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采血笔可卸帽式调节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052343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25 17:34
一种新型采血笔可卸帽式调节头,在调节帽和调节内芯的后部另设有一由内管和外管套装构成的双套形管座,调节帽后部的定位圈插装在内管与外管之间的间隙中,而调节内芯位于内管中,调节内芯与内管之间通过旋转定位结构连接,调节内芯上的凸柱与内管上的螺旋槽配合形成螺旋结构;定位圈与外管之间所设的凸块与L形导槽配合,使得调节帽相对于双套形管座形成插拔和转动连接;凸柱穿过螺旋槽并伸入定位圈的驱动槽中,转动调节帽时,驱动槽通过凸柱带动调节内芯进行间歇旋转定位的轴向移动,实现各档刺针深度调节,当调节帽转动至凸块与L形导槽轴向段位置时,可以拔掉调节帽,清理残留在调节头内部的血迹。本方案使整个调节头内部得到彻底的清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用采血笔领域,特别涉及采血笔的可调刺针深度的调节头(或称笔帽)。这种调节头通过可拆卸头部的调节帽,以便清理残留在调节头内部的血迹,避免交叉感染。
技术介绍
采血笔是一种笔式医用采血器件,通常情况下采血笔与采血针配套使用,采血笔相当于手枪可多次重复使用,而采血针相当于子弹,为了安全只能一次性使用。调节头(或称笔帽)是采血笔头部的一种刺针深度调节结构,使用时可以针对不同采血对象(比如成人和儿童)通过旋转调节帽来控制刺针深度,以适应不同对象,达到最佳采血效果。以往可调刺针深度的调节头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可调外套(相当于本专利技术中的“调节帽”)相对笔盖(相当于本专利技术中的“调节内芯”)不可拆卸,重复使用过程中当采血笔头部的出针孔内,特别是位于可调外套(即调节帽)内的笔盖(即调节内芯)前端残留血迹后清理和消毒十分不便,多人使用容易引起交叉感染。为了解决便于清理采血笔可调刺针深度的调节头内部残留血迹问题,中国专利CN102871672A(申请号:201210371944.0)公开了一件名称为《采血笔可卸帽式调节头》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案。该申请案的技术方案可以在采血笔使用后拔掉调节头上的调节帽,清理残留在调节头内部的血迹,清理后可将调节帽再次盖上。该技术方案解决了调节头前部的调节帽可拆卸的问题,但仍存在以下不足:1.由于弹性圈固定于调节帽内,卸帽时调节帽与弹性圈连成一体成为组合件,尤其是弹性圈与调节帽之间的夹缝可能残留血迹清洗不彻底;2.调节头中的部分结构设计不合理,给模具设计、零部件制作以及装配带来不便;3.使用中部分结构可靠性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于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采血笔可卸帽式调节头,其目的是要在保证调节头前部的调节帽可拆卸的前提下,解决上述现有可卸帽式调节头存在的清洗不彻底以及结构设计的合理性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采血笔可卸帽式调节头,该调节头具有一个调节内芯,此调节内芯的头部为套管结构,该套管的前端设有第一出针孔,在所述套管外侧套设一个调节帽,该调节帽相对于调节内芯的套管为外套结构,所述外套的前端对应于第一出针孔设有第二出针孔,第二出针孔位于第一出针孔的正前方,调节内芯的套管相对于调节帽的外套通过螺旋结构和旋转定位结构连接。其创新在于:在调节内芯和调节帽的后部另设有一双套形管座,该双套形管座由一个内管和一个外管套装构成,内管与外管之间设有间隙,内管与外管在后端嵌合固定连接或成型为一体结构。所述调节帽后部固设有一定位圈,定位圈的外缘和外管的内缘两者中,一者上设有凸块,另一者上设有L形导槽,L形导槽由轴向段与周向段连通构成,轴向段布置在定位圈或外管的轴向上,周向段布置在定位圈或外管的圆周方向上;定位圈的内缘上设有驱动槽。所述螺旋结构由螺旋槽和凸柱组成,螺旋槽开设在所述内管的管壁上,并且在槽深方向上贯穿内管管壁,凸柱设在调节内芯套管的外缘上。所述旋转定位结构由凹槽和凸起组成,凹槽和凸起两者中,一者设在内管的内缘上,另一者设在调节内芯套管的外缘上。在装配状态下,调节内芯位于调节帽内,调节内芯的后部位于内管内,其中,调节内芯与内管之间所设的凹槽与凸起配合形成旋转定位连接,调节内芯与内管之间所设的凸柱与螺旋槽配合形成螺旋连接。在装配状态下,调节帽后部的定位圈插装在内管与外管之间的间隙中,其中,调节帽后部的定位圈与外管之间所设的凸块与L形导槽的轴向段配合,使得调节帽相对于所述双套形管座形成插拔连接;调节帽后部的定位圈与外管之间所设的凸块与L形导槽的周向段配合,使得调节帽相对于所述双套形管座形成转动连接;所述调节内芯套管外缘上所设的凸柱穿过内管管壁上的螺旋槽并伸入定位圈内缘的驱动槽中,当调节帽转动时,驱动槽通过凸柱带动调节内芯转动,在螺旋结构和旋转定位结构的约束下迫使调节内芯相对调节帽构成一种能够进行间歇旋转定位的轴向移动结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关内容和变化解释如下:1.上述方案中,所述“前端”、“前方”中的“前”表示采血针针尖所指方向。所述“后端”、“后部”中的“后”表示与“前”相反的方向。2.上述方案中,所述螺旋槽可以简化为一段斜向设置的槽结构,因为这样可以简化制造工艺。本专利技术工作原理和效果是:为了使调节帽可以从调节内芯上卸下,以便清理残留在调节头内部的血迹,本专利技术采用措施是:在原有调节帽和调节内芯的后部另设有一双套形管座,该双套形管座由一个内管和一个外管套装构成,内管与外管之间设有间隙。在装配状态下,调节帽后部的定位圈插装在内管与外管之间的间隙中,而调节内芯的后部位于内管中,调节内芯与内管之间通过旋转定位结构连接,同时,调节内芯上的凸柱与内管上的螺旋槽配合形成螺旋结构;调节帽后部的定位圈与外管之间所设的凸块与L形导槽配合,使得调节帽相对于所述双套形管座形成插拔和转动连接;调节内芯上的凸柱穿过螺旋槽并伸入定位圈的驱动槽中,当调节帽转动时,驱动槽通过凸柱带动调节内芯转动,在螺旋结构和旋转定位结构的约束下迫使调节内芯相对双套形管座构成一种能够进行间歇旋转定位的轴向移动,从而实现各档刺针深度调节,当调节帽转动至凸块与L形导槽轴向段位置时,可以拔掉调节帽,清理残留在调节头内部的血迹,清理后再将调节帽插入双套形管座的环形间隙中,使调节帽套在调节内芯上。本方案不仅可以方便清洗调节内芯的头部,而且可以方便清洗调节帽的内壁,使整个调节头内部得到彻底的清洗。此外,本方案结构设计合理,构思巧妙,特别是:第一,将调节帽、调节内芯、内管三者通过对应的驱动槽(设在调节帽的定位圈内缘上)、凸柱(设在调节内芯的外缘上)、螺旋槽(设在内管的管壁上)的连接关系相互关联起来;第二,将调节帽、外管二者通过对应的凸块与L形导槽相互关联起来,从而较好地解决了调节头前部的调节帽调节刺针深度以及可拆卸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调节头立体分解图;图2为对应图1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调节头立体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调节头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对应图3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调节头立体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调节头立体分解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调节帽立体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内管立体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调节内芯、内管、外管三者的装配次序以及装配关系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调节内芯、内管、外管三者装配后与调节帽的装配关系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调节头装配状态立体图;图11为图10的A-A立体剖视图;图12为图10的B-B立体剖视图。以上附图中的标号说明如下:1.调节内芯;2. 调节帽;3. 内管;4. 外管;5. 第一出针孔;6. 第二出针孔;7. 螺旋槽;8. 凸柱;9. 直槽;11. 间隙;12. 定位圈;13. 凸块;14. L形导槽;15. 驱动槽;16. 凹槽;17. 凸起;18. 卡筋;19. 卡槽;20. 定位筋;21. 定位槽;22. 观察孔;23. 档位标记;24. 轴向段;25. 周向段;26. 对接块;27. 斜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种新型采血笔可卸帽式调节头参见附图1-12所示,该调节头由调节内芯1、内管3、外管4和调节帽2组成(见图1和图3)。其中,调节内芯1的头部为套管结构,该套管的前端设有第一出针孔5(见图3和图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新型采血笔可卸帽式调节头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采血笔可卸帽式调节头,该调节头具有一个调节内芯(1),此调节内芯(1)的头部为套管结构,该套管的前端设有第一出针孔(5),在所述套管外侧套设一个调节帽(2),该调节帽(2)相对于调节内芯(1)的套管为外套结构,所述外套的前端对应于第一出针孔(5)设有第二出针孔(6),第二出针孔(6)位于第一出针孔(5)的正前方,调节内芯(1)的套管相对于调节帽(2)的外套通过螺旋结构和旋转定位结构连接;其特征在于:在调节内芯(1)和调节帽(2)的后部另设有一双套形管座,该双套形管座由一个内管(3)和一个外管(4)套装构成,内管(3)与外管(4)之间设有间隙(11),内管(3)与外管(4)在后端嵌合固定连接或成型为一体结构;所述调节帽(2)后部固设有一定位圈(12),定位圈(12)的外缘和外管(4)的内缘两者中,一者上设有凸块(13),另一者上设有L形导槽(14),L形导槽(14)由轴向段(24)与周向段(25)连通构成,轴向段(24)布置在定位圈(12)或外管(4)的轴向上,周向段(25)布置在定位圈(12)或外管(4)的圆周方向上;定位圈(12)的内缘上设有驱动槽(15);所述螺旋结构由螺旋槽(7)和凸柱(8)组成,螺旋槽(7)开设在所述内管(3)的管壁上,并且在槽深方向上贯穿内管(3)管壁,凸柱(8)设在调节内芯(1)套管的外缘上;所述旋转定位结构由凹槽(16)和凸起(17)组成,凹槽(16)和凸起(17)两者中,一者设在内管(3)的内缘上,另一者设在调节内芯(1)套管的外缘上;在装配状态下,调节内芯(1)位于调节帽(2)内,调节内芯(1)的后部位于内管(3)内,其中,调节内芯(1)与内管(3)之间所设的凹槽(16)与凸起(17)配合形成旋转定位连接,调节内芯(1)与内管(3)之间所设的凸柱(8)与螺旋槽(7)配合形成螺旋连接;在装配状态下,调节帽(2)后部的定位圈(12)插装在内管(3)与外管(4)之间的间隙(11)中,其中,调节帽(2)后部的定位圈(12)与外管(4)之间所设的凸块(13)与L形导槽(14)的轴向段(24)配合,使得调节帽(2)相对于所述双套形管座形成插拔连接;调节帽(2)后部的定位圈(12)与外管(4)之间所设的凸块(13)与L形导槽(14)的周向段(25)配合,使得调节帽(2)相对于所述双套形管座形成转动连接;所述调节内芯(1)套管外缘上所设的凸柱(8)穿过内管(3)管壁上的螺旋槽(7)并伸入定位圈(12)内缘的驱动槽(15)中,当调节帽(2)转动时,驱动槽(15)通过凸柱(8)带动调节内芯(1)转动,在螺旋结构和旋转定位结构的约束下迫使调节内芯(1)相对调节帽(2)构成一种能够进行间歇旋转定位的轴向移动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采血笔可卸帽式调节头,该调节头具有一个调节内芯(1),此调节内芯(1)的头部为套管结构,该套管的前端设有第一出针孔(5),在所述套管外侧套设一个调节帽(2),该调节帽(2)相对于调节内芯(1)的套管为外套结构,所述外套的前端对应于第一出针孔(5)设有第二出针孔(6),第二出针孔(6)位于第一出针孔(5)的正前方,调节内芯(1)的套管相对于调节帽(2)的外套通过螺旋结构和旋转定位结构连接;其特征在于:在调节内芯(1)和调节帽(2)的后部另设有一双套形管座,该双套形管座由一个内管(3)和一个外管(4)套装构成,内管(3)与外管(4)之间设有间隙(11),内管(3)与外管(4)在后端嵌合固定连接或成型为一体结构;所述调节帽(2)后部固设有一定位圈(12),定位圈(12)的外缘和外管(4)的内缘两者中,一者上设有凸块(13),另一者上设有L形导槽(14),L形导槽(14)由轴向段(24)与周向段(25)连通构成,轴向段(24)布置在定位圈(12)或外管(4)的轴向上,周向段(25)布置在定位圈(12)或外管(4)的圆周方向上;定位圈(12)的内缘上设有驱动槽(15);所述螺旋结构由螺旋槽(7)和凸柱(8)组成,螺旋槽(7)开设在所述内管(3)的管壁上,并且在槽深方向上贯穿内管(3)管壁,凸柱(8)设在调节内芯(1)套管的外缘上;所述旋转定位结构由凹槽(16)和凸起(17)组成,凹槽(16)和凸起(17)两者中,一者设在内管(3)的内缘上,另一者设在调节内芯(1)套管的外缘上;在装配状态下,调节内芯(1)位于调节帽(2)内,调节内芯(1)的后部位于内管(3)内,其中,调节内芯(1)与内管(3)之间所设的凹槽(16)与凸起(17)配合形成旋转定位连接,调节内芯(1)与内管(3)之间所设的凸柱(8)与螺旋槽(7)配合形成螺旋连接;在装配状态下,调节帽(2)后部的定位圈(12)插装在内管(3)与外管(4)之间的间隙(11)中,其中,调节帽(2)后部的定位圈(12)与外管(4)之间所设的凸块(13)与L形导槽(14)的轴向段(24)配合,使得调节帽(2)相对于所述双套形管座形成插拔连接;调节帽(2)后部的定位圈(12)与外管(4)之间所设的凸块(13)与L形导槽(14)的周向段(25)配合,使得调节帽(2)相对于所述双套形管座形成转动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国平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施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