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黄辣丁肠炎病的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96122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5 02: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水产养殖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治疗黄辣丁肠炎病的组合物,按照质量份数计,包括凹头苋9‑13份,鞭叶耳蕨5‑7份,北豆根5‑7份,耳草3‑5份。该组合物对黄辣丁肠炎病的治愈率可以达到85%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黄辣丁肠炎病的组合物
技术介绍
黄辣丁,属鲶形目,鲿科,黄颡鱼属;又名黄颡鱼、黄古鱼、黄骨鱼、黄腊丁等。黄辣丁分布广,除西部高原外,全国各水域均有分布。它个体虽较小,但产量大。肉质细嫩,无小刺,多脂肪,其蛋白质含量为16.1%,脂肪为0.7%,是我国常见的食用鱼类。肠炎病是我国养殖鱼类中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其病原是嗜水气单胞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患有肠炎病的黄辣丁离群独游,缓游,鱼体发黑,少食或不食;腹部膨大,呈现红斑,肛门红肿突出;提起病鱼头部,有淡黄色黏液从肛门流出;剖开肠管,肠壁充血发炎,肠腔内没有食物或只在肠的后段有少量粪便,肠内多淡黄色黏液,肠壁弹性差,鳞片易脱落,造成鱼类大量死亡,该病主要危害鱼种和成鱼。传统治疗肠炎病的方法为:口服药(混匀在饲料中压成粒料)磺胺二甲嘧啶片,每50公斤饵料中加15-20克连续喂3天,日喂2次或用痢特灵10克加土霉素20克拌匀加入50公斤饵料中,连续喂3天,日喂2次;也可用口服青霉素胶囊,加入料中(5克)连续喂3天,日喂2次。药料现配现喂,配1次喂3天。以上方法对黄辣丁肠炎病的治愈率在70%-75%。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黄辣丁肠炎病的组合物,该组合物对黄辣丁肠炎病的治愈率可以达到85%以上。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基础方案为:一种治疗黄辣丁肠炎病的组合物,按照质量份数计,包括凹头苋9-13份,鞭叶耳蕨5-7份,北豆根5-7份,耳草3-5份。凹头苋具有清热利湿;用于肠炎,痢疾,痔疮肿痛出血。鞭叶耳蕨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主疖肿,肠炎。北豆根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痛的功效;用于肠炎痢疾,风湿痹痛。耳草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功效;用于感冒发热,急性结膜炎,肠炎,痢疾。该方案的有益效果为:一是治疗黄辣丁肠炎病的效果突出,治愈率达到85%以上;二是选用中草药来治疗肠炎病,在调节鱼体内环境平衡的同时,增加鱼体免疫力,提高黄辣丁抵抗其他疾病的能力。优化方案一:作为对基础方案的优化:按照质量份数计,还包含粳谷奴7-9份,大蒜7-9份。粳谷奴具有消炎,杀菌的功效。大蒜鳞茎含挥发油约2%,油中主要成分为大蒜辣素,为一种植物杀菌素。生大蒜在试管内对化脓性球菌、结核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霍乱弧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对青、链、氯、金霉素耐药的细菌对大蒜制剂仍敏感。生
大蒜水浸液在体外对脑膜炎双球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多种致病性皮肤真菌(包括白色念珠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或杀灭作用;对恙虫热立克次体有很强的抑杀力。大蒜具有健胃,止痢,止咳,杀菌,驱虫的功效;可预防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治肺结核,百日咳,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肠炎,蛲虫病,钩虫病;外用治阴道滴虫,急性阑尾炎。本方案的有益效果除了治疗黄辣丁肠炎病外,还具有杀灭嗜水气单胞杆菌的功效。优化方案二:作为对优化方案一的优化:野菊花5-7份、鸡屎藤5-7份。野菊花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鸡屎藤具有祛风活血,止痛解毒,消食导滞,除湿消肿的功效;治风湿疼痛,腹泻痢疾,腹痛,气虚浮肿,头昏食少,肝脾肿大,瘰疬,肠痈,无名肿毒,跌打损伤。本方案增加了散毒的功效,可以减轻黄辣丁的不适症状,促进痊愈。优化方案三:作为对优化方案二的优化:按照质量份数计,还包括松蘑6-9份,羊肚菜4-6份。松蘑具有益肠胃,理气止痛,化痰的功效。羊肚菜具有益肠胃,化痰理气的功效。添加这两味中药,可以补益肠胃,促进患有肠炎病的黄辣丁痊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验设置空白组、对照组、实验A组、实验B组、实验C组、实验D组、实验E组、实验F组,实验G组和实验H组。每个组用独立的一个养殖池。将500尾患有中度肠炎病的病鱼随机均分到10个组里,每组50尾。人工配合饲料配方:鱼粉30%~40%,菜饼10%~35%,豆饼20~30%,次粉15%~18%,米皮糠10%~15%,诱食促长添加剂2%~5%。除以下处理不同外,其余条件均相同:空白组:不用药物处理。对照组:漂白粉全池遍洒,使池水成lmg/L的浓度;同时用痢特灵和土霉素拌入饲料中(痢特灵:土霉素:饲料=1:2:5000),连续喂3天,日喂2次。实验A组:施用组合物,按照质量份数计,包括凹头苋9份,鞭叶耳蕨7份,北豆根7份,耳草3份。实验B组:施用组合物,按照质量份数计,包括凹头苋13份,鞭叶耳蕨5份,北豆根5份,耳草5份。实验C组:施用组合物,按照质量份数计,包括凹头苋10份,鞭叶耳蕨6份,北豆根6份,耳草4份,粳谷奴7份,大蒜9份。实验D组:施用组合物,按照质量份数计,包括凹头苋9.5份,鞭叶耳蕨6.4份,北豆根5.6份,耳草4.4份,粳谷奴9份,大蒜7份。实验E组:施用组合物,按照质量份数计,包括凹头苋11份,鞭叶耳蕨5.2份,北豆根5.1份,耳草3.3份,粳谷奴8份,大蒜8份,野菊花5份、鸡屎藤7份。实验F组:施用组合物,按照质量份数计,包括凹头苋12份,鞭叶耳蕨6.3份,北豆根6.9份,耳草3.7份,粳谷奴7.7份,大蒜8.8份,野菊花7份、鸡屎藤5份。实验G组:施用组合物,按照质量份数计,包括凹头苋11.6份,鞭叶耳蕨5.7份,北豆根5.3份,耳草4.8份,粳谷奴8.8份,大蒜7.6份,野菊花6份、鸡屎藤6份,松蘑6份,羊肚菜6份。实验H组:施用组合物,按照质量份数计,包括凹头苋9.7份,鞭叶耳蕨6.6份,北豆根6.2份,耳草4.5份,粳谷奴7.5份,大蒜7.5份,野菊花5.5份、鸡屎藤6.6份,松蘑9份,羊肚菜4份。实验A组至实验H组中各中药组分(大蒜除外),按照煎煮中药的方法煎煮组合物,得药液和药渣;将大蒜榨汁,将大蒜汁与药液混匀,得混合药液;将混合药液按照0.5L/m3的用量泼洒全池,每天1次,连续3天;药渣打粉,将药渣粉与饲料按照1:14的比例投喂黄辣丁,每天2次,连续3天。3天后实验结果如下:空白组对照组实验A组实验B组实验C组实验D组实验E组实验F组实验G组实验H组治愈(尾)0364345434645474648好转(尾)01174735342死亡(尾)44301010000结果统计:空白组:已死亡44尾,另外6尾状态很差,趋于病亡;死亡率88%。对照组:治愈率72%,好转率22%,死亡率6%。实验A组:治愈率86%,好转率14%,死亡率0。实验B组:治愈率90%,好转率8%,死亡率2%。实验C组:治愈率86%,好转率14%,死亡率0。实验D组:治愈率92%,好转率6%,死亡率2%。实验E组:治愈率90%,好转率10%,死亡率0。实验F组:治愈率94%,好转率6%,死亡率0。实验G组:治愈率92%,好转率8%,死亡率0。实验H组:治愈率96%,好转率4%,死亡率0。结果分析:实验A组和B组是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基础方案,实验C组至实验H组是采用的基础方案的优选方案,这八个实验组的治愈率均明显好于采用传统技术方案的对照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本专利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
步。以上所述的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使用方法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黄辣丁肠炎病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照质量份数计,包括凹头苋9‑13份,鞭叶耳蕨5‑7份,北豆根5‑7份,耳草3‑5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黄辣丁肠炎病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照质量份数计,包括凹头苋9-13份,鞭叶耳蕨5-7份,北豆根5-7份,耳草3-5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黄辣丁肠炎病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照质量份数计,还包含粳谷奴7-9份,大蒜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延青
申请(专利权)人:荣昌县直升镇升发渔业股份合作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