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显示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流检测电路及显示系统。
技术介绍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由于具有高效率率、低制造成本、宽视角、快速响应和高对比度等优点,已成为了现有学术界和产业界研究的热点。在这其中,有源矩阵驱动有机发光二极管(Active Matrix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AMOLED)由于可以减少串扰、降低功率、延长OLED的使用寿命而获得到广泛地关注。AMOLED的一个问题是,其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随着工作时间的推移会进行漂移,并且在一个显示系统中各像素单元中的驱动晶体管的漂移情况也是不一样的,这会造成显示系统驱动OLED的电流变化,从而使得显示失真。这种现象成为制约AMOLED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目前也出现了很多对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进行检测和补偿的技术,目前的检测补偿技术,一般包括1)通过对像素电路进行特殊且复杂的设计使得像素电路内部可以进行检测和补偿,以及2)通过外部器件对像素电路进行检测和补偿。内部检测和补偿方案,会使得像素电路变得很复杂,像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流检测电路,用于检测像素单元的反馈电流,其特征在于,包括:反馈单元,用于接收并复制反馈电流,并将所述反馈电流与一预期电流相减后输出;电流比较单元,用于将反馈单元输出的电流差转换为电压差,并进行放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流检测电路,用于检测像素单元的反馈电流,其特征在于,包括:反馈单元,用于接收并复制反馈电流,并将所述反馈电流与一预期电流相减后输出;电流比较单元,用于将反馈单元输出的电流差转换为电压差,并进行放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单元包括电流镜,所述电流镜的输入端接收所述反馈电流,输出端与输出所述预期电流的参考电流源相连于一节点,此节点作为反馈单元的输出端,从而实现输出反馈电流与预期电流的差值。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流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单元还包括电压稳定单元,用于初始化并稳定像素单元中反馈点的电压,以使反馈电流全部流入反馈单元。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流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镜包括四个MOS管M10、M11、M12、M13,所述电压稳定单元包括一差分放大器和一开关SAMPEM,具体地,所述MOS管M10的第一极为电流镜的输入端,所述MOS管M10的控制极、MOS管M12的控制极、差分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于同一节点;MOS管M10的第一极、压分放大器的一输出端连接于一点节,此点节作为所述反馈单元的输入端,MOS管M10的第二极、MOS管M11的第一极、MOS管M11的控制极相连;MOS管M11的第二极与MOS管M13的第二极共同连接于地;MOS管M13的控制极与MOS管M11的控制极相连,MOS管M13的第一极与MOS管M12的第二极相连,MOS管M12的第一极为所述电流镜的输出端;所述差分放大器的一输入端与MOS管M10的第一极相连,差分放大器的另一输入端与一第一参考电压源相连,所述第一参考电压源用于初始化并稳定像素单元中反馈点的电压,以使反馈电流全部流入反馈单元,所述差分放大器的两输入端还连接有所述开关SAMPEM。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流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比较单元包括用于将所述反馈单元输出的电流差转换为电压的电容C1,以及用于对所述电容C1与一第二参考电压源的电压差进行放大的灵敏放大器。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流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比较单元中,具体地:电容C1的第一端与一电容C2的第一端共同接地,电容C1的第二端与所述反馈单元的输出端相连,电容C1的第二端还通过一开关S1与所述第二参考电压源相连,电容C1的第二端还通过一开关S3与所述灵敏放大器的一输入端Vin+相连;灵敏放大器的另一输入端Vin-通过一开关S4与电容C2的第二端相连,电容C2的第二端还通过一开关S2与所述第二参考电压源相连;灵敏放大器的输出端Vout为电流比较单元的输出端;或者,电容C1的第一端接地,电容C1的第二端与所述反馈单元的输出端相连,电容C1的第二端还通过一开关S1与所述第二参考电压源相连,电容C1的第二端还与所述灵敏放大器的一输入端Vin+相连,灵敏放大器的另一输入端Vin-与所述第二参考电压源相连,灵敏放大器的输出端Vout为电流比较单元的输出端。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流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灵敏放大器包括:MOS管M1~M9,其中,PMOS管M1的第一极与电源电压VDD相连,控制极用于接收一控制信号第二极分别与PMOS管M2的第一极、PMOS管M3的第一极相连;NMOS管M9的第二极接地,控制极用于接收一控制信号EN,第一极分别与NMOS管M4的第二极、NMOS管M5的第二极相连;PMOS管M2的第二极、PMOS管M3的控制极、NMOS管M4的第一极、NMOS管M5的控制极连接于一节点,此节点作为灵敏放大器的输入端Vin-,同时还作为灵敏放大器的一输出端Voutp;PMOS管M2的控制极、PMOS管M3的第二极、NMOS管M4的控制极、NMOS管M5的第一极连接于一节点,此节点作为作为灵敏放大器的另一输入端Vin+,同时还作为灵敏放大器的另一输出端Voutn;NMOS管M6的第二极与NMOS管M7的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盛东,范佳,林兴武,王翠翠,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