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岩专利>正文

拱形结构板底滑雪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4553 阅读:4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适合于在雪面上高速滑行及回转的拱形结构板底滑雪板。属于体育用品。它是将滑雪板的板底设计成其纵向的横截面为向上拱起的拱形结构,从而实现了在滑行中只有滑雪板两侧的板刃直接与雪面接触,而板底基本上不与雪面直接接触。这样不仅可以减小滑行阻力以及由于在滑行中滑雪板受到冲击而引起的震动,增加了滑行的稳定性,而且由于滑行时只有滑雪板两侧的板刃直接与雪面接触,而板底基本上不与雪面直接接触,这样当滑雪者在滑行中做回转动作时,更容易获得较大的登雪阻力而使得回转更加灵活。(*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拱形结构板底的,适合于在雪面上高速滑行及回转的滑雪板,属于 体育用品。
技术介绍
目前常见的单板及双板滑雪板,其板底结构均为平面结构。滑雪者在滑行中做回转动作 时,是通过控制身体的倾斜程度使滑雪板板底与雪面形成一定的角度,从而使滑雪板板刃与 雪面之间产生登雪阻力来完成回转动作的。随着滑行速度的增加及回转半径的减小,完成回 转动作所要求的登雪阻力随之增加,这样就要求滑行中的滑雪者在做回转动作时的身体倾斜 程度也要随之增加,从而增加了滑雪者对雪板的控制难度,使控制精度变差,失误增多。另外,由于板底结构为平面结构的滑雪板在滑行时是整个板底与雪面接触的,因此滑行 中的滑行阻力和震动都较大,不利于提高滑行者的滑行速度以及对滑雪板的控制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滑雪板在高速滑行时滑行阻力大,震动大以及滑雪者 在高速滑行中做回转动作时对滑雪板的控制难度大等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拱形结构板底的滑雪板,这种滑 雪板的板底呈只有板底两侧的板刃直接与雪面接触,而板底向上拱起基本上不与雪面直接接 触的拱形结构,它从以下四个方面解决了上述问题-首先,拱形结构板底滑雪板板底两侧板刃与雪面的接触角加大后,滑雪板发生较小的左 右倾斜就可以获得与雪面较大的接触角,因此更有利于高速运动中的滑雪板的回转控制。它 可以使滑雪者在高速滑行中做小半径回转动作时,只需用较小的身体倾斜,就可以获得较大 的登雪阻力,因而降低了滑雪者在高速滑行时对滑雪板的控制难度,提高了控制精度,从而 有利于减少失误;第二,拱形结构板底滑雪板板底与雪面的接触部位主要集中在滑雪板板底两侧的板刃上, 因此减小了板底与雪面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了板底与雪面的摩擦,因此更有利于提高滑行 速度;第三,由于拱形板底滑雪板减小了滑雪板板底与雪面的接触面积,因此便减小了滑雪板 在高速运动时,由于板底与雪面摩擦而产生的振动,从而提高了滑雪者在高速滑行时对滑雪 板的操控感和控制精度;第四,滑雪板拱形结构的板底使得其板身在其纵向上的刚性增加,因此使用拱形结构板 底滑雪板的滑雪者在高速滑行中做回转动作时,更容易获得较大的登雪阻力。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将滑雪板的板底结构设计成其纵向横 截面为向上拱起的拱形结构,这样,滑雪者在做直线滑行时滑雪板的板刃就已经与雪面形成了一定的角度。因此,当滑雪者在滑行中做回转动作时,只需要较小的身体倾斜,就可以获 得足够的登雪阻力来完成技术动作。另外,将滑雪板的板底结构设计成其纵向横截面为向上 拱起的拱形结构,减小了滑雪板板底与雪面的接触面积,这样就减小了滑雪板在滑行中的滑 行阻力和震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大大提高了滑雪者在高速滑行时对滑 雪板的操控性,提高了高速滑行时的回转速度和回转质量,减少了高速回转的失误率。同时, 由于减小了高速滑行时的滑行阻力和震动,因而进一步提高了滑行速度。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包含的特征一、特征二及特征三的外观说明图; 图2是本技术所包含的特征一、特征二及特征三的侧视图; 图3是本技术所包含的特征一、特征二及特征三的顶视图; 图4是本技术的特征一的前视图; 图5是图3所包含的特征一的A-A剖面图; 图6是本技术的特征二的前视图; 图7是图3所包含的特征二的A-A剖面图; 图8是本技术的特征三的前视图; 图9是图3所包含的特征三的A-A剖面图; 图中L板刃,2.板底,ll.特征一的板底结构曲线,21.特征二板底结构曲线的直线部 分,22.特征二板底结构曲线的弧(曲)线部分,23.特征二板底结构曲线的直线部分, 31.特征三板底结构曲线的部分直线,32.特征三板底结构曲线的部分直线,33.特征三板 底结构曲线的部分直线。具体实施方式在图5所示的特征一的实施例中,将滑雪板的板底设计成其纵向的横截面为由曲线(11) 构成的滑雪板板底向上拱起的拱形结构,使滑雪板板底(2)实现其两侧板刃(1)直接与雪 面接触,而板底(2)基本不与雪面直接接触的拱形特征;在图7所示的特征二的实施例中,将滑雪板的板底设计成其纵向的横截面为由直线(21 ), 弧(曲)线(22)及直线(23)组合而构成的滑雪板板底向上拱起的拱形结构,使滑雪板板 底(2)实现其两侧板刃(1)直接与雪面接触,而板底(2)基本不与雪面直接接触的拱形特 征;在图9所示的特征三的实施例中,将滑雪板的板底设计成其纵向的横截面为由直线(31), 直线(32)及直线(33)这三条直线组合而构成的滑雪板板底向上拱起的拱形结构,使滑雪 板板底(2)实现其两侧板刃(1)直接与雪面接触,而板底(2)基本不与雪面直接接触的拱 形特征权利要求1、拱形结构板底滑雪板包含拱形结构板底的单板滑雪板和拱形结构板底的双板滑雪板,其基本特征是滑雪板板身纵向横截面为向上拱起的拱形结构,因此滑行时只有板底两侧的板刃直接与雪面接触,而板底向上拱起基本上不与雪面直接接触。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拱形结构板底滑雪板,其具体特征是特征一,滑雪板板身纵向横 截面处的板底结构曲线为弧线(11),或是特征二,滑雪板板身纵向横截面处的板底结构曲线 是由曲线(22)与直线(21、 23)组合而成的板底曲线,或是特征三,滑雪板板身纵向横截 面处的板底结构曲线是由多条直线(31、 32、 33)组合而成的折线所组成的板底曲线。专利摘要一种适合于在雪面上高速滑行及回转的拱形结构板底滑雪板。属于体育用品。它是将滑雪板的板底设计成其纵向的横截面为向上拱起的拱形结构,从而实现了在滑行中只有滑雪板两侧的板刃直接与雪面接触,而板底基本上不与雪面直接接触。这样不仅可以减小滑行阻力以及由于在滑行中滑雪板受到冲击而引起的震动,增加了滑行的稳定性,而且由于滑行时只有滑雪板两侧的板刃直接与雪面接触,而板底基本上不与雪面直接接触,这样当滑雪者在滑行中做回转动作时,更容易获得较大的登雪阻力而使得回转更加灵活。文档编号A63C5/00GK201044871SQ20072000550公开日2008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6日 优先权日2007年3月6日专利技术者岩 王 申请人:岩 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拱形结构板底滑雪板包含拱形结构板底的单板滑雪板和拱形结构板底的双板滑雪板,其基本特征是:滑雪板板身纵向横截面为向上拱起的拱形结构,因此滑行时只有板底两侧的板刃直接与雪面接触,而板底向上拱起基本上不与雪面直接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岩
申请(专利权)人:王岩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