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许成峰专利>正文

一种盒式棋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00957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盒式棋盘,它是由上棋盘(1)、下棋盘(2)及合页(3)构成,在上、下棋盘(1)、(2)的周边固定有边框(7),边框7的两端设有斜面12。其特征是合页(3)是由上联(4)、中联(5)、下联(6)及折页轴(11)构成为三联合页,上联(4)和下联(6)分别通过折页轴(11)与中联(5)连为一体,三联合页(3)上的上联(4)和下联(6)分别固定在上棋盘(1)和下棋盘(2)上,且与上、下棋盘(1)、(2)在同一平面上。在上、下棋盘(1)、(2)的边框(7)的外侧上设有盒扣(8)和提把(9)。(*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体育娱乐用品,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下棋用的盒式棋盘
技术介绍
目前,人们下棋所用的棋盘均是片状或板状,使用及携带均不方便,有的虽携带方便,使用起来却比较麻烦。专利号为92232253.8的“折叠棋盘盒”虽然解决了现有棋盘及棋子携带方便,但由于棋盘仍在棋盘盒的外部,故下棋时仍需将棋子从盒中倒出来,然后再使用,很不方便,并且棋子很容易滚动或丢失。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棋盘在使用时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既方便携带又方便使用的盒式棋盘。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是由上棋盘和下棋盘及合页构成,在上、下棋盘的周边固定有边框,边框的两端设有斜面。合页由上联、中联、下联及折页轴构成为三联合页,上联和下联分别通过折页轴与中联连为一体,三联合叶的上联和下联分别固定在上棋盘和下棋盘上,且与上、下棋盘在同一平面上。在上、下棋盘的边框的外侧上设有盒扣和提把。通过盒扣,扣为一体,便于携带。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使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携带时的示意图。附图3为上、下联上铆脚的放大示意图。图中1-上棋盘、2-下棋盘、3-合页(三联合页)、4-上联、5-中联、6-下联、7-边框、8-盒扣、9-提把、10-铆脚(铆钉)、11-折页轴、12-斜面。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由上棋盘1和下棋盘2及合页3构成,在上、下棋盘1、2的周边固定有边框7,边框7的两端设有斜面12。合页3是由上联4、中联5、下联6及折页轴11构成为三联合页,上联4和下联6分别通过折页轴11与中联5连为一体,三联合页3的上联4和下联6分别固定在上棋盘1和下棋盘2上,且与上、下棋盘1、2在同一平面上。三联合页3的上联4和下联6上分别设有铆脚10,上联4和下联6分别通过其上的铆脚10而分别固定在上棋盘1和下棋盘2上。上、下棋盘1、2的边框外侧设有盒扣8和提把9。上下棋盘1、2通过盒扣扣为一体。三联合页3的上联4和下联6也可以分别通过铆钉10或粘贴而固定在上棋盘1和下棋盘2上。使用本技术时,将棋子装入盒式棋盘盒内,携带到下棋场所,打开盒式棋盘,棋盘和棋子即呈现在眼前,摆开棋子即可进行下棋。可以做各种规格的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军棋、五子连珠棋等棋盘。本技术结构简单,携带方便,易于使用,对于开棋和收棋更为方便。权利要求1.一种盒式棋盘,它是由上棋盘(1)、下棋盘(2)及合页(3)构成,在上、下棋盘(1)、(2)的周边固定有边框(7),边框7的两端设有斜面12。其特征是合页(3)是由上联(4)、中联(5)、下联(6)及折页轴(11)构成为三联合页,上联(4)和下联(6)分别通过折页轴(11)与中联(5)连为一体,三联合页(3)上的上联(4)和下联(6)分别固定在上棋盘(1)和下棋盘(2)上,且与上、下棋盘(1)、(2)在同一平面上。在上、下棋盘(1)、(2)的边框(7)的外侧上设有盒扣(8)和提把(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盒式棋盘,其特征是所述的三联合页(3)的上联(4)和下联(6)上分别设有铆脚(10),上联(4)和下联(6)分别通过其上的铆脚(10)而分别固定在上棋盘(1)和下棋盘(2)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盒式棋盘,其特征是所述的三联合页(3)的上联(4)和下联(6)分别通过铆钉(10)而固定在上棋盘(1)和下棋盘(2)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盒式棋盘,其特征是所述的三联合页(3)的上联(4)和下联(6)分别粘贴在上棋盘(1)和下棋盘(2)上。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一种体育娱乐用品,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下棋用的盒式棋盘。它是由上棋盘1和下棋盘2及合页3构成,在上、下棋盘1、2的周边固定有边框7,其特征是合页3是由上联4、中联5、下联6及折页轴11构成为三联合页,上联4和下联6分别通过折页轴11与中联5连为一体,三联合页3上的上联4和下联6分别固定在上棋盘1和下棋盘2上,且与上、下棋盘1、2在同一平面上。在上、下棋盘1、2的边框7的外侧上设有盒扣8和提把9。本技术结构简单,携带方便,易于使用,对于开棋和收棋更为方便。适合于各种规格的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军棋、五子连珠棋等棋盘。文档编号A63F3/02GK2659508SQ200320107168公开日2004年12月1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19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19日专利技术者许成峰, 许正 申请人:许成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成峰许正
申请(专利权)人:许成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