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邓杰华专利>正文

核桃碎壳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0521 阅读:4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核桃碎壳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一种坚果类食品的破壳设备,特别是核桃的破壳装置。本碎壳机的整机主要由上下模、输送装置和驱动装置构成,下模装于输送装置的链板上,驱动装置分别与上模和输送装置传动连接。本装置结构紧凑且简单,容易安装及制造,破壳后核桃仁的完好率较高,既可手动操作也可电动操作,能大大提高工效。(*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坚果类食品的破壳设备,特别是核桃的破壳装置。当前,核桃取仁的方式,一是机械搓击式,二是手工敲击式。机械搓击式(见专利文献CN85202943及CN872215585等)是利用工作盘间的间隙,将核桃壳搓击碎,然后再使仁壳分离,这种方法效率虽高,但出仁的完好率低,因此只适宜乳制品厂或榨油厂。手工敲击式,是靠人工用锤子击碎壳再取出仁,该方式出仁完好率虽高,但效率很低,一分钟仅可击碎取仁3~6颗,且花费劳力较多。现国内市场出售的核桃仁一般为1/4到1/2片仁的,国际市场须1/2片仁的才为合格,要求较严。因此市场销售的核桃仁大部分是手工碎壳得到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核桃碎壳机,其结构简单、核桃出仁完好率高、可大大提高工效、节省劳力。实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整机主要由上下模、输送装置和驱动装置构成,下模装于输送装置的链板上,驱动装置分别与上模和输送装置传动连接。动力输入驱动装置后,它分别使输送装置和上模运动,输送装置将模腔内装着核桃的下模送到正对上模时,上模也正好落下,把装在下模腔内的核桃的壳压碎。下面,依照说明书附图提供的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对其结构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各标号依次表示支承座1、摇手柄2、机座3、链轮支座4、22、链轮5、21、主动轴6、飞轮7、曲柄连杆结构8、下模9、上模10、连接块11、滑柱12、滑套13、棘轮14、曲柄连杆机构15、主动齿轮16、从动齿轮17、电动机18、链板19、溜槽20、棘爪23、拨叉24。参见各图,本装置主要由上模10、下模9、输送装置和驱动装置构成,下模9装于输送装置的链板19上,驱动装置分别通过传动机构连接至上模10和输送装置。驱动装置中有一根装于机座3上的主动轴6,上模的驱动机构为装在主动轴3上的飞轮7,飞轮7连接曲柄连杆机构8,曲柄连杆机构8又连接着上模10,使其连续作上下往复运动;驱动装置与输送装置的传动连接为,主动轴3安装啮合的齿轮组,即主动齿轮16和从动齿轮17,从动齿轮17上连接另一曲柄连杆机构15,该曲柄连杆机构15连接着带棘爪23的拨叉24,棘爪23又抵在与输送链轮5相固定的棘轮14上,拨叉24每往复摆动一次,棘爪23推动棘轮14,输送链轮5相应转过一个链节。为使上模10在作垂直运动中不发生晃动,在机座3上装有一滑套13,上模10装有连接块11,连接块11与驱动上模10的曲柄连杆机构8及一滑柱12连接,滑柱12装在该滑套13中。在输送装置的链板19上方的下模9之上装有溜槽20,每当下模9通过它时,可进入其凹腔中一颗核桃。输送链轮5、21的齿数最好为六个以上,这样才可保持较平稳的运动。主动轴6的输入端既可与摇手柄2连接,也可通过联轴器与电动机18连接,因此无论是否有电,本机都能使用。从上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来看,本装置结构简单而紧凑、体积小、重量轻、易制造。本机可显著提高工效,节省劳力,其特殊的上下模使核桃的出仁完好率较高,当采用手动型机时,每分钟可碎壳30~40颗,而采用机动型的时,可达到60颗以上。本机既适宜个体户又适宜乡镇企业,既可在有电地区用又能在无电山区用,因此具有适用性较强的特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核桃碎壳机,其特征是整机主要由上下模、输送装置和驱动装置构成,下模装于输送装置的链板上,驱动装置分别与上模和输送装置传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核桃碎壳机,其特征是整机主要由上下模、输送装置和驱动装置构成,下模装于输送装置的链板上,驱动装置分别与上模和输送装置传动连接。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桃碎壳机,其特征是驱动装置中的上模驱动机构为装在主动轴上的飞轮,飞轮连接曲柄连杆机构,曲柄连杆机构又连接着上模,驱动装置与输送装置的传动连接为,主动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杰华
申请(专利权)人:邓杰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3[中国|云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