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地挺身握持器结构改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8573 阅读:3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伏地挺身握持器结构改良,其主要包括:一底座及其对枢的一握杆,其中底座及握杆间设有弹性缓冲元件,藉此;使组合后其握杆的握持部可呈腾空状位于底座上平行而设,而杆后则与底座间形成一活动缺口,使其应用持握受力时可随身体起落而产生缓冲弹性的实用结构。(*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伏地挺身握持器结构改良本技术是有关健身运动器材上的改良,其中尤指一种操作上能具有弹性缓冲,使用时可配合身体形起落取得良好舒适调合的伏地挺身握持器结构改良。按,生活条件好营养摄取足够,加上工作又多位在室内定点,使现代人的体型均有发胖倾向,在紧张忙录的工作压力下,一有空闲大多会选择在家饱睡一顿,极少能马上安排规划到户外从事运动,致使一些室内辅助的运动器材因应而生广为大众喜爱,目前市面常见的运动器材种类繁多,有跑步、链肌、按摩或美容瘦身等各式各样分别针对不同训练目标而设的多不胜举,而随消费走向需求不同业内必须争相开发新产品以保持其产品在市场中的占有率。一般平常简单易行的室内运动莫过于伏地挺身,只要有空闲及适当的平地即能实施,但长久来因为没有其它器材辅助,故操作上只能以伏身向地来作起落的动作,运动方式十分固定单调,为此业界开发设计下出现一种全新的辅助器材,其由一形本体的两端底下加设短截横杆,增大底面积以利持稳而组成的一种中段具有拱起握杆的架体,如此使其握杆与地面间具有一腾起的距离,故在使用上除可作为一般伏地挺身握持使外,更可供人以座坐姿撑起当成类似鞍马功能应用,在实用上可具双重选择。唯其结构是固定式其握杆的部份过于生硬没有弹性,在运动上无法提供适当的缓冲,握持时较为生硬没配合人体起落产生舒适调合感,为其最大的缺点。且长久不变的外观造形及单纯供握持的使用功能,于市场上亦不能满足现代消费者在运动上的新鲜感。缘此本创作者仍深入研究,经多方改良试验后,终有本技术的产生。-->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伏地挺身握持器结构改良,其具有在操作上能具有弹性缓冲,使用时可配合身体形起落取得良好舒适调合的优点。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提供一种不用时可折收,而应用时可撑张扩大底面积增加稳度的伏地挺身握持器结构改良。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设的伏地挺身握持器结构改良,其主要包括:一底座及其对枢的一握杆,其中底座及握杆间设有弹性缓冲元件,藉此;使组合后其握杆的握持部可呈腾空状位于底座上平行而设,而杆后则与底座间形成一活动缺口,使其应用持握受力时可随身体起落而产生缓冲弹性。其中,该弹性缓冲元件为一避震器,其由一内设弹簧的唧筒抵住一外突的活杆所构成,其唧筒及活杆两端各设有接孔片;该底座为一工形体,其是一直片的两端延设有短截横片所组成,于底座的直片前端上设有一U形枢接座,枢接座的两侧片上设有枢孔,又直片的中段适当位置亦突设接孔片以配结避震器的唧筒;该握杆是两端设有弯部而中间为直杆的弯管体,前弯部较长端壁设有枢孔以螺栓配结于枢接座上,握杆前弯底部的适当处突设接孔片使与避震器的活杆连结。其中该握杆上套设有软性套体。其中该底座由一基台后枢接两旋臂,再于两旋臂间连设折叶所组成,其基台上设孔供结合握杆,而折叶中段择位配置接孔片组装缓冲元件。为使贵审查委员详细了解本技术的结构组成及其操作兹配合图式说明如后;简单图式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组合图;图3为本技术的组合平面图。图4为本技术的应用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产生缓冲弹性的动作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收折立体外观图。-->图7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撑开立体外观图。如图1、图2及图3所示,本技术所设的伏地挺身握持器结构改良,其主要包括:一底座1及其对枢的一握杆2,及设在底座1及握杆2间的弹性缓冲元件3所组成:其中该弹性缓冲元件3,为一避震器其由一内设弹簧(图未示)的唧筒31抵住一外突的活杆32所构成,其唧筒31及活杆32两端各设有接孔片33、34。该底座1,为一工形体其是一直片11的两端延设有短截横片12所组成,于底座的直片11前端上设有一U形枢接座13,枢接座13的两侧片上设有枢孔,又直片11的中段适当位置亦突设具枢孔的接孔片14使得以螺件52穿锁配结避震器的唧筒31接孔片33。该握杆2,是两端设有弯部21、22而中间为直杆23的弯管体,前弯部21较长端壁设有枢孔24以螺件51配结于枢接座13上,握杆前弯部21底下的适当处突设具枢孔的接孔片25使得以螺件53与避震器的活杆接孔片34连结,实施时为使其握杆2上能取得较舒适趁手的握持感,可于其杆上加套设有软性套体4。藉此;如图3、图4及图5所示,本技术结构组合后,其握杆2的直杆23可呈腾空状位于底座1上与直片11平行而设,而后弯部22则与底座1间形成一活动缺口,在应用上握杆2供握持受力时,即可利用底座1及握杆2间所设的弹性缓冲元件3,而提供适当的缓冲弹性,当身体下压时使避震器的活杆32跟著收缩,而撑起时又能藉反作用力回复,而达到配合身体形起落取得最佳舒适调合的运动节奏。另外,如图6、图7所示,本技术其底座1亦可由一基台15后枢接两旋臂16,再于两旋臂16间连设折叶17来取代,组成时以基台15上设孔供结合握杆2,而折叶17中段择位配置接孔片14组装缓冲元件3,令其结构设成可折收的方式来实施,使不用时可将双臂并拢收合,而用时则打开以增加底面积让运动扶握为稳固。须陈明的是,以上所述结构组合乃为本技术较佳具体的实施例,若依本技术的构想所作的改变,其产生的功能作用,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包含在本创作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伏地挺身握持器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主要包括:一底座及其对枢的一握杆,其中底座及握杆间设有弹性缓冲元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伏地挺身握持器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主要包括:一底座及其对枢的一握杆,其中底座及握杆间设有弹性缓冲元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伏地挺身握持器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弹性缓冲元件为一避震器,其由一内设弹簧的唧筒抵住一外突的活杆所构成,其唧筒及活杆两端各设有接孔片;该底座为一工形体,其是一直片的两端延设有短截横片所组成,于底座的直片前端上设有一U形枢接座,枢接座的两侧片上设有枢孔,又直片的中段适当位置亦突设接孔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一顺
申请(专利权)人:由凸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