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折叠功能的健身器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8873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折叠功能的健身器材,包括前支杆、后支杆、传动机构等。该健身器材具有健身车与骑马健身器的功能,并且可以进行收合,以提供使用者能将该健身器材摆放在更小的收纳空间。(*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涉及一种健身器材,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折叠功能的健身器材
技术介绍
一般常见的健身器材种类很多,大致上可分为两类,第一类如构件简单的哑铃、拉力器、跳绳等,使用方式简单并占用较少空间,但是却有运动过程单调乏味的使用缺点,第二类如构件较多的跑步机、健身车、骑马健身器等,使用起来较有趣且动感十足,所以比较受到人们喜爱,但是却有占用空间较多,价格较高的缺点,而且如果一般家庭中要同时购买健身车与骑马健身器这两项设备,无疑地会使得所剩空间更狭窄,并且也要支出更多的金钱。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同时具有人们喜爱的健身车与骑马健身器功能,并且收纳时能进行折叠以节省空间的具折叠功能的健身器材。于是,本技术具折叠功能的健身器材包含一前支杆、一后支杆、一传动机构、一施力杆、一座杆、一座垫、一滑杆,及一连动单元。该前支杆包括一可撑立于地面的底段、一相反于该底段的顶段,及一形成于该底、顶段之间的中间段。该后支杆包括一可撑立于地面的底段、一相反于该底段的顶段,及一形成于该底、顶段之间的中间段,该前支杆的顶段是枢接于该后支杆的中间段。该传动机构包括一轴设于该前支杆的中间段的阻力轮、一传动该阻力轮并轴设于该前支杆的中间段的传动轮,及二分别连接于该传动轮的轮轴两端的踏杆。该施力杆包括一向上延伸的施力段、一向下延伸的连动段,及一连接于该施力段与连动段之间的枢接段,该枢接段是枢接于该后支杆顶段。该座杆是向后方延伸,其中向前方的一端是枢接于该后支杆的中间段并靠近于该后支杆顶段。该座垫是设置于该座杆顶面。该滑杆其一端是向前枢接于该后支杆的中间段并靠近于该后支杆底段,另一端是向后延伸并设有一滑轮,该滑杆可借由枢转使得该滑轮是顶抵于该座杆底面,以及借由枢转使得该滑轮是顶抵于地面,该滑轮可沿着该座杆的延伸方向滑移于该座杆底面与地面。该连动单元是连结该施力杆的连动段与该滑杆。借此,当使用者想要进行健身车的运动时,可以先乘坐于该座垫,双手向前伸握在该施力杆两边,再将双脚掌放置于踏杆,如此就可以借双脚踩踏的方式来进行健身车运动,而当使用者想进行骑马运动时,则可以用双手往后拉该施力杆往身体方向转,并在同时连动该滑杆向前方旋动,顶抵于该座杆连座垫朝前方仰起,待撑起使用者到适当仰起状态时,则可以渐渐将双手施力放松,让该座杆连座垫向下旋转恢复为原来状态,如此反复操作,就可以使身体连续上下起伏,进而达到骑马运动的健身效果,所以具有能提供作健身车与骑马健身器的功能,最后使用完毕时,则可以借由该连动单元将该前、后支杆靠拢收合,而使得本技术在未使用的状态下只占用最少空间。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附图说明图1是一立体图,说明本技术具折叠功能的健身器材一较佳实施例;图2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上述该较佳实施例中,各组合构件与插销的结构及关连;图3是一示意图,说明上述该较佳实施例中的一使用状态;图4是一类似于图3的示意图,说明上述该较佳实施例中的另一使用状态;图5是一示意图,说明上述该较佳实施例中的一收合状态;图6是一类似于图5的示意图,说明上述该较佳实施例中完全的收合状态。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被详细描述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如图1、2所示,本技术具折叠功能的健身器材的一较佳实施例包含一前支杆10、一后支杆20、一传动机构30、一施力杆40、一座杆50、一座垫60、一滑杆70、一连动单元80、一第一连杆91,及一第二连杆92。该前支杆10包括一可撑立于地面的底段11、一相反于该底段11的顶段12、一形成于该底、顶段11、12之间的中间段13,及一横向固设于该底段11的固定段14。该后支杆20包括一可撑立于地面的底段21、一相反于该底段21的顶段22、一形成于该底、顶段21、22之间的中间段23,及一横向固设于该底段21的固定段24,该前支杆10的顶段12是向后弯伸枢接于该后支杆20的中间段23。该传动机构30包括一轴设于该前支杆10的中间段13的阻力轮31、一传动该阻力轮31并轴设于该前支杆10的中间段13的传动轮32、一连接该阻力轮31与传动轮32的皮带33,及二分别连接于该传动轮32的轮轴两端的踏杆34。该施力杆40包括一向上延伸的施力段41、一向下延伸且与该施力段41夹一钝角的连动段42、一连接于该施力段41与连动段42之间的枢接段43,及二握杆44。该枢接段43是枢接于该后支杆20顶段22,具有二延伸至该施力段41两侧的枢接板431。该施力段41是枢接在所述枢接板431之间,并且是借由一第一插销401穿设于枢接板431与施力段41以达到固定状态。前述握杆44是朝相反方向延伸出该施力段41两侧,且靠近该施力段41顶端。该座杆50是向后方延伸,并包括多数穿设于该座杆50两侧的调整孔51,其中该座杆50向前方的一端是向下弯伸枢接于该后支杆20的中间段23,并且靠近于该后支杆20顶段22。该座垫60是设置于该座杆50顶面,包括二平行延伸于该座杆50两侧且具有一固定孔62的固定板61,所述固定孔62与调整孔51是借由一第二插销601作串连,借此以使得该座垫60能沿着该座杆50向前或向后调整间距,以使得间距能符合使用者的手长范围。该滑杆70的一端是向前枢接于该后支杆20的中间段23并靠近该后支杆20底段21,另一端是向后延伸并设有一滑轮71,该滑杆70包括一贯穿两侧且靠近于该滑轮71的第一连结孔72、一贯穿两侧且靠近于该后支杆20的第二连结孔73,及一位于该第一、二连结孔72、73之间且靠近该第一连结孔72的第三连结孔74。该滑杆70可借由枢转使得该滑轮71是顶抵于该座杆50底面,以及借由枢转使得该滑轮71顶抵地面,该滑轮71可沿着该座杆50的延伸方向滑移于该座杆50底面与地面,当要进行健身运动时,该滑轮71是顶抵于该座杆50底面,该第一连结孔72可插设一第三插销701以使得该滑杆70能维持在固定状态。该连动单元80是连结该施力杆40的连动段42与该滑杆70,该连动单元80包括一连结板81、一设置于该连结板81的定滑轮82及一拉绳83,该连结板81具有一穿孔811,并借由一第四插销801使该穿孔811与该第一连结孔72串连,该拉绳83是穿绕过该定滑轮82并将其两端固定于该施力杆40的连动段42。该第一、二连杆91、92的相邻一端是彼此枢接,相反的两端是分别枢接于该前、后支杆10、20的中间段13、23。配合图3、4所示,借此,当使用者想要进行健身车的运动时,可以先乘坐于该座垫60,双手向前伸握在该施力杆40两边的握杆44,再将双脚掌放置于踏杆34,如此就可以借双脚踩踏的方式来进行健身车运动。而当使用者想进行骑马运动时,则可以用双手往后拉该施力杆40,并在同时连动该滑杆70向前方转动,顶抵于该座杆50连座垫60朝前方仰起,待撑起使用者到适当仰起状态时,则就可以渐渐的将双手施力作放松,让该座杆50连座垫60向下旋转恢复为原来状态,如此反复操作,就可以使身体连续产生上下起伏,进而达到骑马运动的健身效果,所以具有能提供作健身车与骑马健身器的功能。配合图5、6所示,最后,当健身完毕时,使用者就可以先拔开该第三、四插销701、801,将该连结板8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折叠功能的健身器材,包含一前支杆、一后支杆、一传动机构、一施力杆、一座杆、一座垫、一滑杆,及一连动单元,其特征在于:该前支杆包括一可撑立于地面的底段、一相反于该底段的顶段,及一形成于该底、顶段之间的中间段;该后支杆包括 一可撑立于地面的底段、一相反于该底段的顶段,及一形成于该底、顶段之间的中间段,该前支杆的顶段是枢接于该后支杆的中间段;该传动机构包括一轴设于该前支杆的中间段的阻力轮、一传动该阻力轮并轴设于该前支杆的中间段的传动轮,及二分别连接于该传 动轮的轮轴两端的踏杆;该施力杆包括一向上延伸的施力段、一向下延伸的连动段,及一连接于该施力段与连动段之间的枢接段,该枢接段是枢接于该后支杆顶段;该座杆是向后方延伸,其向前方的一端是枢接于该后支杆的中间段并靠近于该后支杆顶段; 该座垫是设置于该座杆顶面;该滑杆的一端是向前枢接于该后支杆的中间段并靠近于该后支杆底段,另一端是向后延伸并设有一滑轮,该滑杆可借由枢转使得该滑轮是顶抵于该座杆底面,以及借由枢转使得该滑轮是顶抵于地面,该滑轮可沿着该座杆的延伸 方向滑移于该座杆底面与地面;及该连动单元是连结该施力杆的连动段与该滑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龙辉
申请(专利权)人:甲顶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