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以及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其中,所述第一基板包括显示区与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设置有:第一电极,第二方向延展并沿第一方向顺序排布;至少一条第一电极走线,与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一端一一电连接;驱动电路,设置在所述非显示区,与所述第一电极走线电连接,为所述第一电极提供驱动信号;信号反馈电路,设置在所述非显示区,与所述驱动电路相对设置并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二端;所述信号反馈电路将所述驱动信号转换为驱动放大信号并将所述驱动放大信号反馈给所述第一电极。该信号反馈电路可以作为一个信号源将放大之后的信号反馈给第一电极,有利于驱动信号的补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触控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现今,触控显示屏在生活以及工作中越来越普及,特别是各种移动终端,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都使用了触控显示屏。在触控显示技术中,内嵌式触控技术是目前研究的趋势以及热点。内嵌式触控技术分为自容式和互容式结构。互容式触控结构分别在彩膜基板以及阵列基板一侧设置感应电极与驱动电极,通过电容的变化量来感测触控位置。但随着产品尺寸越来越大,触控信号延时以及衰减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举例来说,在大尺寸屏幕中,驱动电极走线通过驱动IC向驱动电极传输驱动信号TX,但是驱动电极走线与驱动电极本身为电阻,在远离驱动IC的一侧,驱动信号的信号量会远远小于靠近驱动IC一侧的信号量,这样就会导致电压充电的不足,影响感应电极接收相应信号,导致触控检测不良。因此,现在急需提供一种方式来增强远离驱动IC一侧的驱动电极的驱动信号。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以及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其中,所述第一基板包括显示区与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设置有:第一电极,第二方向延展并沿第一方向顺序排布;至少一条第一电极走线,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一端一一电连接;驱动电路,设置在所述非显示区,与所述第一电极走线电连接,为所述第一电极走线提供驱动信号;信号反馈电路,设置在所述非显示区,与所述驱动电路相对设置并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二端;所述信号反馈电路将所述驱动信号转换为驱动放大信号并将所述驱动放大信号反馈给所述第一电极。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所述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之一:在第一基板一侧设置有第一电极,第一电极沿着第二方向延展并按照第一方向顺序排布。第一电极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极走线一一电连接,第一电极的第二端与信号反馈电路电连接。信号反馈电路接收第一电极的驱动信号,并将该驱动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后重新反馈给第一电极。该信号反馈电路不仅可以在第一电极末端接收信号并放大,还可以作为一个信号源将放大之后的信号反馈给第一电极,增加了第一电极末端的信号量,有利于驱动信号的补偿。此外,该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运用于大尺寸屏幕中,在不影响屏幕边框的前提下,可以增强触控驱动信号,满足相应触控精度。该方案的信号反馈电路结构简单,尺寸布局较小,能够在显示屏幕中合理利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第一基板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信号反馈电路的模块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信号反馈电路结构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信号反馈电路结构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信号反馈电路结构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信号反馈电路结构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信号反馈电路结构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信号反馈电路结构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模拟实验结构图;图10为图9模拟实验结构图的模拟数据;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第二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示意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压力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表示了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修改在此描述的本专利技术,而仍然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有利效果。因此,下列描述应当被理解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广泛知道,而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第一基板的示意图,触控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11以及与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图中未示出)。第一基板11包括显示区111与围绕显示区的非显示区112。第一基板11侧还设置有第一电极21,第一电极21沿第二方向Y延展并沿着第一方向X顺序排布。具体的,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垂直。第一基板11还包括第一电极走线211,第一电极走线211与第一电极21可以同层设置也可以不同层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第一电极走线211与第一电极21的第一端一一电连接,连接方式可以是同层接触电连接或者异层通过打孔方式实现电连接。非显示区112设置有驱动电路20,驱动电路20与第一电极走线211电连接,为第一电极21提供驱动信号。具体的,第一电极21为驱动电极。现有技术中,由于第一电极21与第一电极走线211本身均具有一定的电阻,因此,驱动电路20通过第一电极走线211为第一电极21提供驱动信号时,势必会造成驱动信号在第一电极21远离驱动电路20的一端衰减,即第一电极21第一端的驱动信号与第一电极21第二端的驱动信号不相等。由于驱动信号的衰减,会对触控显示造成影响。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上述第一基板11的结构基础上增加了信号反馈电路10。该信号反馈电路10设置在非显示区112,与驱动电路20相对设置并且电连接第一电极21的第二端,即该信号反馈电路10设置在远离驱动电路20的一端。该信号反馈电路10的作用是将驱动信号,即第一电极(驱动电极)上传输的信号,转换为驱动放大信号并将驱动放大信号反馈给第一电极21。为了具体的描述信号反馈电路10的连接以及运作模式,现结合图2来详细说明。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信号反馈电路的模块示意图,信号反馈电路10包括放大模块1、反馈模块2、驱动信号输入端TX、第一控制信号端S1、第二控制信号端S2以及反馈端S。具体的,放大模块1与反馈模块2电连接;其中,驱动信号输入端TX电连接第一电极(图中未示出)的第二端以及放大模块1,即第一电极第二端作为驱动信号输入端将衰减的驱动信号DIV传输至放大模块1。第一控制信号端S1与放大模块1以及反馈模块2电连接,且该第一控制信号端S1为放大模块1以及反馈模块2提供高电平信号。第二控制信号端S2电连接反馈模块2,为反馈模块2提供低电平信号。反馈端S电连接第一电极走线的第二端,用于将补偿驱动放大信号DIV’提供给第一电极。本专利技术将衰减的驱动信号DIV传输至信号反馈电路10,通过信号反馈电路10增强衰减的驱动信号DIV,然后将处理后的驱动信号,即补偿驱动放大信号DIV’重新反馈给第一电极。该信号反馈电路作为一个新的信号源为第一电极提供相应驱动信号。相较于现有技术,第一电极电连接了两个信号源,可以分别从电极两端传输驱动信号,增强了第一电极上的信号,避免了信号衰减带来的触控问题。具体的,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信号反馈电路结构图,通过图3来描述信号反馈电路的详细结构。放大模块1包括第一开关M1以及第一电阻R1,反馈模块2包括第二开关M2以及第二电阻R2,其中,第一开关M1与第二开关M2可以是薄膜晶体管或者场效应晶体管,在此不作限定,现以第一开关M1与第二开关M2为N型薄膜晶体管为例。第一开关M1与第二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以及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其中,所述第一基板包括显示区与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设置有:第一电极,第二方向延展并沿第一方向顺序排布;至少一条第一电极走线,与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一端一一电连接;驱动电路,设置在所述非显示区,与所述第一电极走线电连接,为所述第一电极提供驱动信号;信号反馈电路,设置在所述非显示区,与所述驱动电路相对设置并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二端;所述信号反馈电路将所述驱动信号转换为驱动放大信号并将所述驱动放大信号反馈给所述第一电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以及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其中,所述第一基板包括显示区与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设置有:第一电极,第二方向延展并沿第一方向顺序排布;至少一条第一电极走线,与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一端一一电连接;驱动电路,设置在所述非显示区,与所述第一电极走线电连接,为所述第一电极提供驱动信号;信号反馈电路,设置在所述非显示区,与所述驱动电路相对设置并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二端;所述信号反馈电路将所述驱动信号转换为驱动放大信号并将所述驱动放大信号反馈给所述第一电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中,所述信号反馈电路包括放大模块、反馈模块、驱动信号输入端、第一控制信号端、第二控制信号端以及反馈端,其中,所述放大模块与所述反馈模块电连接;所述驱动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二端以及所述放大模块;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端与所述放大模块以及所述反馈模块电连接,为所述信号反馈电路提供高电平信号;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端与所述反馈模块电连接,为所述反馈模块提供低电平信号;所述反馈端电连接所述反馈模块与所述第一电极走线的第二端,用于将补偿驱动放大信号提供给所述第一电极。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放大模块包括第一开关、第一电阻,所述反馈模块包括第二开关、第二电阻;所述第一开关的栅极与所述驱动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极电连接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端,接收高电平信号;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极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或者与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栅极与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极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极电连接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接收高电平信号;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极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端,接收低电平信号;所述反馈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信号输入端。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席克瑞,崔婷婷,周一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