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天爵专利>正文

新颖健身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9253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关一种结构简单又不占空间而且使用安全的新颖健身器;健身器的特点是:在一主架上,利用杠杆、连杆、支轴对施力的传动,来实现各种不同使力方式的训练,而且健身器的实际组合高度仅有1.2公尺,宽度0.7公尺,长度0.8公尺,是一种不占空间、最适合家庭居室使用的健身器材。(*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健身器,特别是一种采用支点杠杆运动的结构,以最简易的操作及紧凑的使用空间,达到各种不同健身运动所需的施力方式及训练目的。目前现有的健身器材,有的标榜多用途,有的是适应居家使用的单用途健身器,它们具有一定的健身效果,然而,美中不足的是,以大型多用途健身器而言,为了具备多功能及可供多人共同使用,其体积就比较庞大,需要大的运动场所,对一般家庭居室的场合不太适用;虽目前有许多厂商对家庭用的健身器加以设计,事实上,其功能大多为单一功能,而且以轻便健身为目的,并非以强健身肌为主要功能。为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少占空间,操作方便,并具有多项健身功能的新颖健身器。本技术另一目的是完全籍助杠杆运动来传递施加力,而且各种运动姿势的结构简单,是一种适用于健身房或家庭使用的新颖健身器。本技术的另一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护板装置的新颖健身器,护板装置位于选择片前方,可防止运动中选择片上下位移时,意外夹伤人体手、脚部位的情形发生。现就本技术“新颖健身器”的结构、装置及其效果结合以下实施例、附图加以说明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图2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3本技术的操作方式之一图4本技术的操作方式之二图5本技术的操作方式之三图6本技术的操作方式之四图7本技术的操作方式之五图8本技术传动方式示意图(a)图9本技术传动方式示意图(b)图10本技术传动方式示意图(c)图11座椅装置收合状态图从图1、图2可以看出本技术“新颖健身器”各动作部件及其传动关系以主架(10)为主体,可用于固定动作架(20),支撑来自活动第一支杆(31)及踏板(21)的施力,向下则按顺序以支点方式活动连接第二支杆(32)及第三支杆(33),第三支杆(33)同韧性条带(51)带动选择片装置(56),用于施力举重,而且选择片装置(56)设有护板(57)保护措施,有关座椅部分设在主架(10)的前方。本技术“新颖健身器”组合的体积大约1.2公尺,如图3~图7的实施例。当然,也可以立姿做各种臂肌运动。在初步了解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后,以进一步详细说明各组成细节。见图1、图2,位于主架(10)端部孔(11)的下方,向后延伸出一上支架(14),上支架(14)的侧面设一供韧性条带(51)滑动的滑轮装置(53),主架(10)顺着孔(11)向下设孔(13),底端向前设前支架(17),左边设一可供拉杆(70)套定位的侧支架(15),右侧凸出向后延伸出下支架(16),在下支架(16)尾端可活动连接一滑轮(52),滑轮(52)与上端滑轮装置(53)配合,供韧性条带(51)滑动,上支架(14)端部另设有孔(141)。动作架(20)上设一转轴(22),可套入主架(10)上的孔(11)中,为活动连接,在动作架(20)上端向后方延伸出第一支杆(31),杆上有一孔(311),动作架(20)下端向前设一对可供脚底施力用的踏板(21)。第二支杆(32)一端设有固定转轴(321),而且定位于上支架(14)的孔(141)中,转轴(321)向前依次设有孔(322)及孔(323),孔(322)用以配合第二连杆,以便与第三支杆产生联动关系,插孔(323)供拉杆(70)自端口插入,插梢穿入孔(323)及支杆(71)的孔(73)中,达到固定的目的。第三支杆(33)也设有孔(331),籍助于第一连杆(41)的套入,与第一支杆(31)是联动关系,中部的孔(332)供第二连杆(42)穿合,端口的孔(333)系供与拉杆(70)配合使用、定位(与第二支杆的孔(323)作用相同),孔(333)的上方另有一轴(334),可套固于主架孔(13)中。其中,第一连杆(41)下端除套入第三支杆的孔位(331)后,还与韧性条带(51)的端头(51A)固定,使每一个施力动作都需籍助它来传动韧性条带(51)牵引选择片(56)位移,而达到健身训练的目的,其应用特征后述。韧性条带(51)是从下方穿过有轮装置(52)、(53)来牵制选择杆(55),选择杆(55)穿入许多个受导杆(54)导动的选择片(56),其中设有多个孔位(551)可供使用者施力的需要,配合插梢(58)选择片量(56)固定在选择杆(55)上使用,这是习惯上采用的结构装置,但本技术在这一部分的设计是在它的外侧加设一护板(57),将选择片(56)隔离,避免在运动时,选择片(56)一上一下位移时,有疏忽的第二者将手或脚伸入其中,而造成不必要的意外伤害发生,设有护板确有保护安全的效果,尤其便利家庭使用,在此,护板(57)与选择片重块(56)对应处设一槽(571),供使用者调节插梢(58)。本技术“新颖健身器”之所以有体积小不占地方的特征是由于(一),各传动部分是以杠杆运动为主;(二),因利用杠杆原理,可籍助力距的设置来增加施力,从而降低选择片的予设量及传动空间。在图1、图2的实施例中,因第二、第三支杆(32)、(33)系以第二连杆穿合在它们的中间孔位(322)(332)上,所以,当进行如图5、图6的运动时,(请同时参照9、图10的施力图),其支点在轴(334),而此时施力点经第二连杆(42)传递于孔(332)的位置上,而重力点位于尾端(331)处,即两点的力距差在于与支点轴(334)的距离,越近于支点施力越大,越远则越小,由此可知,运动者的施力并不等于被拉引的选择片(56)重量,而是小于实际选择片重量。因此,本技术不仅可减少选择片的予设置,其最大的意义是相同对的也减少了选择杆(55)拉升选择片(56)上行的距离,从图8、图9、图10中可以看出,因力矩杠杆作用,对第三支杆(33)的摆幅仅有X1、X2、X3的位置,因此,选择片上移距离缩短,使本技术的整体高度设计仅为1.2公尺,宽0.7公尺及长0.8公尺以及不占空间。目前健身器的施力方式对于选择片系一比一,而本技术可使施力与选择片重量比值成倍数关系,并减少选择片的使用量,选择杆(55)的孔位(551)也少,这是一个主要特征。以图4所示的运动方式来说明,如要使施力效果加强,可在第三支杆(33)上位于孔(331)之前另设孔位,来供第一连杆(41)套合,而在孔(331)可另设凸条来牵动韧性条带(51)的端头(51A),使籍助不同孔位与点(334)的支距差来达到前述不同施力与选择片重量比的效果。因此,由上述说明可知,第一、二及三支杆(31)、(32)、(33)上各供第一、二连杆(41)、(42)套合的支点孔位(331)与(331)及(332)与(332),其与诸运动支点(22)、(321)、(334)的距离设计,关系到施力与选择片重量的比值,也就是在实施上亦可予设多个孔位供操作者来变换连杆的位置,以达到根据需要可增加不同施力比的使用功能。图7表示供训练腹肌的新颖健身器,如图1、图2所示,位于主架(10)下端的前支架(17)可供位于两侧的脚钩垫(18)以一杆(19)与一个直向的定位杆(61)共位固定,定位杆(61)上设有一可籍插梢以调整位置的座架(62),前端与主架(10)保持平衡,可设一垫体(63)使得定位杆(61)与前支架(17)同在一水平位置上,座架(62)上方可设有椅座(66),而椅背部分(65)则籍一L型椅架(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颖健身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1)主架,它包括上、下支架、前支架及侧支架,上、下支架上设滑轮装置,与韧性条带配合,前支架位于主架下端,与脚钩垫、座椅装置配合,主架上另设一活动钩条;(2)动作架,向后下方延伸出第一支杆,下端为供腿部施力的踏板,动作架活动连接用的支点位于主架的上方;(3)第二支杆,以后端与主架的上支架活动连接;(4)第三支杆,以前端活动连接在主架的上、下支架之间的位置上,尾端与韧性条带配合;(5)第一连杆,连接在第一支杆与第三支杆之间;(6)第二连杆,连接在第二支杆与第三支杆之间;(7)座椅装置,其下方设一座架,通过插梢选择固定在定位杆上的位置,定位杆前端另设一垫体,以保持定位杆水平;(8)拉杆:带有支杆,插入主架的侧支架中,或插入第一、二及第三支杆的前端固定、使用;(9)韧性条带,一端与连杆连接,另一端与拉引选择片位移的装置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天爵
申请(专利权)人:郑天爵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