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形弹簧腕力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7903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U”形弹簧腕力器,主要构成是一被弯成“U”形的弯力弹簧两端连接有一把手,在“U”形弹簧的近把手端套有一环形片状带。练屈腕时,手握把手环形片状带置于腕关节的背面,而“U”形弹簧的底部贴在前臂的前面用力屈腕弯曲“U”形弹簧的两体部。练伸腔时,手握把手环形片状带置于腕关节的前面而“U”形弹簧的底部贴在前臂的背面,用力伸腕弯曲“U”形弹簧的两体部。它有结构简单、美观及实用的特点。(*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U”形弹簧腕力器。腕部肌力在日常工作及体育运动中都显得非常重要,特别是球类运动员,如羽毛球、乒乓球及蓝球等项目的运动员,当击球或投蓝时,都是主要靠腕部的力量,人们平时可通过哑铃、拉力器等健身器材来锻炼腕力,但由于它们不是专用的锻炼腕力器材而效果不佳,当然,现已有一种还未被普遍使用的专用器材“腕力器”,它的主要构成是由一通过两条系带固定在前臂背侧的支架上连接有一活动杆,活动杆的前段连接一把手面后段套有一压力弹簧,通过手握把手反复用力作屈腕运动,拉动活动杆面压缩其后端套有的压力弹簧,这样就达到锻炼前臂肌肉增加腕力的目的。上述的“腕力器”结构复杂,使用时须先将支架固定在前臂上而显得使用不方便,且只能作屈腕而不能作伸腕的运动,外形不规则也不便携带。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携带,使用方便而效果确实的“U”形弹簧腕力器,其结构及工作原理与上述的“腕力器”不同,下面通过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描述。附图是本技术的立体图。参阅附图,一无作用力情况下呈直形的弯力弹簧(10)被弯成“U”形,形成有其一底部(11),两体部(12),其两端(13)连接有一把手(14),面在两体部(12)之间套有一环形片状带(15),由于两体部(12)弹簧有螺纹的表面及有向外的弹力,环形片状带(15)不易移动,但如果压缩两体部(12)弹簧使它们相互靠拢,就可移动环形片状带(15)而调节它与把手(14)间的距离。弯力弹簧(10)的两端(13)直径缩小,这主要是方便其与把手(14)的两端连接孔(16)连接,而且连接孔(16)孔壁上有与弯力弹簧(10)两端(13)表面螺纹相匹配的螺母纹(图中无画-->出),孔径与其直径也匹配,使弯力弹簧(10)的两端(13)能旋入连接孔(16)内与其连接,这种连接方式比它们之间紧套连接更方便可靠。根据“U”形弹簧腕力器的大中小型号,选用弹簧钢丝φ2.6mm~4mm,弯力弹簧(10)φ18mm~25mm。环形片状带(15)可选用皮带或织物带制造其长度以套在两体部(12)弹簧上时能使两体部(12)弹簧平行或接近平行为佳,它本身也平行或接近平行于把手(14),它们的中心间距6cm~10cm为宜。若在弯力弹簧(10)或(及)把手(14)上套有软性管形泡沫塑料套(图中未画出),“U”形弹簧腕力器将更美观。使用时更有舒适感,而另一种经济的方法是将弯力弹簧(10)套上一管形布套(图中未画出),以减轻使用时弯力弹簧(10)的底部(11)在前臂皮肤上的少许移动而引起的局部不适感。在作屈腕锻炼时,掌指在环形片状带(15)与弯力弹簧(10)的底部(11)之间的空隙从上向下伸入向前握住把手(14),这时,环形片状带(15)压在腕关节的背面,弯力弹簧(10)的底部(11)则贴在前臂的前面,而腕关节则处于背伸位(更利于增大屈腕锻炼的活动范围)用力屈腕,就能将弯力弹簧(10)的两体部(12)向前弯曲(象臂力器弹簧一样弯曲),停止用力后,“U”形弹簧腕力器就回复原样。反复锻炼就能增强屈腕肌力。作伸腕锻炼时,掌指在环形片状带(15)与弯力弹簧(10)的底部(11)之间的空隙从下向上伸入向前握住把手(14),这时环形片状带(15)托着腕关节的前面,弯力弹簧(10)的底部(11)则贴在前臂的背面,而腕关节则处于前屈位(更利于增大伸腕锻炼的活动范围),用力伸腕,就能将弯力弹簧(10)的两体部(12)向背弯曲(象臂力器-->弹簧一样弯曲),停止用力后,“U”形弹簧腕力器就回复原样。反复锻炼就能增强伸腕肌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U”形弹簧腕力器,其特征是具有一弯成“U”形的弯力弹簧(10),“U”形弯力弹簧(10)的两端(13)连接有一把手(14),在弯力弹簧(10)的两体部(12)之间套有一环形片状带(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U”形弹簧腕力器,其特征是具有一弯成“U”形的弯力弹簧(10),“U”形弯力弹簧(10)的两端(13)连接有一把手(14),在弯力弹簧(10)的两体部(12)之间套有一环形片状带(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形弹簧腕力器,其特征是“U”形弯力弹簧(10)的两端(13)直径缩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形弹簧腕力器,其特征是把手(14)两端的连接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永铵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石碣水南合成五金弹簧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相关技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