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用于调节开松长度和纱线回拉的成圈器的捻接器以及卷绕位和具有这种捻接器的卷绕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11975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7 05: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捻接上纱线和下纱线的捻接器,包括:捻接通道;捻接通道上方的上纱线夹子和上切割装置和捻接通道下方的下纱线夹子和下切割装置;上开松管和下开松管,分别在捻接通道与上或下切割装置之间,和上成圈器和下成圈器,分别在捻接通道与上切割装置之间或与下切割装置之间,以在由上切割装置或下切割装置切割前在上纱线或下纱线中形成开松线圈,从而在上开松管或下开松管中调节上纱线或下纱线的开松长度,为了在上纱线或下纱线中形成回拉线圈以将在上开松管或下开松管中开松的上纱线或下纱线的纱线端部回拉至捻接通道中,上成圈器和下成圈器设在上纱线和下纱线的纱线运行路径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也涉及卷绕位和具有这种捻接器的卷绕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捻接两个纱线端部(如卷绕机的卷绕位的上纱线和下纱线的端部)的捻接器。然而,本专利技术也涉及一种卷绕位和具有这种捻接器的卷绕机。
技术介绍
已知地,例如在断线或筒子更换之后捻接器例如在卷绕机的卷绕位中用于连接卷绕位的上纱线和下纱线。在此,在捻接之前纱线端部在所谓的开松管中被制备,其中至少单根纱线(其中所述线由单根纱线构成)在纱线端部处的捻转被开松。随后,纱线端部被回拉,直至其在捻接器的捻接通道中充分搭接,之后执行实际的捻接过程用以进行纱线连接。在此,在现代捻接器中,开松和捻接通常借助压缩空气实施。为了最佳的捻接结果,为此必须根据纱线类型仔细地选择捻接器的部件和其工作参数。此外,在此一方面重要的是所谓的开松长度,即在该长度上两个待连接的纱线的端部在开松管中被开松,另一方面重要的是在捻接通道中出现被开松的纱线端部的搭接,其通过回拉长度来确定,即通过纱线在开松其纱线端部之后被回拉的长度来确定。在此为了确保尽可能高的柔韧性,因此现代捻接器拥有所述卷绕位的相应能调节的工作机构,用以确定所述开松长度和回拉长度。原则上期望的并且对于一些纱也可能的是,这两种功能统一成唯一的工作机构,即所谓的馈送器,其分别位于关于纱线端部与所述捻接通道对置的一侧上,然而该解决方案具有极大的缺点:该缺点使得其不能被用于许多纱线类型。这在此通过产生其功能方式对于上纱线而言变得明显,其中捻接通道基本上竖直地走向并且上纱线来自在捻接通道之上的卷取筒。对于下的情况是镜像的。上纱线结合其引入捻接通道中被位于捻接通道之上的上纱线夹子夹紧并且被置入位于捻接通道之下的下切割装置中。因此,上馈送器在上纱线切割之前横向移入纱线走向中并且由此形成在捻接通道与上纱线夹子之间的线圈,该线圈在此应被称作开
松线圈。在通过下切割装置切割上纱线之后,由此形成的上纱线端部被吸入下开松管中。在更粗的纱线的情况下,可以增大所需的开松线圈,以便将纱线端部直接引入开松管的吸入区域中。通过移回馈送器而使得开松线圈被再次开松,并且纱线端部因此更深地吸入开松管中,由此调节开松长度。在纱线端部开松之后,馈送器又沿着线圈方向移动并且由此形成所谓的回拉线圈,通过该回拉线圈的形成,纱线端部首先从开松管中拉出并且接着拉回到捻接通道中。DE4005752A1在其描述现有技术时详细讨论了馈送器的双重功能,该馈送器在此称作“现有技术的拉圈器”。因此在开松线圈的开松中(因吸入开松管中),在捻接通道中并排的上纱线和下纱线必须彼此滑过,以便能够将其纱线端部更深地吸入开松管中。在不带平滑的表面的纱线(即起毛的、粗糙的以及毛绒的纱线)情况下此时存在如下危险:从纱线表面伸出的纤维在相互移动时彼此勾住。由此形成提高的摩擦力,其防止纱线端部不受阻碍地被抽吸到开松管中。但这会导致,相应不同的纱线长度吸入到开松管中并且因此也开松,即形成不同的开松长度,其因此导致不均匀的并且由此不令人满意的捻接连接。因此,DE4005752A1中提出了将这两种功能(调节开松长度和回拉长度)分离,并且分配至卷绕位的不同的工作机构。对馈送器(“现有技术的拉圈器”)在此保持获得在纱线端部开松之后长期分配给其的机械的纱线回拉,而对于开松线圈的形成而言,新的拉圈器建议在捻接通道的相应与馈送器对置的侧上。在对上纱线的上面详细描述的情况下,也就是说开松线圈不再在捻接通道之上形成而是在捻接通道之下形成,更确切地说在捻接通道与下开松管之间形成。通过将开松线圈从捻接通道的对置的两侧设置到相同的侧(如相关的开松管),上纱线和下纱线在开松线圈开松时不必在捻接通道中彼此滑过,而是两个纱线可以在没有相互接触的情况下彼此独立地更深地吸入其相应的开松管中,这使得其开松长度可以精确和可重复地调节。用于形成开松线圈的独立的拉圈器的构思因此也由DE4420979A1提出,其有助于针对那里所述的成圈器的该工作机构的推广。DE4005752A1针对拉圈器具体分别提出固定在升降气缸上的拉钩用于纱线接合,其中升降气缸可以利用压缩空气、以液压方式、以机电方式或通过调节马达来操作。这将DE4420979A1概述到其他线圈形成原理并且补充了成圈器作为旋转翼和气动抽吸嘴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开松线圈的独立拉圈器因此解决了开松和回拉长度的可重复调节的基本问题并且在现有技术中令人满意,这还意味着除了馈送器的附加部件。这还由此加剧了:对其操作所需的调节件也倍增。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背景,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提出一种不太复杂的并且由此也成本更低廉的解决方案来调节开松和回拉长度,而不妨碍其可重复性。该任务通过用于捻接上纱线和下纱线的捻接器来解决,包括:-捻接通道,-在捻接通道上方的上纱线夹子和上切割装置和在捻接通道下方的下纱线夹子和下切割装置,-上开松管和下开松管,它们分别在捻接通道与上切割装置或下切割装置之间,-以及上成圈器和下成圈器,它们分别在捻接通道与上切割装置或下切割装置之间,用于在通过上切割装置或下切割装置进行切割之前在上纱线或下纱线中形成相应的开松线圈,用以在上开松管或下开松管中调节上纱线或下纱线的相应的开松长度,其特征在于,-为了在上纱线或下纱线中形成相应的回拉线圈以将分别在上开松管或下开松管中被开松的上纱线或下纱线的纱线端部回拉至所述捻接通道中,上成圈器和下成圈器以可运动的方式被设置在上纱线和下纱线的纱线运行路径之间。在该解决方案中,专利技术人出乎意料地认识到,还可能的是,将针对开松长度和回拉长度进行调节的两个功能统一到唯一的工作机构中,并且由此克服了现有技术在此方面的不足。与以前的现有技术中所公开的并在上面提到的馈送器的工作方式相比,对此重要的是,该工作机构(在此因其与DE4420979A1的实施方式的较大的结构相似性而也被称作成圈器)并不总是作用在同一纱线上而是相继地作用在两个纱线上。以前的现有技术的相应的馈送器在一根纱线中不仅形成开松线圈而且形成回拉线圈,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成圈器首先在一根纱线中形成开松线圈,随后在另一根纱线中形成回拉线圈。这样,例如上成圈器首先在下纱线中形成开松线圈,之后在上纱线中形成回拉线圈。为了实现这个,已证明为有利的是在下纱线和上纱线的纱线运行路径之间设置成圈器。这样一来,成圈器尤其通过沿着一根纱线的方向的运动在夹带下形成开松
线圈,以及随后通过沿着另一根纱线的方向运动在夹带下形成回拉线圈。因此,本专利技术利用如下事实:即在现有技术中,成圈器和馈送器的运动在时间上相继地进行并且上成圈器和下成圈器和馈送器分别相邻,这能够实现其组合成唯一的工作机构。然而,该认知只是针对专利技术人而言实现了而对目前现有技术而言是未知的。由此,专利技术人令人意外地解决了长期存在的需求并且实现如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所要求的那样包括其调节件在内的组件的省去。类似于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成圈器,在此也有利的是,在开松管与捻接通道之间形成开松线圈。于是在纱线易弯曲和/或开松管与切割装置紧邻时,纱线首先仅在对应于切割装置与开松管之间的距离的长度上被吸入并且其他的纱线可以在开松管的吸入作用下通过开松线圈的被引导的开松受控地引导到开松管中。在纱线不易弯曲并且在开松管与切割装置之间的距离较远时,这些纱线在切割之后并不直接被吸入,而是成圈器必须首先还将开松线圈增大到直至纱线端部到达开松管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捻接上纱线(4′)和下纱线(4″)的捻接器(8),该捻接器包括:‑捻接通道(26),‑在所述捻接通道(26)上方的上纱线夹子(30)和上切割装置(32)和在所述捻接通道(26)下方的下纱线夹子(34)和下切割装置(36),‑上开松管和下开松管(38),该上开松管和下开松管(38)分别在捻接通道(26)与上切割装置(32)或下切割装置(36)之间,以及‑上成圈器(24)和下成圈器(40),分别在捻接通道(26)与上切割装置(32)之间或与下切割装置(36)之间,以便在由所述上切割装置(32)或所述下切割装置(36)进行切割之前在所述上纱线(4′)或所述下纱线(4″)中形成相应的开松线圈(50),从而在所述上开松管或所述下开松管(38)中调节上纱线(4′)或下纱线(4″)的相应的开松长度,其特征在于,‑为了在所述上纱线(4′)或所述下纱线(4″)中形成相应的回拉线圈(51)以将分别在所述上开松管或所述下开松管(38)中被开松的所述上纱线(4′)或下纱线(4″)的纱线端部回拉至所述捻接通道(26)中,所述上成圈器(24)和所述下成圈器(40)被设置在分别位于所述上纱线(4′)和所述下纱线(4″)的纱线运行路径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4.15 DE 102015004779.51.一种用于捻接上纱线(4′)和下纱线(4″)的捻接器(8),该捻接器包括:-捻接通道(26),-在所述捻接通道(26)上方的上纱线夹子(30)和上切割装置(32)和在所述捻接通道(26)下方的下纱线夹子(34)和下切割装置(36),-上开松管和下开松管(38),该上开松管和下开松管(38)分别在捻接通道(26)与上切割装置(32)或下切割装置(36)之间,以及-上成圈器(24)和下成圈器(40),分别在捻接通道(26)与上切割装置(32)之间或与下切割装置(36)之间,以便在由所述上切割装置(32)或所述下切割装置(36)进行切割之前在所述上纱线(4′)或所述下纱线(4″)中形成相应的开松线圈(50),从而在所述上开松管或所述下开松管(38)中调节上纱线(4′)或下纱线(4″)的相应的开松长度,其特征在于,-为了在所述上纱线(4′)或所述下纱线(4″)中形成相应的回拉线圈(51)以将分别在所述上开松管或所述下开松管(38)中被开松的所述上纱线(4′)或下纱线(4″)的纱线端部回拉至所述捻接通道(26)中,所述上成圈器(24)和所述下成圈器(40)被设置在分别位于所述上纱线(4′)和所述下纱线(4″)的纱线运行路径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捻接器(8),其特征在于,这所述上成圈器(24)和所述下成圈器(40)被设置为使得其分别在开松管(38)与捻接通道(2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S·斯查顿
申请(专利权)人:索若德国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