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手拨单转调箜篌乐器。包括琴头、琴架、底座和左右数目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的琴弦组成的两排弦列,所述琴头上设有拉弦轴、弦枕、变调器,每根琴弦均一端固定于拉弦轴上,然后依次通过弦枕、变调器延伸至琴架的下端固定,并且在琴架上还设有多个用于撑起每根琴弦的码子,所述变调器为多个,并且每个变调器控制一根琴弦变调。本发明专利技术首先在设置琴弦的独立变调,采用独立的变调器实现,该变调器从结构上能实现每根琴弦在变调过程中音准的高精度;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对一些局部位置进行改进,其中,琴架的结构设计使产品受力均匀,演奏效果最佳,寿命长,底座的设计也使产品稳定性强,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手拨单转调箜篌乐器,属于弹弦乐器领域。
技术介绍
箜篌是十分古老的弹弦乐器,在古代宫廷以及民间均广泛流传,从古代的竖箜篌、卧箜篌、凤首箜篌发展至现代的双排弦箜篌、雁柱箜篌、转调箜篌,在传入时的结构和外貌上均做出突出改进,使箜篌的外观焕然一新,音响效果和演奏手法上也有了长足发展。箜篌有数组弦,音域宽广、音色柔美清澈、表现力强,传统的箜篌一个转调机构控制多根弦一起转调,整个乐器的设计在细节上不规范、不精致,使弹奏者的音乐表演受到一些客观因素而影响专业度表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手拨单转调箜篌乐器,主要解决现有箜篌整个乐器的设计在细节上不规范、不精致,使弹奏者的音乐表演受到一些客观因素而影响专业度表达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手拨单转调箜篌乐器,包括琴头、琴架、底座和左右数目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的琴弦组成的两排弦列,所述琴头上设有拉弦轴、弦枕、变调器,每根琴弦均一端固定于拉弦轴上,然后依次通过弦枕、变调器延伸至琴架的下端固定,并且在琴架上还设有多个用于撑起每根琴弦的码子,所述变调器为多个,并且每个变调器控制一根琴弦变调。具体地,所述变调器包括用于安装在琴头上的变调器底座,通过沉头螺钉
与变调器底座连接并带有手柄的拨盘,设于拨盘上的压弦销和压弦套,以及与压弦销配合实现变调的琴弦定位销,和设于变调器底座上并位于拨盘下方位置的拨盘定位销和拨盘定位套。为了减少磨损,所述拨盘与变调器底座之间还设有拨盘垫圈,沉头螺钉与拨盘之间还设有锥形垫圈。进一步地,所述琴架包括与琴头一端连接的上梁,上端与琴头另一端连接的前梁,与上梁一端连接的并位于上梁下方的后梁,一端与后梁另一端连接、另一端与前梁下端连接的立柱,连接于上梁、后梁、立柱、前梁两侧并由音梁支撑进而组成共鸣箱的两块音板,码子则设于该音板的外壁上,该音板位于两排弦列之间,并且在上端设有音孔板。琴架的结构使整个产品更耐用,寿命更高。根据实际情况中,所述后梁下端还设有下拉板,下拉板上设有多个短臂转轴式平衡板,每个短臂转轴式平衡板两端固定相应位置的两根琴弦并使两根琴弦拉力平衡。为了进一步增加琴架的受力程度,所述后梁采用外凸的弧形结构,使共鸣箱的后下端为外凸弧形结构。所述底座由底座垫板、底座上板、底座环形板、底座下板、组成Y型的3只琴脚组成,其中,3只琴脚分别与底座下板连接,底座上板通过底座环形板与底座下板连接组成内部中空的结构,并通过贯穿底座上板和底座下板的底座螺栓进一步固定,底座上板还与立柱固定,底座垫板设于底座上板和立柱之间。此种底座的结构使琴身受力均匀,使用时,稳定性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首先在设置琴弦的独立变调,采用独立的变调器实现,该变调器从
结构上能实现每根琴弦在变调过程中音准的高精度;另外,本专利技术还对一些局部位置进行改进,其中,琴架的结构设计使产品受力均匀,演奏效果最佳,寿命长,底座的设计也使产品稳定性强,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琴头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A-A剖面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音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B-B剖面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码子的安装示意图。图7为图6的C-C剖面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琴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下拉板的结构示意图一。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下拉板的结构示意图一。图11为图10的F-F剖面图。图12为图9的D-D剖面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变调器的结构示意图一。图14为本专利技术变调器的结构示意图二。图15为本专利技术变调器的结构示意图三。图16为本专利技术变调器的结构示意图四。图17为本专利技术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18为本专利技术码子的剖面图。图19为本专利技术弦枕的剖面图。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部件名称如下:1-琴头,2-琴架,3-底座,4-拉弦轴,5-弦枕,6-变调器,7-木螺钉,8-拨盘,9-拨盘定位套,10-拨盘定位销,11-变调器底座,12-压弦套,13-压弦销,14-琴弦定位销,15-沉头螺钉,16-螺母,17-拨盘垫圈,18-锥形垫圈,19-上梁,20-前梁,21-音孔板,22-音板,23-后梁,24-下拉板,25-立柱,26-木螺钉,27-音梁,28-码子,29-左下拉板,30-中下拉板,31-右下拉板,32-U型块,33-水滴形转轴,34-拉弦螺钉,35-平衡板,36-底座垫板,37-底座上板,38-底座环形板,39-底座下板,40-琴脚,41-码子主体,42-滚轮支架,43-滚轮轴,44-滚轮,45-垫圈,46-定位销,47-粘接剂,48-弦枕主体,49-滚轮,50-沉头螺钉,51-环形垫圈,52-锥形垫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实施例如图1-19所示,手拨单转调箜篌乐器,包括琴头1、琴架2、底座3和左右数目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的琴弦组成的两排弦列,以及设于琴头上的拉弦轴4、弦枕5、变调器6,每根琴弦均一端固定于拉弦轴4上,然后依次通过弦枕5、变调器6延伸至琴架2的下端固定,并且在琴架2上还设有多个用于撑起每根琴弦的码子28。本实施例的琴头采用桐木,在其上设有多排用于安装拉弦轴4、弦枕5的通孔,根据拉弦轴4、弦枕5的安装位置,拉弦轴4位于弦枕5的上方,并且变调器6通过木螺钉7安装于琴头1上并位于弦枕5的下方。由于现有箜篌是由一个变调器变一个音,多用于“1”音,由于箜篌是7声
音阶,数根弦,因此,传统的变调器在变音时,变调器则控制多根弦一起变调,必将存在音准问题,本专利技术则是设置多个独立的能控制每根琴弦变调的变调器6。该变调器的结构为:包括变调器底座11、拨盘8、压弦销13、压弦套12、琴弦定位销14、拨盘定位销10、拨盘定位套9。拨盘8带有手柄,通过沉头螺钉15与变调器底座连接,并通过螺母16固定,压弦销13设于拨盘8上,压弦套12则套接于压弦销13上,琴弦定位销14设于变调器底座11上与压弦销13配合实现变调,拨盘定位销10设于变调器底座11上并位于拨盘下方位置,拨盘定位套9则套接于拨盘定位销10上。拨盘8与变调器底座11之间还设有拨盘垫圈17,沉头螺钉15与拨盘8之间还设有锥形垫圈18。本实施例的琴架2采用桐木,琴架2包括与琴头1一端连接的上梁19,上端与琴头1另一端连接的前梁20,与上梁一端连接的并位于上梁下方的后梁23,一端与后梁另一端连接、另一端与前梁下端连接的立柱25,连接于上梁、后梁、立柱前梁两侧并由音梁27支撑进而组成共鸣箱的两块音板22,码子28则设于该音板的外壁上,该音板位于两排弦列之间,并且在上端设有音孔板21,该音孔板同样位于两排弦列之间,音孔板上设有多个通孔。在后梁23下端还设有下拉板24,在下拉板上设有安装短臂转轴式平衡板的多个通孔,短臂转轴式平衡板用于固定相应位置的两根琴弦并使两根琴弦拉力平衡。短臂转轴式平衡板包括U型块32、水滴形转轴33、拉弦螺钉34、平衡板35,由于该短臂转轴式平衡板的具体结构已在专利号为ZL201420452437.4中公开,为现有技术,因此,不再赘述该结构。下拉板由依次重合连接在一起的左下拉板29、中下拉板30、右下拉板31组成。在本实施例中,底座3由底座垫板36、底座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手拨单转调箜篌乐器,包括琴头(1)、琴架(2)、底座(3)和左右数目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的琴弦组成的两排弦列,其特征在于,所述琴头上设有拉弦轴(4)、弦枕(5)、变调器(6),每根琴弦均一端固定于拉弦轴(4)上,然后依次通过弦枕(5)、变调器(6)延伸至琴架(2)的下端固定,并且在琴架(2)上还设有多个用于撑起每根琴弦的码子(28),所述变调器为多个,并且每个变调器控制一根琴弦变调。
【技术特征摘要】
1.手拨单转调箜篌乐器,包括琴头(1)、琴架(2)、底座(3)和左右数目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的琴弦组成的两排弦列,其特征在于,所述琴头上设有拉弦轴(4)、弦枕(5)、变调器(6),每根琴弦均一端固定于拉弦轴(4)上,然后依次通过弦枕(5)、变调器(6)延伸至琴架(2)的下端固定,并且在琴架(2)上还设有多个用于撑起每根琴弦的码子(28),所述变调器为多个,并且每个变调器控制一根琴弦变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拨单转调箜篌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调器包括用于安装在琴头上的变调器底座(11),通过沉头螺钉(15)与变调器底座连接并带有手柄的拨盘(8),设于拨盘(8)上的压弦销(13)和压弦套(12),以及与压弦销(13)配合实现变调的琴弦定位销(14),和设于变调器底座(11)上并位于拨盘下方位置的拨盘定位销(10)和拨盘定位套(9)。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拨单转调箜篌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拨盘(8)与变调器底座(11)之间还设有拨盘垫圈(17),沉头螺钉(15)与拨盘(8)之间还设有锥形垫圈(18)。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拨单转调箜篌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琴架(2)包括与琴头(1)一端连接的上梁(19),上端与琴头(1)另一端连接的前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岳峰,陈漫丹,杨熙,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新海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