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杆头的配重及吸震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8373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高尔夫杆头的配重及吸震构造,其包含一杆头本体、一固定座、至少一配重块及一弹性体;该杆头本体的背面凹设一容室;该固定座设有至少一螺孔,以螺设结合该配重块,其组合用以调整整体重心位置;该固定座利用该弹性体嵌设于该容室;该固定座及杆头本体由该弹性体适当区隔,以减少击球震动影响该配重块的结合可靠度。(*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尔夫杆头的配重及吸震构造
本技术关于一种高尔夫杆头的配重及吸震构造,特别是关于至少一配重块先结合在一固定座,再接着利用一弹性体与一杆头本体适当形成区隔的高尔夫杆头构造。
技术介绍
习用高尔夫杆头的配重构造,如中国台湾公告第538796号“高尔夫球头的结构改良(一)”新型专利所述,其主要由一底壳及一壳盖结合为一球头。该底壳由金属材质制成,其包含底部、镂空打击面及杆颈,于底部处设一进气孔。该壳盖则由复材料预浸布被覆在该底壳上方,并经该进气孔充气加热成型,以构成该球头的顶部。该底壳另焊接结合经锻造制成的一打击面板,而底部的进气孔则可形成螺纹,以螺设结合一配重块。该球头藉由多片结合方式使该打击面板具有较佳弹性变形能力。同时,该配重块可相对降低该球头的整体重心位置,以增加高尔夫球杆的挥杆重量及延长其惯性矩,进而提升击球性能。虽然上述球头的进气孔形成螺纹可供选择组装不同重量的配重块,但由于该配重块直接螺设结合在由金属制成的底壳底部,且在构造上缺乏适当吸震构造,因此在长期击球后,该配重块极易震动松脱。结果,不但影响该配重块与进气孔的螺设结合可靠度,同时也影响高尔夫杆头的实际使用品质。基于上述因素,其确实仍有必要进一步加以改良上述高尔夫杆头的配重构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尔夫杆头的配重及吸震构造,其将-->至少一配重块先螺设于一固定座,再利用一弹性体嵌设于一杆头本体上,而使本技术具有提升吸震效果及确保结合可靠度的功效。本技术的次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尔夫杆头的配重及吸震构造,其中一固定座利用螺设方式选择结合适当的配重块,而使本技术具有增加配重裕度的功效。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尔夫杆头的配重及吸震构造,其中一杆头本体的背部形成一容室及一背穴,其裸露一打击面板的背面,且该打击面板适当控制厚度,而使本技术具有扩大弹性变形甜蜜区的功效。本技术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尔夫杆头的配重及吸震构造,其中一杆头本体的背部形成一容室,并由该容室延伸一环槽,该容室及环槽可灌注一弹性体,而使本技术具有提升吸震效果的功效。本技术的高尔夫杆头的配重及吸震构造,其包含一杆头本体、一固定座、至少一配重块及一弹性体;该杆头本体的背面凹设一容室;该固定座设有至少一螺孔,以螺设结合该配重块,其组合用以调整整体重心位置;该固定座利用该弹性体嵌设于该容室;该固定座及杆头本体由该弹性体适当区隔,以减少击球震动影响该配重块的结合可靠度。进一步,该杆头本体的背面另包含一背穴,该背穴及容室分置于该杆头本体的背面的上、下半部。该容室另延伸形成一环槽,该环槽环绕于该背穴的四周,并适当区隔于该背穴;该弹性体对应该环槽另形成一环圈,该容室及环槽共同容设该弹性体及环圈。该容室裸露该打击面板的背面,以降低该打击面板的厚度,以增大该打击面板的甜蜜区。该背穴裸露该打击面板的背面,以降低该打击面板的厚度,以增大该打击面板的甜蜜区。该固定座的底部另延伸形成一凸缘,以确保该固定座稳固卡掣在该弹性-->体内。该容室的底部周缘另形成一卡槽,以确保该弹性体稳固卡掣在该容室内。该固定座的螺孔贯穿该固定座的上、下表面。该固定座的螺孔仅贯穿该固定座的上表面,而形成盲孔状。根据上述方案,本技术为改良上述习用结构的缺点,其将至少一配重块螺设于一固定座,该固定座再利用一弹性体嵌设于一杆头本体上。由于该弹性体区隔该配重块及杆头本体,且能吸收击球震动,因此该配重块不受击球震动影响,而不会造成松脱。藉此,本技术确实能兼具增加配重裕度、提升吸震效果及确保结合可靠度的功效。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高尔夫杆头的配重及吸震构造的分解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高尔夫杆头的配重及吸震构造的组合后视图。图3为本技术沿图2中3-3线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高尔夫杆头的配重及吸震构造的组合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高尔夫杆头的配重及吸震构造的组合后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  ……杆头本体     11……打击面板       12 ……套管13 ……背穴         14……容室           141……卡槽142……环槽         2 ……固定座         21 ……螺孔22 ……凸缘         3 ……配重块         4  ……弹性体41 ……环圈-->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的高尔夫杆头的配重及吸震构造包含一杆头本体1、一固定座2、至少一配重块3及一弹性体4。该杆头本体1通常由金属制成,本技术特别适用于小铁头(iron head)高尔夫球杆,其设有一打击面板11、一套管12、一背穴13及一容室14。该打击面板11形成于该杆头本体1的正面,其用以打击高尔夫球。该套管12形成于该打击面板11的一侧,其用以套设高尔夫球杆的杆体。该背穴13及容室14分别凹设于该杆头本体1背面的上半部及下半部,其底部皆裸露该打击面板11的背面。藉此,该打击面板11可适当调整降低厚度至1mm至5mm之间,较佳是在2mm左右,以形成较大的甜蜜区(sweet spot),也即具有较佳弹性变形能力。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的固定座2设有至少一螺孔21,且该固定座2的底部另适当延伸形成一凸缘22。该螺孔21可贯穿该固定座2的上、下表面,且设有内螺纹,而该配重块3对应设有外螺纹,因此该配重块3可螺设结合于该螺孔21。依产品需求,该螺孔21也可选择螺设结合不同重量或规格的配重块3,以调整高尔夫杆头的整体重心至一适当位置,以供增加高尔夫球杆的挥杆重量及延长其惯性矩,进而提升整体击球性能。在组装时,该固定座2利用该弹性体4容设结合在该杆头本体1的容室14内。该弹性体4可预制成形,或也可直接由弹性材质灌注成形在该容室14内。在组装后,该固定座2的凸缘22稳固的卡掣在该弹性体4内,因而限制该固定座2不可脱离。再者,由于该弹性体4具有吸震效果,其阻绝该打击面板11击球时所产生的击球震动,因此该固定座2及配重块3的螺设关系不受影响,故可确保其结合可靠度。参照图4所示,其揭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高尔夫杆头的配重及吸震构造。相较于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的固定座2的螺孔21形成盲孔状,也即,仅贯穿该固定座2的上表面,而不贯穿该固定座2的下表面。同时,该容室14的底部周缘进一步形成一卡槽141。藉此,当选用灌注方式形成该弹性体4时,该弹性材料不会由该固定座2的下表面溢入该螺孔21内,同时该卡-->槽141也可确保该弹性体4成形后不致脱离该容室14,因而确保其结合可靠度。参照图5所示,其揭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高尔夫杆头的配重及吸震构造。相较于第一实施例,第三实施例的容室14延伸形成一环槽142。该环槽142环绕于该背穴13的四周,与该背穴13有所区隔,但不连通于该背穴13。该弹性体4对应该环槽142形成一环圈41,该容室14及环槽142可共同容设该弹性体4及环圈41。藉此,该弹性体4具有更佳的结合可靠度,同时也可有效的吸收该打击面板11四周的击球震动,进而增加高尔夫球杆的握持舒适度。如上所述,相较于习用高尔夫杆头的配重构造无法在配重块及杆头本体之间提供吸震缓冲构造,而影响配重块的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尔夫杆头的配重及吸震构造,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杆头本体,其设有一打击面板、一套管及一容室,该容室形成在背面适当位置;一固定座,其设有至少一螺孔,该螺孔具有内螺纹;至少一配重块,其具有外螺纹,并螺设结合于该固定座的螺孔,该配重块及固定座的组合用以调整整体重心位置;一弹性体,其用以将该固定座嵌设于该容室,并适当区隔该固定座及杆头本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尔夫杆头的配重及吸震构造,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杆头本体,其设有一打击面板、一套管及一容室,该容室形成在背面适当位置;一固定座,其设有至少一螺孔,该螺孔具有内螺纹;至少一配重块,其具有外螺纹,并螺设结合于该固定座的螺孔,该配重块及固定座的组合用以调整整体重心位置;一弹性体,其用以将该固定座嵌设于该容室,并适当区隔该固定座及杆头本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尔夫杆头的配重及吸震构造,其特征在于,该杆头本体的背面另包含一背穴,该背穴及容室分置于该杆头本体的背面的上、下半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尔夫杆头的配重及吸震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容室另延伸形成一环槽,该环槽环绕于该背穴的四周,并适当区隔于该背穴;该弹性体对应该环槽另形成一环圈,该容室及环槽共同容设该弹性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丽仰李正一赖建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普思新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