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纺纱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31289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8 15: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节纺纱筒,其中间轴为空心筒体、在筒体内部设置有内螺纹,沿内螺纹孔径向设置有沉头孔;其左调节轮包括左调节手柄、左调节柱体,在左调节柱体上设置有螺纹孔;右调节轮包括右调节手柄、右调节柱体,在右调节柱体上设置有螺纹孔。中间轴与左调节轮、右调节轮连接时,使用螺栓穿过中间轴上的沉头孔与左调节轮、右调节轮上的螺纹孔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实现了纺纱筒整体长度的可调节,提高了产品的使用范围和适应性,以及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降低了企业的生产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纺纱筒
,特别涉及一种可调节纺纱筒
技术介绍
纺纱筒是一种用于纺织机械上的零部件,主要用于对纺纱进行缠绕放置,广泛应用于工业纺织生产加工领域。现有的纺织纱筒大部分包括绕线轴、左挡片和右挡片,左挡片和右挡片分别安装在绕线轴的左端和右端,绕线轴、左挡片和右挡片的内部均设置有放置孔,并且绕线轴、左挡片和右挡片的放置孔均相通;使用时,通过放置孔对整体纺织纱筒进行放置,并且通过绕线轴对纺纱进行缠绕放置。但是,这种纺织纱筒使用中由于其绕线轴的尺寸为固定大小,在使用时绕线轴不能调节,不能随着纺纱数量变化进行适应性调节,存在使用范围小,造成对不同数量的纺纱需要使用不同的纺纱筒,造成了浪费和增加了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针对不同的纺纱量能进行适应性调节的纺纱筒,以满足不同纺纱量的需求,提高纺纱筒的使用范围,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一种可调节纺纱筒。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调节纺纱筒,包括中间轴、左调节轮、右调节轮,所述中间轴为空心筒体、在筒体内部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左调节轮与右调节轮结构相同,所述左调节轮包括左调节手柄、左调节柱体,所述左调节手柄与左调节柱体连接;右调节轮包括右调节手柄、右调节柱体,所述右调节手柄与右调节柱体连接;所述左调节柱体上、右调节柱体上均设置有外螺纹;所述中间轴上沿内螺纹孔的径向设置有沉头孔,所述左调节轮的左调节柱体沿径向设置有螺纹孔,右调节轮的右调节柱体沿径向设置有螺纹孔;所述左调节轮的左调节柱体的外螺纹与中间轴左端的内螺纹连接,并用螺栓穿过中间轴的沉头孔与左调节柱体的螺纹孔连接;所述右调节轮的右调节柱体的外螺纹与中间轴右端的内螺纹连接,并用螺栓穿过中间轴的沉头孔与右调节柱的螺纹孔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中间轴径向上的沉头孔数量为两个以上,并从中间轴的轴向中心沿轴向向两端均布分布。进一步地,所述中间轴的内螺纹设置在中间轴的中部,中间轴的两端的内径大于内螺纹内径。进一步地,所述左调节柱体上外螺纹设置在端部,且外螺纹的外径小于左调节柱体光滑部分的柱体外径;右调节柱体上外螺纹设置在端部,且外螺纹的外径小于右调节柱体光滑部分的柱体外径。所述左调节轮与右调节轮结构相同,所述左调节轮的左调节手柄与左调节柱体一体成型;右调节轮的右调节手柄与右调节柱体一体成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使用了中间轴、左调节轮、右调节轮等技术特征,使得本技术调节纺纱筒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通过调节左调节轮、右调节轮,使得左调节轮的左调节柱体与右调节轮的右调节柱体与中间轴的配合的位置改变,实现中间轴与左调节柱体、右调节柱体整个长度的变化以满足对不同纺纱量的需求。同时通过螺栓穿过中间轴径向上的沉头孔与左调节柱体径向上的螺纹孔、右调节柱体径向上的螺纹孔连接,以提高中间轴与左调节轮、右调节轮连接配合的可靠性,提高产品性能,提高生产质量。本技术纺纱筒的使用范围更广,将进一步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体结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如附图1所示,一种可调节纺纱筒,包括中间轴1、左调节轮2、右调节轮3,中间轴1为空心筒体、在筒体内部设置有内螺纹,左调节轮2与右调节轮3结构相同,左调节轮2包括左调节手柄4、左调节柱体5,左调节手柄4与左调节柱体5连接;右调节轮3包括右调节手柄6、右调节柱体7,右调节手柄6与右调节柱体7连接;左调节柱体5上、右调节柱体7上均设置有外螺纹。具体实施过程中,左调节轮2还可以是左调节手柄4与左调节柱体5一体成型形成;右调节轮3还可以是右调节手柄6与右调节柱体7一体成型形成。本技术具体实施过程采用了一体成型形成技术方案。在左调节柱体5的外螺纹径向上设置有螺纹孔,右调节柱体7的外螺纹径向上设置有螺纹孔;在中间轴1的内螺纹部分沿内螺纹孔的径向设置有沉头孔;在将左调节轮2的左调节柱体5与中间轴1连接时,使用螺栓穿过中间轴1上的沉头孔与左调节柱体5上的螺纹孔连接,以确保纺纱筒转动的过程中左调节轮2与中间轴1的连接可靠,连接螺纹不会松动,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在将右调节轮3的右调节柱体7与中间轴1连接时,使用螺栓穿过中间轴1上的沉头孔与右调节柱体7上的螺纹孔连接,以确保纺纱筒转动的过程中右调节轮3与中间轴1的连接可靠,连接螺纹不会松动,提高产品的可靠性。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左调节轮2的左调节柱5上的螺纹孔与中间轴1上的不同沉头孔连接;以及右调节轮3的右调节柱7上的螺纹孔与中间轴1上的不同沉头孔连接;以实现左调节轮2、右调节轮3与中间轴1连接的整体长度的调节,以满足不同数量纺纱的要求。同时通过螺栓穿过中间轴1上的沉头孔与左调节柱体5、右调节柱体7上的螺纹孔连接,以保证连接可靠,连接螺纹不会松动,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性能。中间轴1的螺纹长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中间轴1的整体长度和螺纹长度;内螺纹孔径向上的沉头孔以中间轴1的轴向中心沿轴向向两端均布分布,数量设置为两个以上;根据实际需要可以设置更多的数量。本技术具体实施中设置了两个。实施过程中中间轴1两端的光滑孔径要大于中间轴1中间的内螺纹的内径;左调节柱体5上外螺纹设置在端部,且外螺纹的外径小于左调节柱体5光滑部分的柱体外径;右调节柱体7上外螺纹设置在端部,且外螺纹的外径小于右调节柱体7光滑部分的柱体外径。以保证左调节轮2和右调节轮3与中间连接配合时连接过度部分不会出现明显的高度差,形成比较自然的过渡,以实现整体长度调节,保证绕线时的整体性和一致性。以上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技术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调节纺纱筒,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轴、左调节轮、右调节轮,所述中间轴为空心筒体、在筒体内部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左调节轮与右调节轮结构相同,所述左调节轮包括左调节手柄、左调节柱体,所述左调节手柄与左调节柱体连接;右调节轮包括右调节手柄、右调节柱体,所述右调节手柄与右调节柱体连接;所述左调节柱体上、右调节柱体上均设置有外螺纹;所述中间轴上沿内螺纹孔的径向设置有沉头孔,所述左调节轮的左调节柱体沿径向设置有螺纹孔,右调节轮的右调节柱体沿径向设置有螺纹孔;所述左调节轮的左调节柱体的外螺纹与中间轴左端的内螺纹连接,并用螺栓穿过中间轴的沉头孔与左调节柱体的螺纹孔连接;所述右调节轮的右调节柱体的外螺纹与中间轴右端的内螺纹连接,并用螺栓穿过中间轴的沉头孔与右调节柱的螺纹孔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纺纱筒,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轴、左调节轮、右调节轮,所述中间轴为空心筒体、在筒体内部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左调节轮与右调节轮结构相同,所述左调节轮包括左调节手柄、左调节柱体,所述左调节手柄与左调节柱体连接;右调节轮包括右调节手柄、右调节柱体,所述右调节手柄与右调节柱体连接;所述左调节柱体上、右调节柱体上均设置有外螺纹;所述中间轴上沿内螺纹孔的径向设置有沉头孔,所述左调节轮的左调节柱体沿径向设置有螺纹孔,右调节轮的右调节柱体沿径向设置有螺纹孔;所述左调节轮的左调节柱体的外螺纹与中间轴左端的内螺纹连接,并用螺栓穿过中间轴的沉头孔与左调节柱体的螺纹孔连接;所述右调节轮的右调节柱体的外螺纹与中间轴右端的内螺纹连接,并用螺栓穿过中间轴的沉头孔与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坤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工程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