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供进行多种运动方式的运动器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8017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供进行多种运动方式的运动器材,其包含有:一架体,可稳固架设在一平面上;架体具有分别位于左右二侧的二侧柱;二侧柱之间设置一座椅;二导引组件,分别设置在二侧柱上,且可定位于侧柱上的预定高度;一阻力装置,包含有一阻力产生单元、一缆绳系统及至少一捉握件,阻力产生单元设置在架体上,缆绳系统与阻力产生单元连接,并且具有二拉引端,二拉引端分别牵引至二导引组件的位置,与捉握件接合;其中架体的二侧柱,由上往下呈现由内侧分别往左右二外侧倾斜、并且由后方往前方倾斜的形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供使用者采用多种姿势进行多样化的运动,且能够快速、省力地设定座椅的状态,而不必将座椅搬离或拆离主架体,使用便利,且可降低制造成本,缩小体积。(*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供进行多种运动方式的运动器材
本技术涉及一种运动器材,特别是指一种架体具有左右二侧柱、并且可供进行多种运动方式的运动器材。
技术介绍
在习知的「无氧(代谢)类」运动健身器材当中,某些机型仅提供一种特定的运动方式,例如「胸部推举(chest press)」、「肩部推举(shoulder press)」、「背部伸展(back extension)」……等,相对地,某些机型则可提供多种运动方式,让使用者能选择锻炼不同的肌肉群。以一般较常见的「多功能重量训练机」为例,典型机构之一是以一缆绳系统连接一重量单元,而且缆绳系统具有位置各异的复数拉引端,及/或拉引端可改变位置,让使用者能以多种姿势去拉引缆绳,通过克服重量单元的阻力来达到锻炼效果,例如美国第4257590号、第4603855号、第6565490号等专利案所揭露的技术。习知的前述多功能运动器材具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如果机台设有用以供使用者坐下、躺下的座椅,则使用方式即局限在以坐姿、躺姿进行的运动(因为前述座椅会成为其他运动的阻碍);反之,如果机台没有设计座椅,则使用方式便局限在以站姿、反复蹲立、坐在地上等其他姿势进行的运动。到目前为止,相关课题的解决方式如前述第4257590号美国专利案中所示,将座椅设计成与机台主架体分离的形式,当要以坐姿或躺姿进行运动时,必须将座椅安置或安装在适当位置以供使用者坐下、躺下,而要进行其他运动时,则必须将座椅搬离或拆离主架体,以免妨碍运动进行。不过,上述解决方案并不理想,最明显的,当使用者要变换运动方式时,拆装、搬动座椅较为麻烦费事,并可能因此降低变换运动方式的意愿。此外,在不需要使用座椅时,搁置到一旁的座椅也显得碍事。再如前述第4603855号、第6565490号美国专利案所示,现今许多「多功能重量训练机」的架体都设有左右二侧柱,各侧柱上设有一用于导引缆绳拉出位置的导引组件,将导引组件设定在不同高度,使用者即可进行不同形态的重量训练。举例而言,如果使用者背对架体坐在二侧柱之间,则将导引组件定位在肩膀高度或膝部高度时,即可分别进行胸部推举(chest press)及二头肌弯曲(biceps curl)运动(注:仅分别举一典型运动)。然而,由于在习知结构中,前述二侧柱大多是垂直-->于地面的,因此,缆绳的左右二拉引端的水平距离在各种高度下均保持不变,造成使用者在进行上述两种运动时,双手捉握位置的间距是相同的,这样并不符合上述运动的人体工学,而且,在进行胸部推举(chest press)运动时,手肘有碰撞到侧柱的危险,以上种种都会让使用者的运动较不自然,甚至可能产生运动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供进行多种运动方式的运动器材,其可以让使用者以较符合人体工学的姿势进行运动,而且手肘较不会与器材架体产生碰撞,运动时较为自然舒适。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供进行多种运动方式的运动器材,其可以让使用者以各种自然舒适、不受阻碍的姿势(包含坐姿及非坐姿)进行多样化的运动方式,而且,使用者能够快速、省力地设定运动器材当中的座椅的使用或不使用状态。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可供进行多种运动方式的运动器材,其包含有一架体,可稳固架设在一平面上;所述架体具有分别位于左右二侧的二侧柱;所述二侧柱之间设置一座椅;二导引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二侧柱上,且可定位于所述侧柱上的预定高度;一阻力装置,包含有一阻力产生单元、一缆绳系统及至少一捉握件,所述阻力产生单元设置在所述架体上,所述缆绳系统与所述阻力产生单元连接,并且具有二拉引端,所述二拉引端分别牵引至所述二导引组件的位置,与所述捉握件接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的二侧柱,由上往下呈现由内侧分别往左右二外侧倾斜、并且由后方往前方倾斜的形态。所述架体的二侧柱之间还设有一靠背,所述靠背与所述侧柱平行。所述二侧柱之间定义有一运动空间;所述座椅以可在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之间活动的方式设在所述架体上,所述座椅的第一位置位于所述运动空间内;所述座椅的第二位置适度离开所述运动空间。所述座椅以可转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架体上,且转轴垂直于所述平面。所述座椅以可转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架体上,且转轴平行于所述平面。所述座椅以可滑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架体上,且滑动路径平行于所述平面。所述座椅可被定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并可依使用者的操作解除定位状态。所述架体与所述座椅其中一个设有一可活动的插销,另一个设有二对正孔,当所述座椅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插销可插入其中一所述对正孔,当所述座椅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插销可插入另一所述对正孔。-->所述座椅以可与所述架体分离的方式,设置在所述二侧柱之间。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可供使用者采用坐姿、站姿等多种自然舒适、不受阻碍的姿势进行多样化的运动,且能够快速、省力地设定座椅的使用或不使用状态,而不必将座椅搬离或拆离主架体,使用便利。2、本技术由于架体中的侧柱由上往下呈现由内侧往外侧倾斜、并且由后方往前方倾斜的形态,可以兼顾使用者进行胸部推举(chest press)及二头肌弯曲(biceps curl)两种运动(或预备姿势雷同的运动)时的舒适性。即,侧柱的倾斜方式,可以使胸部推举(chest press)及二头肌弯曲(biceps curl)运动的预备姿势特别是双手捉握位置的高度、间距、以及与躯干的相对关系都符合人体工学,身体各部位不会有勉强伸张(因为捉握件距离太远)、或是要刻意退缩(担心碰撞到侧柱)的感觉,使得运动时的动作舒适自然,也比较不会产生运动伤害。3、本技术中的座椅即使在不使用状态下,依然是装配在运动器材上,不会去占用其他空间而妨碍到他人。4、本技术可以降低运动器材的制造成本,并且让运动器材外型更为简洁、重量更轻、占用体积更少。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正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左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的捉握件的一种可能实施形态;图6显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的座椅组结构,其中座椅定位在第一位置;图7是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其中座椅定位在第二位置;图8显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的靠背组结构;图9显示一使用者利用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采取坐姿进行胸部推举(chestpress)运动时的侧视图;图10是图9所示状态的正视图;图11显示一使用者利用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采取坐姿进行二头肌弯曲(bicepscurl)运动时的侧视图;图12是图11所示状态的正视图;图13显示一使用者利用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采取站姿进行二头肌弯曲(bicepscurl)运动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结构及特点,现举以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说明下。如图1~图4所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为一种重量训练机10,其大体上由一架体20、二导引组件30、一阻力装置40、一座椅组50以及一靠背组60所构成。架体20可稳固地架设在一平面(例如地面)上,作为其他部件的装设支撑。本实施例的架体20是由若干金属管材固接而成,主要包含有可平置于地面的一底部21、由底部往上延伸的一中柱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供进行多种运动方式的运动器材,其包含有:    一架体,可稳固架设在一平面上;所述架体具有分别位于左右二侧的二侧柱;所述二侧柱之间设置一座椅;    二导引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二侧柱上,且可定位于所述侧柱上的预定高度;    一阻力装置,包含有一阻力产生单元、一缆绳系统及至少一捉握件,所述阻力产生单元设置在所述架体上,所述缆绳系统与所述阻力产生单元连接,并且具有二拉引端,所述二拉引端分别牵引至所述二导引组件的位置,与所述捉握件接合;    其特征在于:    所述架体的二侧柱,由上往下呈现由内侧分别往左右二外侧倾斜、并且由后方往前方倾斜的形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供进行多种运动方式的运动器材,其包含有:一架体,可稳固架设在一平面上;所述架体具有分别位于左右二侧的二侧柱;所述二侧柱之间设置一座椅;二导引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二侧柱上,且可定位于所述侧柱上的预定高度;一阻力装置,包含有一阻力产生单元、一缆绳系统及至少一捉握件,所述阻力产生单元设置在所述架体上,所述缆绳系统与所述阻力产生单元连接,并且具有二拉引端,所述二拉引端分别牵引至所述二导引组件的位置,与所述捉握件接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的二侧柱,由上往下呈现由内侧分别往左右二外侧倾斜、并且由后方往前方倾斜的形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供进行多种运动方式的运动器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的二侧柱之间还设有一靠背,所述靠背与所述侧柱平行。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供进行多种运动方式的运动器材,其特征在于:所述二侧柱之间定义有一运动空间;所述座椅以可在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之间活动的方式设在所述架体上,所述座椅的第一位置位于所述运动空间内;所述座椅的第二位置适度离开所述运动空间。4、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丹芬克林特麦尔斯
申请(专利权)人:乔山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