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结构及应用该按键结构的可携带式计算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014543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17 19:00
一种按键结构,包括一支撑板、一底板、一预力施加组件、一键帽、一枢接组件、一可吸附件以及一磁性元件。底板与支撑板相邻,且底板与支撑板之一可滑动。预力施加组件连接至可滑动的支撑板或底板。枢接组件设置于键帽与支撑板之间。可吸附件设置于枢接组件下方,可吸附件具有可相对于一轴线分别移动至对应的一第一及一第二吸附位置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磁性元件用以提供一磁力并可藉由底板或支撑板的滑动而来回移动至第一或第二吸附位置下方,当磁性元件位于第一吸附位置下方时,吸引第一端至第一吸附位置,且预力施加组件产生一第一预力;当磁性元件位于第二吸附位置下方时,吸引第二端至第二吸附位置,且预力施加组件产生一第二预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按键结构,且特别涉及一种升降式按键结构及应用该按键结构的可携带式计算机
技术介绍
现有的按键结构采用弹性件提供键帽的一弹性回复力,并以剪刀脚结构支撑键帽,使键帽可回复至按压前的位置。然而,剪刀脚结构组装不易,且按压行程较高,不适合用在薄形化键盘。同时,当按帽被按压时,需藉由弹性件将下压力传至以双层线路制作的薄膜电路板上,若下压力过小将不易使双层线路接触,故灵敏度较差。此外,现有的按键结构在非使用状态时无法收纳以减低结构高度,在可携式计算机强调超薄厚度的今日,有必要开发新的按键结构以降低可携式计算机的整体厚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升降式按键结构及应用其的可携带式计算机,能减少支撑件或底板移动时的阻力,使按键的收纳更为轻便快速。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出一种按键结构,包括一支撑板、一底板、一预力施加组件、一键帽、一枢接组件、一可吸附件以及一磁性元件。底板与支撑板相邻,且底板与支撑板的一可滑动,以使底板与支撑板之间可相对滑动。预力施加组件连接至可滑动的支撑板或底板。枢接组件设置于键帽与支撑板之间。可吸附件设置于枢接组件下方,可吸附件具有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第一端以及第二端可相对于一轴线分别移动至对应的一第一吸附位置以及一第二吸附位置。磁性元件用以提供一磁力并可藉由底板或支撑板的滑动而来回移动至第一吸附位置或第二吸附位置下方,其中当磁性元件位于第一吸附位置下方时,可吸附件的第一端受磁力吸引而移动至第一吸附位置,且预力施加组件产生一第一预力;当磁性元件位于第二吸附位置下方时,可吸附件的第二端受
磁力吸引而移动至第二吸附位置,且预力施加组件产生一第二预力,第一预力或第二预力可减低底板或支撑板来回滑动时的阻力。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出一种可携带式计算机,包括一上盖、一下盖以及一连接件以连接上盖与下盖,且连接件可以带动上述的按键结构的底板或支撑板的滑动,且第一预力或第二预力可降低连接件带动底板或支撑板滑动的阻力。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图2分别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元件分解后的俯视角及仰视角的示意图。图3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组装前的元件分解的示意图。图4-1及图4-2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组装后的示意图。图5A及图5B绘示图4-1的按键结构分别处于释放状态(即可使用状态,例如在可携式计算机上盖开启时)与储存状态(例如在可携式计算机上盖与主体闭合时)的外观示意图。图6A及图6B绘示图5A中沿着A-A剖面的按键结构在使用状态时由释放状态转换到按压状态的剖视示意图。图7A及图7B绘示图5B中沿着A-A剖面的按键结构由释放状态转换到储存状态的剖视示意图。图8绘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元件分解图。图9、图10-1及图10-2分别绘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组装前的元件分解图及组装后的示意图。图11A及图11B绘示图10-1的按键结构由释放状态转换到储存状态的剖视示意图。图12A及图12B绘示本专利技术的按键结构设置于一携带式计算机内并随着上盖开合而由释放状态(即可使用状态,例如在可携式计算机上盖开启时)到储存状态(例如在可携式计算机上盖与主体闭合时)的剖视示意图。图13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具有平滑功能的按键结构的剖视示意
图。图14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按键移动时的力平衡示意图。图15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预力施加组件的配置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2、2’、2A、2A’、2B、2C、2E:按键结构10:键帽102:连杆支撑部20、20’:枢接组件21:第一枢接件211:第一连杆212:第一轴固定部213:第一连接部214:第一作动部22:第二枢接件221:第二连杆222:第二轴固定部223:第二连接部224:第二作动部225:止挡部X1:第一转轴X2:第二转轴A1:第一轴线25:可吸附件251:第一端252:第二端26:磁性元件27:导光层P1:第一吸附位置P2:第二吸附位置28:弹性件30、30’:薄膜电路板31:开关元件32:触碰部33:开关元件34:第二开槽40、40’:支撑板401:支撑面41:第一支撑件411、412:第一枢接孔42:第二支撑件421、422:第二枢接孔43:第一开口44:第一开槽45:螺纹46:润滑层47:滚轮50、50’:底板501:上表面51:第二开口51’:容置空间52:止挡件54:第三开口60:贴合层70:预力施加组件71:第一弹性件72:第二弹性件F11+F12:第一预力F21:外部驱动力F31:磁吸力F32:摩擦力F13:第二预力F33:磁吸力4:可携带式计算机5:下盖6:枢轴61:第一卡齿7:上盖8:移动件81:第二卡齿9:控制器θ:角度S1:第一滑动方向S2:第二滑动方向T1:未止挡位置T2:止挡位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提出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仅用以作为范例说明,并非用以限缩本专利技术欲保护的范围。图1~图2分别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2的元件分解后的俯视角及仰视角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及图2,按键结构2包括一键帽10、一枢接组件20、一可吸附件25以及一磁性元件26。枢接组件20设置于键帽10的下方。枢接组件20包括一第一枢接件21以及一第二枢接件22,呈V形相交。第一枢接件21的一端具有一第一连杆211,另一端具有一第一轴固定部212以及一第一转轴X1。此外,第二枢接件22的一端具有一第二连杆221,另一端具有一第二轴固定部222以及一第二转轴X2。另外,第一枢接件21的第一转轴X1具有一第一连接部213,且第二枢接件22的第二转轴X2具有一第二连接部223,第一连接部213与第二连接部223相互接合,例如以凸出部和凹陷部相互接合于一轴线A1(参见图4-1、图6A及图6B)上,以使第一枢接件21的第一转轴X1与第二枢接件22的第二转轴X2均位于轴线A1上。在图1及图2中,可吸附件25设置于枢接组件20下方。在一实施例中,可吸附件25可利用卡扣结构固定在枢接组件20下方。在另一实施例中,可利用模内射出成形的技术,将可吸附件25设置于一模具内,再将塑料射入至模具内,以使射出成形的第一枢接件21或第二枢接件22与模具内的可吸附件25一体成形。请参照图2,在一实施例中,可吸附件25具有一第一端251以及一第二端252,第一端251对应于一第一吸附位置P1,第二端252对应于一第二吸附位置P2。此外,磁性元件26设置用以提供一磁力并可来回移动至第一吸附位置P1或第二吸附位置P2下方。当可吸附件25的第一端251受磁力吸引而产生一作用力时,可吸附件25的第一端251相对于轴线A1(参见图4-1、图4-2、图6A及图6B)移动至第一吸附位置P1,以使第一枢接件21及第二枢接件22可藉由此作用力而被致动(例如成为图6A或图7A所示的释放状态)。此外,当可吸附件25的第二端252受磁力吸引而产生一作用力时,可吸附件25的第二端252相对于轴线A1(参见图4、图6A及图6B)移动至第二吸附位置P2,以使第一枢接件21及第二枢接件22可藉由此作用力而被致动(例如成为如图7B所示的储存状态)。因此,本实施例的枢接组件20可藉由改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按键结构及应用该按键结构的可携带式计算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支撑板;一底板,与该支撑板相邻,且该底板与该支撑板之一可滑动,以使该底板与该支撑板之间可相对滑动;一预力施加组件,连接至可滑动的该支撑板或该底板;一键帽;一枢接组件,设置于该键帽与该支撑板之间;一可吸附件,设置于该枢接组件下方,该可吸附件具有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该第一端以及该第二端可相对于一第一轴线旋转以分别移动至相对应的一第一吸附位置以及一第二吸附位置;以及一磁性元件,设置于该底板上,用以提供一磁力并可藉由该底板或该支撑板的滑动而来回移动至该第一吸附位置或该第二吸附位置下方,其中当该磁性元件位于该第一吸附位置下方时,该可吸附件的该第一端受该磁力吸引而移动至该第一吸附位置,且该预力施加组件产生一第一预力;当该磁性元件位于该第二吸附位置下方时,该可吸附件的该第二端受该磁力吸引而移动至该第二吸附位置,且该预力施加组件产生一第二预力,该第一预力或该第二预力可减低该底板或该支撑板来回滑动时的阻力。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5.07 US 62/158,5261.一种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支撑板;一底板,与该支撑板相邻,且该底板与该支撑板之一可滑动,以使该底板与该支撑板之间可相对滑动;一预力施加组件,连接至可滑动的该支撑板或该底板;一键帽;一枢接组件,设置于该键帽与该支撑板之间;一可吸附件,设置于该枢接组件下方,该可吸附件具有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该第一端以及该第二端可相对于一第一轴线旋转以分别移动至相对应的一第一吸附位置以及一第二吸附位置;以及一磁性元件,设置于该底板上,用以提供一磁力并可藉由该底板或该支撑板的滑动而来回移动至该第一吸附位置或该第二吸附位置下方,其中当该磁性元件位于该第一吸附位置下方时,该可吸附件的该第一端受该磁力吸引而移动至该第一吸附位置,且该预力施加组件产生一第一预力;当该磁性元件位于该第二吸附位置下方时,该可吸附件的该第二端受该磁力吸引而移动至该第二吸附位置,且该预力施加组件产生一第二预力,该第一预力或该第二预力可减低该底板或该支撑板来回滑动时的阻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预力小于该第一预力。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当该磁性元件位于该第一吸附位置下方时,该键帽相对于该支撑板上升至一较高位置,而当该磁性元件位于该第二吸附位置下方时,该键帽相对于该支撑板下降至一较低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预力施加组件包括:至少一第一弹性件,设置于可滑动的该底板或该支撑板的一第一侧,当该磁性元件位于该第一吸附位置下方时,该至少一第一弹性件被拉伸一第一距离而产生该第一预力,且该磁性元件由该第一吸附位置下方移动至该第二吸附位置下方时,该第一预力随着被拉伸的该第一距离减少而减弱;以及至少一第二弹性件,设置于可滑动的该底板或该支撑板的一第二侧,该第
\t一侧与该第二侧彼此相对,当该磁性元件位于该第二吸附位置下方时,该至少一第二弹性件被拉伸一第二距离而产生该第二预力,且该磁性元件由该第二吸附位置下方移动至该第一吸附位置下方时,该第二预力随着被拉伸的该第二距离减少而减弱。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预力施加组件包括:至少一第一弹性件,连接于该底板与该支撑板之间,当该磁性元件位于该第一吸附位置下方时,该至少一第一弹性件被拉伸一第一距离而产生该第一预力,且该磁性元件由该第一吸附位置下方移动至该第二吸附位置下方时,该第一预力随着被拉伸的该第一距离减少而减弱;以及至少一第二弹性件,连接于该底板与该支撑板之间,当该磁性元件位于该第二吸附位置下方时,该至少一第二弹性件被拉伸一第二距离而产生该第二预力,且该磁性元件由该第二吸附位置下方移动至该第一吸附位置下方时,该第二预力随着被拉伸的该第二距离减少而减弱。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俊麟刘咅府
申请(专利权)人:光宝电子广州有限公司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