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饶德军专利>正文

袋鼠跳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8968 阅读:2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袋鼠跳行器是一种仿生运动器械,其特征在于把手1和弹簧压杆3及外套筒2通过螺纹连接紧固一体,弹簧座5和弹簧压杆末端的弹簧压头6阻止内套筒从外套筒中脱出,脚踏7固定在外套筒2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为掀起跳跃运动潮流提供物质基础。(*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利用弹簧作蓄能器和动力的袋鼠跳行器,属仿生体育运动器械。人类在作双脚并拢跳跃时,消耗的体能很大,其中很大部分用在落地时使身体减速,由于人类体力不足,所以难以模仿袋鼠跳跃运动。与跳行鞋相比较,本技术具有储蓄能量大,比较实用的特点,且设置平衡把手,平衡性好,双脚并拢跳跃,不易扭伤脚,使用较安全。经过短期的落点、平衡练习即可操纵自如。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人们提供一种作娱乐、代步、体育锻炼用的袋鼠跳行器。本技术由把手、外套筒、蓄能弹簧、弹簧压杆、脚踏、内套筒、靴头组成。本技术的作用原理如下人体骑在本技术袋鼠跳行器作跳行运动,当降落地面时,外套筒向下运动,蓄能弹簧受到压缩,将人体及跳行器的动能转变为弹性势能,当人体运动到向前倾斜一定角度再起跳时,弹簧储蓄的弹性势能释放,推动人体及跳行器向前跳跃运动。在运动过程中,人体只须补充由空气阻力、内摩擦阻力所消耗的能量即可维持袋鼠跳行运动。 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袋鼠跳行器的结构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本技术袋鼠跳行器由把手[1]、外套筒[2]、弹簧压杆[3]、蓄能弹簧[4]及[9]、脚踏[7]、内套筒[8]、靴头[10]组成。把手[1]和弹簧压杆[3]及外套筒[2]通过螺纹连接紧固成一体。弹簧座[5]和弹簧压杆[3]末端的弹簧压头[6]阻止内套筒[8]从外套筒[2]中脱出。脚踏[7]固定在外套筒[2]上。人体骑在本技术袋鼠跳行器作跳行运动降落地面时,人体及把手[1]、外套筒[2]、弹簧压杆[3]向下运动,靴头[10]支撑在地面上,外套筒[2]使蓄能弹簧[4]受到压缩、弹簧压杆[3]使蓄能弹簧[9]受压缩,将人体及跳行器的动能转变为弹性势能,当人体及跳行器继续向前转过一定角度后再起跳时,蓄能弹簧[4]、[9]所储蓄的弹性势能释放,推动人体及跳行器继续向前作跳跃运动。权利要求1.一种由把手、外套筒、弹簧压杆、蓄能弹簧、蓄能弹簧、脚踏、内套筒、靴头组成的袋鼠跳行器,其特征在于把手和弹簧压杆及外套筒螺纹连接紧固成一体,弹簧座和弹簧压杆末端的弹簧压头阻止内套筒从外套筒中脱出,脚踏固定在外套筒上。专利摘要本技术袋鼠跳行器是一种仿生运动器械,其特征在于把手1和弹簧压杆3及外套筒2通过螺纹连接紧固一体,弹簧座5和弹簧压杆末端的弹簧压头6阻止内套筒从外套筒中脱出,脚踏7固定在外套筒2上。本技术结构简单,为掀起跳跃运动潮流提供物质基础。文档编号A63B5/16GK2133324SQ92209909公开日1993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1992年5月11日 优先权日1992年5月11日专利技术者饶德军 申请人:饶德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把手(1)、外套筒(2)、弹簧压杆(3)、蓄能弹簧(4)、蓄能弹簧(9)、脚踏(7)、内套筒(8)、靴头(10)组成的袋鼠跳行器,其特征在于把手(1)和弹簧压杆(3)及外套筒(2)螺纹连接紧固成一体,弹簧座(5)和弹簧压杆(3)末端的弹簧压头(6)阻止内套筒(8)从外套筒(2)中脱出,脚踏(7)固定在外套筒(2)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饶德军
申请(专利权)人:饶德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