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移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889132 阅读:2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4 03:38
本专利公开了一种玉米移苗装置,包括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推拉杆、第一铲板、第二铲板和把手,所述第一铲板横截面呈“V”形,所述第一铲板和第二铲板滑动连接且第一铲板和第二铲板可构成正三棱锥,所述第一连接臂一端与第一铲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臂另一端和把手一端连接,所述把手另一端和第二连接臂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臂另一端设有滑套,所述推拉杆穿过滑套且与滑套滑动连接,所述推拉杆一端与第二铲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臂下部设有两个第一连杆,所述推拉杆下部设有两个第二连杆。本专利申请可以在移苗时省时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玉米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玉米移苗装置

技术介绍

玉米在苗期的时候,往往由于多种原因而发生缺苗现象,这就需要经常进行移苗补苗。传统的补苗器由取土筒,手柄及推卸机构构成,使用时在缺苗处用取土筒打个孔,再利用取土筒从多苗处取苗过来植入孔穴中,最后将取土筒拔出完成操作。采用这种方式完全移苗后,由于苗株所带的土体半径小于空穴半径,苗株所带的土体与外围土体之间存在一个圆柱形的缝隙,该缝隙不容易填充、压实,其阻止了外围土体对苗株的营养及水分供给,同时也造成了苗株根系难以跨越该缝隙面向外围土体进行扩展,进而导致补苗、移苗后的作物缓苗期长,长势差,甚至不能成活,成活率较低。
申请号为201420717289.4专利公开了一种移苗器,该移苗器包括第一铲板、第二铲板、及第三铲板,第一铲板与第二铲板固定连接,第三铲板可上下移动,其位于最下方时与第一铲板及第二铲板构成三棱锥状壳体;手持部分,其由连接臂及把手构成,连接臂另一端与第一铲板及第二铲板上端固定连接;推拉部分,其包括推拉杆、手柄及导向套,推拉杆下端与第三铲板固定连接,导向套经支臂与手持部分固定连接。上述方案虽然可以在移苗时使植株与孔穴接触充分,但是在挖坑时,需要人用很大的力才能将铲板插入坑中,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苗方便且节省人力的玉米移苗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基础方案如下:一种玉米移苗装置,包括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推拉杆、第一铲板、第二铲板和把手,所述第一铲板横截面呈“V”形,所述第一铲板和第二铲板滑动连接且第一铲板和第二铲板可构成正三棱锥,所述第一连接臂一端与第一铲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臂另一端和把手一端连接,所述把手另一端和第二连接臂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臂另一端设有滑套,所述推拉杆穿过滑套且与滑套滑动连接,所述推拉杆一端与第二铲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臂下部设有两个第一连杆,所述推拉杆下部设有两个第二连杆。
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在移苗前,先用脚向下踩第一连杆,使第一铲板插入土中,然后滑动推拉杆,用脚踩第二连杆,使第二铲板也伸入土壤中并与第一铲板合拢,此时第一铲板和第二铲板就围成了一个三棱锥。然后同时拔出第一铲板和第二铲板,就在土壤中挖出了一个三棱锥形的坑。移动推拉杆,使第二铲板与第一铲板分离,即可将里面的泥土倒出。然后重复上述操作,即可挖取一株玉米株苗,然后将玉米株苗放入到之前所挖的坑中就完成了移苗。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通过脚踩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而使第一铲板和第二铲板进入到土壤中,省时省力2、本方案中,第一铲板与第二铲板构成三棱锥形,所以所挖的坑与所挖取的株苗为根部成三棱锥形,不会破坏株苗的根系,在放入株苗时可确保株苗根部与所挖的坑完全接触,使株苗得到充分的水分及营养,提高其成活率。
优选方案一:作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一连接臂为铰接,且所述第一连接臂上设有限位块,第一连杆与第一连接臂为铰接,则在不用时,可转动第一连杆,使第一连杆与第一连接臂平行,方便携带,限位块可限制第一连杆,方便使用。
优选方案二:作为优选方案一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连杆与推拉杆为铰接,且所述推拉杆上设有限位块,第二连杆与推拉杆为铰接,则在不用时,可转动第二连杆,使第二连杆与推拉杆平行,方便携带,限位块可限制第一连杆,方便使用。
优选方案三:作为优选方案二的优选方案,所述推拉板远离第二铲板端设有手柄,在滑动推拉板时用手柄方便操作。
优选方案四:作为优选方案三的优选方案,所述把手与第一连接臂为可拆卸连接,在用第一铲板铲坑时,将把手拆下,方便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玉米移苗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第一连接臂1、第二连接臂2、第一铲板3、第二铲板4、推拉杆5、滑套6、螺钉7、把手8、手柄9、第一连杆10、第二连杆11。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一种玉米移苗装置,包括第一连接臂1、第二连接臂2、推拉杆5、第一铲板3、第二铲板4和把手8,第一铲板3横截面呈“V”形,第一铲板3和第二铲板4滑动连接且第一铲板3和第二铲板4可构成正三棱锥,第一连接臂1一端与第一铲板3连接,第一连接臂1另一端和把手8一端连接,把手8另一端和第二连接臂2一端连接,第二连接臂2另一端设有滑套6,推拉杆5穿过滑套6且与滑套6滑动连接,推拉杆5一端与第二铲板4连接;第一连接臂1下部设有两个第一连杆10,推拉杆5下部设有两个第二连杆11。第一连杆10与第一连接臂1为铰接,且第一连接臂1上设有限位块,第一连杆10与第一连接臂1为铰接,则在不用时,可转动第一连杆10,使第一连杆10与第一连接臂1平行,方便携带,限位块可限制第一连杆10,方便使用。第二连杆11与推拉杆5为铰接,且推拉杆5上设有限位块,第二连杆11与推拉杆5为铰接,则在不用时,可转动第二连杆11,使第二连杆11与推拉杆5平行,方便携带,限位块可限制第一连杆10,方便使用。推拉板远离第二铲板4端设有手柄9,在滑动推拉板时用手柄9方便操作。把手8与第一连接臂1为可拆卸连接,在用第一铲板3铲坑时,将把手8拆下,方便操作。
在移苗前,先用脚向下踩第一连杆10,使第一铲板3插入土中,然后滑动推拉杆5,用脚踩第二连杆11,使第二铲板4也伸入土壤中并与第一铲板3合拢,此时第一铲板3和第二铲板4就围成了一个三棱锥。然后同时拔出第一铲板3和第二铲板4,就在土壤中挖出了一个三棱锥形的坑。移动推拉杆5,使第二铲板4与第一铲板3分离,即可将里面的泥土倒出。然后重复上述操作,即可挖取一株玉米株苗,然后将玉米株苗放入到之前所挖的坑中就完成了移苗。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技术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玉米移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推拉杆、第一铲板、第二铲板和把手,所述第一铲板横截面呈“V”形,所述第一铲板和第二铲板滑动连接且第一铲板和第二铲板可构成正三棱锥,所述第一连接臂一端与第一铲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臂另一端和把手一端连接,所述把手另一端和第二连接臂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臂另一端设有滑套,所述推拉杆穿过滑套且与滑套滑动连接,所述推拉杆一端与第二铲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臂下部设有两个第一连杆,所述推拉杆下部设有两个第二连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玉米移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推拉杆、第一铲板、第二铲板和把手,所述第一铲板横截面呈“V”形,所述第一铲板和第二铲板滑动连接且第一铲板和第二铲板可构成正三棱锥,所述第一连接臂一端与第一铲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臂另一端和把手一端连接,所述把手另一端和第二连接臂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臂另一端设有滑套,所述推拉杆穿过滑套且与滑套滑动连接,所述推拉杆一端与第二铲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臂下部设有两个第一连杆,所述推拉杆下部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世远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长寿区和兴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