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福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非煤矿山地下大型硐室的开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011624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17 12: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非煤矿山地下大型硐室的开挖方法,针对地下大型硐室高度高、跨度大,施工工序复杂,且要求最大程度的缩短工期的问题,通过采用倾斜巷道与水平巷道相结合,先在水平巷道中进行半边导硐,配合布置炮孔、临时支护、光面爆破、第一次锚网永久支护成型出硐室半边拱部轮廓,再刷扩硐室另一半边拱部,配合布置炮孔、临时支护、光面爆破、第二次锚网、锚索、喷射混凝土永久支护成型出硐室另一半边拱部轮廓,当水平巷道的硐室拱部分段掘进施工完毕后,进行倾斜巷道的斜坡顶的硐室拱部成型施工,最后再进行起底,可以解决施工速度慢,施工效率低下,施工劳动强度大的难题,进而提高施工进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非煤矿山地下大型硐室的开挖方法,属于非煤矿山地下大型硐室工程施工领域。
技术介绍
非煤矿山地下大型硐室是地下矿山重要建筑,这种硐室具有断面大、硐室服务年限长、施工难度大、工程质量要求高的特点,它是基建工程中关键的部分。随着采矿业的发展和施工技术的不断提高,地下矿山对大型硐室的施工要求也越来越高。非煤矿山地下大型硐室作为地下重要的建筑之一,具有高度高、跨度大、施工工艺复杂的特点,当遇到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时,要求最大限度地缩短工期、降低能耗、增加效益、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目前,常用的施工方式是导硐法,导硐法就是先以小断面超前掘进,然后再逐步刷大到设计断面。虽然导硐法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施工方法,但是其缺点是施工步骤多,速度较慢。采用全断面一次掘进施工难度大、效率低、安全风险大,通常采用台阶施工法、天井施工法、斜坡道施工法、导硐施工法,由于台阶施工主要适合手抱钻,且不利于顶板支护,而天井法施工效率低,速度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非煤矿山地下大型硐室的开挖方法。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非煤矿山地下大型硐室的开挖方法,包括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非煤矿山地下大型硐室的开挖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非煤矿山地下大型硐室的开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 S1:在硐室的两端同时相向施工,分别掘进倾斜巷道,长度为10‑25m,坡度为18%;步骤S2:两倾斜巷道的斜坡顶施工至硐室设计高度位置时,两端同时相向施工,平坡掘进水平巷道;步骤S3:水平巷道掘进至岩体剩5‑10m时采用单侧施工,将水平巷道贯通;步骤S4:开始进行水平巷道的分段半边导硐,先在水平巷道的端部段布置炮孔,同时根据岩体情况进行临时支护,采用管缝锚杆固定在岩体上并喷射混凝土;步骤S5:采用光面爆破控制硐室半边拱部轮廓成型,成型后在硐室半边拱部进行第一次锚网永久支护;步骤S6:支护完毕后刷扩硐室另一半边拱部,布置炮孔同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煤矿山地下大型硐室的开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 S1:在硐室的两端同时相向施工,分别掘进倾斜巷道,长度为10-25m,坡度为18%;步骤S2:两倾斜巷道的斜坡顶施工至硐室设计高度位置时,两端同时相向施工,平坡掘进水平巷道;步骤S3:水平巷道掘进至岩体剩5-10m时采用单侧施工,将水平巷道贯通;步骤S4:开始进行水平巷道的分段半边导硐,先在水平巷道的端部段布置炮孔,同时根据岩体情况进行临时支护,采用管缝锚杆固定在岩体上并喷射混凝土;步骤S5:采用光面爆破控制硐室半边拱部轮廓成型,成型后在硐室半边拱部进行第一次锚网永久支护;步骤S6:支护完毕后刷扩硐室另一半边拱部,布置炮孔同时根据岩体情况进行临时支护,采用管缝锚杆固定在岩体上并喷射混凝土;步骤S7:采用光面爆破控制硐室另一半边拱部轮廓成型,成型后在硐室另一半边拱部进行第二次锚网、锚索永久支护;步骤S8:在步骤S5、S7中成型的硐室拱部上进行喷射混凝土永久支护;步骤S9:水平巷道端部段的硐室拱部永久支护完毕后,采用步骤S4-S8的方法逐渐将整条水平巷道的硐室拱部成型并锚网、锚索、喷射混凝土永久支护完毕;步骤S10:工程车位于水平巷道,进行两倾斜巷道的斜坡顶的分段逐渐刷扩,在倾斜巷道的一斜坡顶段刷扩并布置炮孔,同时根据岩体情况进行临时支护,采用管缝锚杆固定在岩体上并喷射混凝土;步骤S11:采用光面爆破控制倾斜巷道的斜坡顶的硐室拱部轮廓成型,成型后在硐室拱部进行锚网、锚索永久支护,并喷射混凝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兵磊黄萍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