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文祥专利>正文

改进的棒、垒球的球衣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9221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改进的棒、垒球的球衣构造,包含有两球衣,该两球衣借助缝合线缝合包覆于球心外面;其特征在于,沿两球衣的边缘车缝一车缝线,借助该车缝线令两球衣缝合包覆于球心外面时,在缝合处形成一高凸部。(*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棒、垒球,尤其涉及一种使投球者获得较佳的握持效果,降低生产成本的改进的棒、垒球的球衣构造
技术介绍
如附图说明图1、图2所示,是本案申请人在先申请的第八六二二0五八三号“棒、垒球的改良构造”专利案的结构示意图,其主要是在两球衣10a、10b的下缘各垫设有一垫高物20,令两球衣10a、10b借由缝合线30缝合包覆于球心40外面时,能够在缝合处形成一高凸部50,如图1A所示,借由该高凸部50使投球者能达到更佳的控球效果。但该前案虽然在两球衣10a、10b的下缘各垫设有一垫高物20,令两球衣10a、10b借由缝合线30缝合包覆于球心30外面时,能够在缝合处形成一高凸部50,而借由该高凸部50而使投球者达到更佳的控球效果;但由于制造时首先除了必须借助模具来裁切与球衣10a、10b下缘形状吻合的垫高物20之外,又必须借助胎具用人工将垫高物20对准胶合于球衣10a、10b下缘,然后又必须待垫高物20与球衣10a、10b确实胶合固定后才可以进行缝合作业,而借由缝合线30将两球衣10a、10b缝合包覆于球心40外面。因此,其制造过程极为繁琐而费时,提高生产成本。又,由于该垫高物20被裁切成吻合球衣10a、10b下缘形状的框条,换言之,垫高物20的中央是被裁切成镂空状,而被裁切下来的余料由于无法再使用,会形成大量废料,造成材料浪费,亦提高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前述申请人在先申请的专利存在的制造过程复杂,成本高,造成材料浪费的缺点,本技术提供一种改进的棒、垒球的球衣构造,其可简易方便的在球衣边缘形成高凸部,使投球者获得较佳的握持效果,降低生产成本。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进的棒、垒球的球衣构造,包含有两球衣,该两球衣借助缝合线缝合包覆于球心外面;其特征在于,沿两球衣的边缘车缝一车缝线,借助该车缝线令两球衣缝合包覆于球心外面时,在缝合处形成一高凸部。前述的改进的棒、垒球的球衣构造,其中上车缝线与下车缝线各为一直径较粗的线材。前述的改进的棒、垒球的球衣构造,其中至少所述下车缝线为一直径较粗的线材。前述的改进的棒、垒球的球衣构造,其中至少所述上车缝线为一直径较粗的线材。本技术通过高凸部能够使投球者获得较佳的握持效果,进而有助于提高投球者的控球性,简化生产程序,避免废料产生,降低生产成本。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第八六二二0五八三号专利案的棒、垒球构造示意图图1A是图1所示部位的放大示意图图2是第八六二二0五八三号专利案的球衣与垫高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可行实施例的棒、垒球构造示意图图3A是图3中显示本技术球衣构造的放大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一可行实施例在球衣边缘车缝上车缝线与下车缝线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第二可行实施例的棒、垒球构造示意图图5A是图5所示部位的放大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第二可行实施例在球衣边缘车缝上车缝线与下车缝线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第三可行实施例的棒、垒球构造示意图图7A是图7所示部位的放大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第三可行实施例在球衣边缘车缝上车缝线与下车缝线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0a球衣 10b球衣20垫高物30缝合线 40球心 50高凸部60车缝线 60a上车缝线60b下车缝线具体实施方式请配合参阅图3至图8所示,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如图3、图4所示,为本技术第一可行实施例,该实施例可知,本技术与在先申请的专利同样包含有两球衣10a、10b,该两球衣10a、10b同样可借助缝合线30缝合包覆于球心40外面,其特征在于沿两球衣10a、10b的边缘车缘有一车缝线60,该车缝线60是由上车缝线60a与下车缝线60b交织缝合,其中上车缝线60a与下车缝线60b各为一直径较粗的线材,令两球衣10a、10b通过缝合线30缝合包覆于球心40外面时,能够在缝合处形成一高凸部50,如图3A所示,借助该高凸部50可使投球者获得较佳的握持效果,进而有助于提高投球者的控球性。如图5、图6所示,是本技术的第二可行实施例,由该实施例可知,其中至少下车缝线60b为一直径较粗的线材,令两球衣10a、10b借由缝合线30缝合包覆于球心40外面时,能够在缝合处形成一高凸部50,如图5A所示,借助该高凸部50使投球者达到较佳的握持效果,进而有助于提高投球者的控球性。又,如图7、图8所示,是本技术第三可行实施例,由该实施例可知,其中至少上车缝线60a为一直径较粗的线材,令两球衣10a、10b借助缝合线30缝合包覆于球心40外面时,在缝合处形成一高凸部50,如图7A所示,而借助该高凸部50使投球者达到较佳的握持效果,进而有助于提高投球者的控球性。从以上所述及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可知,本技术主要是沿两球衣10a、10b的边缘车缝有一车缝线60,借助该车缝线60令两球衣10a、10b缝合包覆于球心40外面时,能够在缝合处形成一高凸部50,借助该高凸部50使投球者达到较佳的握持效果,进而有助于提高投球者的控球性。综上所述,由于本技术是以车缝方式在球衣边缘形成垫高物,因此与前述专利相比确具有简化生产程序与避免废料产生的优点,并可降低生产成本,更有助于提高投球者的控球性,确可达到本技术的目的,具有进步性及实用性,且其构造确未曾有过,符合新型专利要件,故依法提出申请。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的棒、垒球的球衣构造,包含有两球衣,该两球衣借助缝合线缝合包覆于球心外面;其特征在于,沿两球衣的边缘车缝一车缝线,借助该车缝线令两球衣缝合包覆于球心外面时,在缝合处形成一高凸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棒、垒球的球衣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车缝线与下车缝线各为一直径较粗的线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棒、垒球的球衣构造,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下车缝线为一直径较粗的线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棒、垒球的球衣构造,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上车缝线为一直径较粗的线材。专利摘要一种改进的棒、垒球的球衣构造,包含有两球衣,该两球衣借助缝合线缝合包覆于球心外面;沿两球衣的边缘车缝一车缝线,借助该车缝线令两球衣缝合包覆于球心外面时,在缝合处形成一高凸部。本技术可简易方便的在球衣边缘形成高凸部,使投球者获得较佳的握持效果,降低生产成本。文档编号A63B37/12GK2668178SQ200320112360公开日2005年1月5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25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25日专利技术者杨文祥 申请人:杨文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文祥
申请(专利权)人:杨文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