接结构包含相连接的第一导体以及至少一个第二导体。第一导体的长度方向实质上平行于第一方向。第二导体的长度方向实质上平行于第二方向。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电性连接结构为L形结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电性连接结构为T形结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电性连接结构露出部分的间隙。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显示元件层的一部分位于间隙上方并受电性连接结构的电场控制。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还包含多个显示像素,设置于透光基板上,并被显示元件层覆盖。此些虚拟像素共同围绕此些显示像素,至少两显示像素被施加不同极性的电压。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虚拟像素的至少一者包含薄膜晶体管,薄膜晶体管与虚拟图案控制层是绝缘的,其中位于虚拟像素上方的显示元件层的一部分受虚拟图案控制层的电场控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位于虚拟像素旁的周边线路层与虚拟图案控制层相隔间隙,且此间隙允许光从显示元件层反射至透光基板,因此,检测人员可从透光基板的背面观看到间隙上方的显示元件层,从而可由透光基板的背面观察显示元件层中微胶囊的颜色,并借由颜色的不同或异常来判断损坏位置。以上所述仅用于阐述本专利技术所欲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及其产生的功效等等,本专利技术的具体细节将在下文的实施方式及相关附图中详细介绍。附图说明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附图的说明如下: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的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的局部俯视示意图;图3为图2的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沿着3-3线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图2的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沿着4-4线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方式的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的局部俯视示意图;图6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方式的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的局部俯视示意图;以及图7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方式的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的局部俯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以附图公开本专利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具体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到,在本专利技术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具体的细节并非必要的,因此不应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此外,为简化附图起见,一些公知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附图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描述。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显示装置包含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0以及显示元件层20。显示元件层20设置于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0上,而受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0驱动以显示画面。举例来说,显示元件层20可为电泳层,其包含多个微胶囊21。每一微胶囊21包含多个浅色带电粒子22以及多个深色带电粒子23。浅色带电粒子22与深色带电粒子23所带的电荷相异,且可受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0的电场吸引或排斥,而移动至特定位置,以显示图案。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的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0的局部俯视示意图。如图2所示,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0包含透光基板100、多个虚拟像素200、周边线路层300以及多个显示像素400、多个数据线500以及多个扫描线600。虚拟像素200、周边线路层300与显示像素400设置于透光基板100上,其中此些虚拟像素200共同围绕此些显示像素400,而周边线路层300围绕此些虚拟像素200。换句话说,虚拟像素200共同形成环状图案,并围绕所有显示像素400。周边线路层300也形成环状图案,并围绕所有虚拟像素200。多个数据线500以及多个扫描线600用于驱动显示像素400显示画面。显示像素400的至少两者被施加不同极性的电压,以使其上方的显示元件层20的微胶囊21(如图1所示)呈现不同颜色,以显示出所需的图案。如图2所示,每一虚拟像素200包含虚拟图案控制层210。虚拟图案控制层210电性连接于周边线路层300。周边线路层300用于施加同极性的电压给所有虚拟像素200的虚拟图案控制层210,使得所有虚拟图案控制层210上方的显示元件层20的微胶囊21(可参阅图1)能够呈现相同颜色,从而形成连续的外框图案。如图2所示,周边线路层300与所有虚拟像素200的虚拟图案控制层210相隔间隙G。显示元件层20(可参阅图1)覆盖透光基板100、虚拟像素200以及显示像素400,而部分的显示元件层20位于间隙G上方。此间隙G允许光从显示元件层20反射至透光基板100。如此一来,检测人员可从透光基板100的背面(也即,背对虚拟像素200、周边线路层300与显示像素400的表面)观看到间隙G上方的显示元件层20,从而由透光基板100的背面观察间隙G上方的显示元件层20中微胶囊21的颜色,并借由颜色的不同或异常来判断损坏位置。在部分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虚拟像素200包含电性连接结构220。电性连接结构220穿过间隙G并连接虚拟图案控制层210与周边线路层300,借此,周边线路层300可通过电性连接结构220施加电压给虚拟图案控制层210,以控制所有虚拟像素200上方的显示元件层20的微胶囊21(可参阅图1)能够呈现相同颜色,从而形成连续的外框图案。为了允许光通过间隙G而从显示元件层20反射至透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显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含:透光基板;多个虚拟像素,其设置于所述透光基板上,每一所述多个虚拟像素包含虚拟图案控制层;周边线路层,其设置于所述透光基板上,用于施加同极性的电压给每一所述虚拟图案控制层;以及显示元件层,其覆盖所述透光基板以及所述多个虚拟像素;其中所述周边线路层与每一所述虚拟图案控制层相隔有间隙,所述间隙允许光从所述显示元件层反射至所述透光基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含:透光基板;多个虚拟像素,其设置于所述透光基板上,每一所述多个虚拟像素包含虚拟图案控制层;周边线路层,其设置于所述透光基板上,用于施加同极性的电压给每一所述虚拟图案控制层;以及显示元件层,其覆盖所述透光基板以及所述多个虚拟像素;其中所述周边线路层与每一所述虚拟图案控制层相隔有间隙,所述间隙允许光从所述显示元件层反射至所述透光基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虚拟像素的一者包含至少一个电性连接结构,其穿过所述间隙并连接所述虚拟图案控制层与所述周边线路层。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周边线路层与所述虚拟图案控制层沿着第一方向排列,且所述至少一个电性连接结构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电性连接结构沿着第二方向排列,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电性连接结构的相邻两者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隔有间距,所述间距小于或等于20微米。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君维黄霈霖黄昆隆蔡五柳
申请(专利权)人:元太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