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差轨道及转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882773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3 14:40
一种交差轨道(1),具备:两条正线轨道(2A、2B),供车辆(100)行驶;一对第一引导部(4),其设置于这些正线轨道(2A、2B),并且在这些正线轨道的外侧对车辆(100)的两侧部的一对第一引导轮(111)进行引导;渡线轨道(3),其设置由一对而在正线轨道(2A、2B)之间彼此交差,使车辆(100)能够在正线轨道之间往复;第二引导部(5),其分别设置在这些渡线轨道(3)的内侧,对在车辆(100)的下部设置的第二引导轮(112)进行引导;分支部(6),其能够使车辆(100)的方向分支为沿着正线轨道(2A、2B)的方向和沿着渡线轨道(3)的方向;转换装置(7),其设置于渡线轨道(3)中的第二引导部(5)彼此的交差区域,选择性地转换沿着一个第二引导部(5)的方向和沿着另一第二引导部(5)的方向,能够在任一方向上引导第二引导轮(11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供车辆在两条正线轨道之间行驶的交差轨道以及在交差轨道上设置的转换装置。本申请基于2014年2月27日申请的(日本)特愿2014-036261号主张优先权,在此引用其内容。
技术介绍
作为公共汽车、铁路之外的新的交通方式,公知利用由橡胶轮等构成的行驶轮在轨道上行驶的轨道交通系统。这样的轨道交通系统一般被称为新交通系统、AGT(Automated Guideway Transit:自动导轨系统)、APM(Automated People Mover:旅客捷运系统)。在这种轨道交通系统中,通过使在车辆上设置的引导轮与沿着轨道设置的导轨接触而滚动,从而能够在轨道上引导车辆。然而,在上述轨道交通系统中,为使车辆能够同时在两个不同的方向上行驶,通过并排设置两条正线轨道而成为复线。此外,在一部分区间,设有使车辆能够在两条正线轨道之间往复的渡线轨道和使车辆能够选择性地在该渡线轨道和正线轨道上行驶的分支器。在这里,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设有这样的渡线轨道(过渡行驶路)及分支器(转换机构)的轨道。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6431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但是,对于使用例如专利文献1所述的渡线轨道的分支区间,只有在车辆的行驶方向为一个方向的情况下,车辆能够从一条正线轨道移动到另一正
线轨道。因此,在车辆在正线轨道上从任一方向驶来的情况下,为使车辆在正线轨道之间移动,需要在两个部位设置使用渡线轨道的分支区间,车辆在正线轨道之间移动的区间,即分支区间变长。而且,如果分支区间变长,轨道整体的占据范围变大,在城市内引入新的轨道交通系统时可能会产生不便。本专利技术是考虑这样的情况而做出的,提供了一种能够以简易的结构实现分支区间的缩短的交差轨道及在交差轨道上设置的转换装置。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即,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形态的交差轨道具备:两条正线轨道,供车辆行驶;一对第一引导部,其设置于两条所述正线轨道,并且在两条所述正线轨道的外侧对所述车辆的两侧部的一对第一引导轮进行引导;渡线轨道,其设置有一对而在两条所述正线轨道之间彼此交差,使车辆能够在这两条正线轨道之间往复;第二引导部,其分别设置在一对所述渡线轨道的内侧,对在所述车辆的下部设置的第二引导轮进行引导;分支部,其设置于所述正线轨道,能够使所述车辆的方向分支为沿着该正线轨道的方向和沿着所述渡线轨道的方向;转换装置,其设置于一对所述渡线轨道中的所述第二引导部彼此的交差区域,选择性地转换沿着一个第二引导部的方向和沿着另一第二引导部的方向,能够在任一方向上引导所述第二引导轮。根据这样的交差轨道,在正线轨道上,采用利用第一引导部对车辆进行引导的所谓的侧方引导式,在渡线轨道上,采用利用第二引导部对车辆进行引导的所谓的中心引导式。因此,与在渡线轨道上也采用侧方引导式的情况不同,能够削减用于使车辆从一方的第一引导部过渡到另一方的第一引导部而设置的重叠的区间。另外,在正线轨道上以侧方引导式对车辆进行引导,因此能够实现稳定且高速的行驶。在这里,为了实现以中心引导式高速行驶时的稳定化,需要将引导部分设置在高的位置,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正线轨道和车辆的构造变得更为复杂,成本的上升不可避免。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在正线轨道上采用侧方引导式,能够兼顾高速行驶的稳定性和成本的抑制。另外,在渡线轨道中的第二引导部彼此的交差区域设置转换装置,仅使该转换装置动作就能够使车辆以中心引导式行驶。即,即使在采用以交差的方式设置渡线轨道的X分支的情况下,也不需要使渡线轨道整体进行转换动
作来选择车辆的行驶方向。因此,不需要假设在使渡线轨道整体转换的情况下那样的、能够支承车辆的重量等的大型的机构。由此,能够将设备的大小抑制在最小限度而抑制成本上升,并且通过采用X分支来实现分支区间的缩短。另外,上述转换装置可以具备:旋转主体部,其设置为以通过所述交差区域的中心部的轴为旋转中心轴,能够沿着所述渡线轨道的上表面旋转而使所述第二引导轮能够通过,并且形成有从所述渡线轨道的宽度方向两侧引导该第二引导轮的引导槽部;驱动部,其驱动所述旋转主体部而使其旋转。通过设置这样的转换装置,驱动旋转主体部使其旋转来选择车辆的行驶方向。即,由于使旋转主体部在渡线轨道的轨道面上动作,因此不需要在渡线轨道的下方配置转换装置的构成部件。因此,不需要将渡线轨道设置在更高的位置,能够抑制渡线轨道的支柱的长度,进而抑制建造支柱所需的材料(混凝土、钢材等)的量,实现成本的抑制。另外,由于在旋转主体部上形成有从宽度方向对第二引导轮进行引导的引导槽部,因此能够抑制车辆向渡线轨道的宽度方向的摆动行驶而确保前进路线,实现乘坐舒适性的提高。另外,在上述的转换装置中,所述驱动部可以具有:杆部,其配置为在与所述旋转中心轴交差的方向上能够进退,并且在一端设有齿条;连杆部,其具备与所述齿条啮合,并且以与所述旋转中心轴平行的轴线为中心与所述杆部的进退对应地旋转的小齿轮,伴随着该小齿轮的旋转而使所述旋转主体部旋转。通过在转换装置中采用这样的驱动部,通过使用杆部的直线运动机构使旋转主体部旋转。因此,能够在沿着渡线轨道的轨道面的平面上设置使杆部进退的机构。由此,不需要在渡线轨道的下方设置使杆部进退的机构,因此不需要将渡线轨道设置在更高的位置。其结果是,能够抑制渡线轨道的支柱的长度,进而抑制建造支柱所需的材料(混凝土、钢材等)的量。另外,旋转主体部不直接旋转,而是经由连杆部旋转,因此能够吸收齿条及小齿轮处的齿隙、杆部的热伸缩的影响造成的旋转主体部的位置偏差。因此,不使用额外的限位机构等,就能够提高旋转主体部的定位精度,使车辆能够顺畅地在渡线轨道上行驶。另外,通过利用连杆部使旋转主体部间接地旋转,使载荷不从车辆直接
作用于使杆部进退的机构,能够使驱动部的耐久性提高。另外,作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形态的转换装置设置在交叉轨道上,该交叉轨道具备:两条正线轨道,其供车辆行驶;一对第一引导部,其设置于两条所述正线轨道,对所述车辆的第一引导轮进行引导;渡线轨道,其设置有一对而在两条所述正线轨道之间彼此交差而使车辆能够在这两条正线轨道之间往复;第二引导部,其分别设置在一对所述渡线轨道的内侧而对在所述车辆的下部设置的第二引导轮进行引导;分支部,其设置于所述正线轨道,能够使所述车辆的方向分支为沿着该正线轨道的方向和沿着所述渡线轨道的方向;该转换装置设置于一对所述渡线轨道中的所述第二引导部彼此的交差区域,选择性地转换沿着一个第二引导部的方向和另一第二引导部的方向,能够在任一方向上引导所述第二引导轮。根据这样的转换装置,在渡线轨道中的第二引导部彼此的交差区域设置转换装置,仅使该交差区域动作就能够使车辆以中心引导式行驶。因此,不再需要假设在使渡线轨道整体进行转换的情况下的那样、能够支承车辆的重量等的大型的机构。因此,能够将设备的大小抑制在最小限度,能够抑制成本上升。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上述交差轨道及转换装置,通过在渡线轨道的交差区域设置转换装置,能够以简易的构造实现分支区间的缩短。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交差轨道的俯视图。图2是表示在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交差轨道的正线轨道上行驶中的车辆的正视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交差轨道,其特征在于,具备:两条正线轨道,其供车辆行驶;一对第一引导部,其设置于两条所述正线轨道,并且在两条所述正线轨道的外侧对所述车辆的两侧部的一对第一引导轮进行引导;渡线轨道,其设置有一对而在两条所述正线轨道之间彼此交差,使车辆能够在这两条正线轨道之间往复;第二引导部,其分别设置在一对所述渡线轨道的内侧,对在所述车辆的下部设置的第二引导轮进行引导;分支部,其设置于所述正线轨道,能够使所述车辆的方向分支为沿着该正线轨道的方向和沿着所述渡线轨道的方向;转换装置,其设置于一对所述渡线轨道中的所述第二引导部彼此的交差区域,选择性地转换沿着一个第二引导部的方向和沿着另一第二引导部的方向,能够在任一方向上引导所述第二引导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2.27 JP 2014-0362611.一种交差轨道,其特征在于,具备:两条正线轨道,其供车辆行驶;一对第一引导部,其设置于两条所述正线轨道,并且在两条所述正线轨道的外侧对所述车辆的两侧部的一对第一引导轮进行引导;渡线轨道,其设置有一对而在两条所述正线轨道之间彼此交差,使车辆能够在这两条正线轨道之间往复;第二引导部,其分别设置在一对所述渡线轨道的内侧,对在所述车辆的下部设置的第二引导轮进行引导;分支部,其设置于所述正线轨道,能够使所述车辆的方向分支为沿着该正线轨道的方向和沿着所述渡线轨道的方向;转换装置,其设置于一对所述渡线轨道中的所述第二引导部彼此的交差区域,选择性地转换沿着一个第二引导部的方向和沿着另一第二引导部的方向,能够在任一方向上引导所述第二引导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差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装置具备:旋转主体部,其设置为以通过所述交差区域的中心部的轴为旋转中心轴,能够沿着所述渡线轨道的上表面旋转而使所述第二引导轮能够通过,并且形成有从所述渡线轨道的宽度方向两侧引导该第二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村瀬耕作冈野英介土井裕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