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胜泰专利>正文

一种滑轮鞋的煞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94502 阅读:2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滑轮鞋煞车装置,由一煞车座和一煞车块构成,该煞车座的前端与滑轮相嵌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煞车座内向下倾斜延伸出一导引块,该导引块内形成一容置空间,导引块两侧设有调整定位杆的贯穿孔;导引块内的容置空间内设置有弹簧,煞车块的上端延伸有倾斜方块,倾斜方块的两侧贯穿形成有定位槽,该倾斜方块插设于导引块内;一调整杆穿设于导引块的贯穿孔和倾斜方块的定位槽。当煞车座在下压时,对地面形成第一次煞车,又对滑轮形成第二次煞车,确保可靠及安全。(*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体育用滑轮鞋,具体地讲是一种滑轮鞋的煞车装置。目前,在所有的滑轮鞋(俗称溜冰鞋)的演进过程中,已趋向于前卫化、安全化的现象。尤以直排式滑轮鞋深受青少年的喜爱。其结构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直排式滑轮鞋的特征是滑轮直排排列。一字形,与现传统的四轮方式相比,有极大的突破,相对在煞车块的设位置上也有不同的方式,传统的滑轮鞋设于轮前,而排式则置于滑轮的最尾端,所以于滑轮及煞车动作上有着极大的差异,目前的直排式滑轮鞋的煞车结构如图1所示,是于滑轮鞋底座A的尾端下嵌设一煞车块B,再以螺钉C由侧旁固定。虽然此可达到煞车的效果,但煞车时滑轮底座必须将前端抬高,以便煞车块B接触地顶形成煞车,待滑行一段时间,煞车B渐渐因摩擦而愈减少体积时,相对于滑轮鞋底座A的前端愈抬愈高,此动作则极易影响滑行者的平衡甚至安全,所以这种结构的煞车装置已渐渐地被淘汰;同时该结构的底座A多半采用一体成型,故而一旦损坏必定影响煞车块B的功能。于是,有业者针对前述的缺失,在滑轮鞋的底座A后端设置可分离的煞车块座D,如图2所示,该煞车块座D的结构虽可分离,且结构简单,主要是以煞车块座D可活动,而在煞车块座D的底端设一煞车块E,煞车块E向前延伸一煞车片F,当煞车动作时,该煞车块E接触地面后,以下压的动作使煞车块D朝前方略移动,使煞车片E1以点接触的方式摩擦滑轮F,此种煞车效果虽然较先期为优,但其亦由于该煞车块D为可活动的情况,所以在煞车下压时同时容易失去平衡力,不但无增进功能,反而产生另一缺失。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滑轮鞋的煞车装置,当煞车座在下压时,使煞车块在接触地面的同时,又能接触滑轮,即对地面形成摩擦而产生第一次煞车,又能对滑轮形成摩擦阻力形成第二次煞车,以达到极佳的煞车效果,确保煞车装置的可靠及安全。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滑轮鞋煞车装置,由一煞车座和一煞车块构成,该煞车座的前端与滑轮相嵌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煞车座内向下倾斜延伸出一导引块,该导引块内形成一容置空间,导引块两侧设有调整定位杆的贯穿孔;导引块内的容置空间内设置有弹簧,煞车块的上端延伸有倾斜方块,倾斜方块的两侧贯穿形成有定位槽,该倾斜方块插设于导引块内;一调整杆穿设于导引块的贯穿孔和倾斜方块的定位槽。本技术还可由如下措施实现,所述的煞车块设有水平的底端接触面,侧边设有弧状接触面;所述的煞车座呈冂形状,形成壳体,跨置于滑轮的两侧。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在煞车动作下,前端滑轮抬起后,尾端的煞车座受驱动而略向地面移动,当煞车座下移时,其煞车块的底端接触面先接触地面,而形成第一次煞车现象。若第一次煞车,不能使令滑行者停止时,其滑行者可再施力将煞车座继续下压,其煞车块会受制于倾斜方块及导引块的倾斜组合,使煞车块的弧形接触面与滑轮走面相接触,形成第二次煞车现象,此第二次煞车作用与第一次煞车作用相结合,并由弹簧的拘限作用,使第二次煞车的现象具有弹性效果,形成的避震效果,可防止煞车座下压的力量过大。可有效地防止煞车力量过大产生不平衡的现象而有危险动作发生,提高煞车的安全性。附图图面说明图1 习用煞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 另一种习用煞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 本技术的组合剖面图。图4 本技术煞车效果的示意图;图5 本技术煞车效果的示意图。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请参见图3所示,本技术由一煞车座1和一煞车块2构成,该煞车座1的前端置于滑轮鞋最尾端,与直排滑轮最后的滑轮4相嵌合。如图4所示,煞车座1呈一冂形状,形成一壳体,跨置于滑轮4的两侧。煞车座1内部向下延伸并一体成型出一具有一定倾斜角度的导引块11,该导引块11略呈方型,由下向内形成一容置空间12,该容置空间12亦呈倾斜角度,于容置空间12内予先容纳一弹簧5。导引块11两侧设有调整定位杆的贯穿孔;煞车块2是以强化橡胶制成,其向上延伸一倾斜方块21,该倾斜方块21可容置于前述的导引块11的容置空间12内,倾斜方块21的两侧贯穿形成有定位槽22,此定位槽22的位置与倾斜角度为相同方向。一调整杆3由煞车座1侧端的贯穿孔嵌人,并贯穿煞车块2的定位槽22。煞车块2设有水平的底端接触面23,侧边设有弧状接触面24。由上述结构组合,由于煞车座1在导引块11的倾斜设置,利用调整定位杆3贯穿车块2,其煞车块2的倾斜方块21容纳于导引块11的容置空间12内,并以弹簧5可使煞车块2有伸缩的活动空间,且该定位槽22可拘限煞车块2不致脱离。本技术的工作原理请参见图4和图5所示,在煞车动作下,前端滑轮4抬起后,尾端的煞车座1受驱动而略向地面移动,当煞车座1下移时,其煞车块2的底端接触面23接触地面,产生一次摩擦,而形成第一次煞车现象。如图5所示,第一次煞车在煞车块2接触地面时主要为煞车座1略下压所形成,如果滑行者可停止滑行状态时,则会停止煞车的继续;若第一次煞车,单靠煞车块2底端接触面23摩擦地面不足以令滑行者停止时,其滑行者可再施力将煞车座1继续下压,其煞车块2会受制于倾斜方块21及导引块11的倾斜组合,而朝倾斜的方块以弧形成接触面24与滑轮4行走面相接触,此时滑轮4受煞车块2的弧形接触面24贴合的影响,而迅速停止滑行,形成第二次煞车现象,此第二次煞车作用与第一次煞车作用相结合,并由弹簧5的拘限作用,使第二次煞车的现象具有弹性效果,另外就煞车块2的弧形接触面24与滑轮4行走面的接触,以及底端接触面23摩擦地面时形成的避震效果,可防止煞车座1下压的力量过大;本技术在设计的过程中,即考虑滑行者通常于滑行时动作不只是直线滑行,可能是曲线或极限滑行(包括跳、踏、蹬)等情况,所以注意到煞车结构必须能完全符合前述的各种情况,而且不会损坏车块2,因此才设计有可实现第二次煞车结构。本技术在实施时,适用于各种形态的直排式滑轮鞋,具有保护煞车结构,以及滑行安全的特性。当下压煞车座1后,其煞车块2接触地面时,可预防煞车座1下压太过用力,而且在第一次煞车现象产生后无法停止滑行时,再藉由煞车块2的弧型接触面24与滑轮4形成的接触面接触,产生第二次煞车现象,足以适应各种滑行状态的煞车,并由于弹簧5的设置,能产生避震的效果,可有效地防止煞车力量过大产生不平衡的现象而有危险动作发生,提高煞车和安全性。权利要求1.一种滑轮鞋煞车装置,由一煞车座和一煞车块构成,该煞车座的前端与滑轮相嵌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煞车座内向下倾斜延伸出一导引块,该导引块内形成一容置空间,导引块两侧设有调整定位杆的贯穿孔;导引块内的容置空间内设置有弹簧,煞车块的上端延伸有倾斜方块,倾斜方块的两侧贯穿形成有定位槽,该倾斜方块插设于导引块内;一调整杆穿设于导引块的贯穿孔和倾斜方块的定位槽。2.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滑轮鞋煞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煞车块设有水平的底端接触面,侧边设有弧状接触面。3.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滑轮鞋煞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煞车座呈冂形状,形成壳体,跨置于滑轮的两侧。专利摘要滑轮鞋煞车装置,由一煞车座和一煞车块构成,该煞车座的前端与滑轮相嵌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煞车座内向下倾斜延伸出一导引块,该导引块内形成一容置空间,导引块两侧设有调整定位杆的贯穿孔;导引块内的容置空间内设置有弹簧,煞车块的上端延伸有倾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滑轮鞋煞车装置,由一煞车座和一煞车块构成,该煞车座的前端与滑轮相嵌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煞车座内向下倾斜延伸出一导引块,该导引块内形成一容置空间,导引块两侧设有调整定位杆的贯穿孔;导引块内的容置空间内设置有弹簧,煞车块的上端延伸有倾斜方块,倾斜方块的两侧贯穿形成有定位槽,该倾斜方块插设于导引块内;一调整杆穿设于导引块的贯穿孔和倾斜方块的定位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胜泰
申请(专利权)人:张胜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