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苏大学专利>正文

激光干涉耦合制备纳米材料方法及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04827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纳米材料制备技术,适用于多种金属、非金属及其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复合材料和超硬、难溶材料的纳米粉体制备。其先调节好干涉光路,再将固体靶材置于样品池的底部,并向样品池中缓慢地注入保护溶液直至高于靶面2~8mm,液体和固体靶材均处于室温,开启激光器,使激光经分束镜分成多束光并聚焦后共同作用于固体靶材表面,在此过程中,每隔10~15分缓慢地移动样品池,使激光作用于靶面各处发生干涉耦合。待作用时间达数十分钟后,将溶液中的粉末干燥后收集起来即得到纳米粉体。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设备简单、制备环境要求低、适用范围广,产物粒径小且粒度分布均匀,操作简便,产物尺寸易于控制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纳米材料制备技术,其特指一种采用调Q纳秒脉冲激光器多光束的激光干涉耦合制备纳米材料方法及其装置,适用于多种金属、非金属及其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复合材料和超硬、难溶材料的纳米粉体制备。
技术介绍
纳米的构想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提出的,自1981年由德国科学家Gleiter提出并第一次合成纳米晶体、1984年德国研制成功第一个金属纳米材料以来,由于纳米晶体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学、光学、热学、化学和力学等性能,人们对纳米晶体材料的研究一直没有间断过,至今纳米结构晶体材料研究已成为目前国际材料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纳米晶体材料是指用晶粒尺寸为纳米级的微小颗粒制成的各种材料,其粒径为0.1-100nm。由于纳米粉体具有颗粒尺寸小、比表面积大、表面能高、表面原子所占比例大等特点,以及其特有的四大效应量子效应、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因而显示出大尺寸粉体所不具备的一系列性能,采用纳米粉体制备的材料将会具备许多优异的性能从而带来广阔的应用前景。要研究纳米晶体材料的结构与性能,首先必须掌握其制备方法和技术,其中最基本的就是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现今已经出现了多种制备纳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激光干涉耦合制备纳米材料方法,其特征在于:先调节好干涉光路,再将固体靶材置于样品池的底部,并向样品池中缓慢地注入保护溶液直至高于靶面2~8mm,液体和固体靶材均处于室温,开启激光器,使激光经分束镜分成多束光并聚焦后共同作用于固体靶材表面,在此过程中,每隔10~15分钟缓慢地移动样品池,使激光作用于靶面各处发生干涉耦合;待作用完成后,将溶液中的粉末干燥后收集起来即得到纳米粉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明李保家袁润刘会霞任乃飞蔡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