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焚烧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77025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2 14: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垃圾焚烧炉,属于炉具技术领域,并包括炉体、风机、进料斗、换热粉尘处理器和凹盘粉尘处理器;所述进料斗与所述风机的进气口连通,所述风机的排气口与所述炉体连通;所述进料斗与所述炉体连通,形成向所述炉体供应垃圾的通道;所述换热粉尘处理器及所述凹盘粉尘处理器设置在所述炉体内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风机从所述进料斗吸风进入炉体,并在炉体内部设置有换热粉尘处理器及凹盘粉尘处理器用于处理随火焰气流上升的不完全燃烧颗粒,不完全燃烧颗粒经过换热粉尘处理器及凹盘粉尘处理器的沉降重新滑落到燃烧室进行燃烧,减少不完全燃烧颗粒的产生;并且由于利用垃圾重力以及自身重力开合的进料门,减少了体力劳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炉具,特别涉及一种垃圾焚烧炉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好,随之而来的则是大量的生活垃圾,目前通常使用的垃圾处理方式有以下两种:一种是采用垃圾填埋技术,然而,随着城市用地的逐渐减少,人们也在寻找替代垃圾填埋技术的方案;另一种方式就是焚烧生活垃圾,生活垃圾在焚烧时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而且生活垃圾由于种类繁多,其中的可燃物的密度、形状、化学性质、燃烧特效都各不相同,因此在普通焚烧方式当中许多可燃物都不能充分燃烧,而且在不完全燃烧的同时产生大量的黑烟及有害气体,污染大气以及危害人类的健康。另外,垃圾在露天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臭气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在焚烧垃圾的过程中,由于垃圾燃烧时的灰渣不完全燃烧,最终导致部分不完全燃烧颗粒随上升的热气冲出焚烧炉,同时,由于垃圾本身带有臭味,不完全燃烧的颗粒和垃圾本身的臭味共同作用污染空气。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垃圾焚烧炉用来防止垃圾燃烧时的臭味弥漫,并且可以防止不完全燃烧颗粒逸出炉外。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垃圾焚烧炉,包括炉体、风机、进料斗、换热粉尘处理器和凹盘粉尘处理器;所述进料斗与所述风机的进气口连通,所述风机的排气口与所述炉体连通;所述进料斗与所述炉体连通,形成向所述炉体供应垃圾的通道;所述换热粉尘处理器设置在所述炉体内部,包括两第一凹盘和若干连接管;所述两第一凹盘同向设置,其中一第一凹盘位于另一第一凹盘之上,位于上方的第一凹盘的上表面自外向内倾斜向下;所述两第一凹盘中间分别开设有第一落灰孔,侧壁上开设有分流孔,所述若干连接管设置在所述两第一凹盘之间;所述两第一凹盘的第一落灰孔通过一连接管连通,所述两第一凹盘的分流孔通过其余连接管连通;所述两第一凹盘的侧壁上开设有分流孔;所述连接管设置在所述两第一凹盘之间,连通所述两第一凹盘的分流孔;所述凹盘粉尘处理器设置在所述炉体内部、所述换热粉尘处理器之上,包括第二凹盘和分流混流管;所述第二凹盘上表面自外向内倾斜向下;所述第二凹盘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孔,中间开设有第二落灰孔,下表面设
置有分流混流管,所述分流混流管与所述通孔配合连通所述凹盘粉尘处理器上下表面的空间;垃圾在所述炉体燃烧后产生的气流经过所述换热粉尘处理器后从所述凹盘粉尘处理器下方进入所述凹盘粉尘处理器的上方;所述炉体、所述两第一凹盘、所述若干连接管之间形成一换热空间,位于下方的第一凹盘与所述炉体形成燃烧室;所述风机从所述进料斗吸入新鲜冲量送入所述换热空间并且最终进入燃烧室。进一步地,所述两第一凹盘的上表面分别平行于各自的下表面,上表面相互平行。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凹盘呈空心倒锥圆台状,所述第一凹盘呈空心倒锥圆台状。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盘和所述第二凹盘分别包括四梯形侧板,所述四梯形侧板的侧边依次首尾相接呈倒梯形体状。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凹盘的上表面平行于下表面。进一步地,连通所述分流孔的连接管垂直于所在锥面,轴线指向所述第一落灰孔的轴线。进一步地,所述分流混流管的轴线垂直于所在锥面,指向所述第二落灰孔的轴线。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落灰孔贯通所述凹盘粉尘处理器,连通所述凹盘粉尘处理器上下表面的空间。进一步地,所述进料斗一端开设有进料口,另一端设置在所述换热粉尘处理器下方,垃圾在所述换热粉尘处理器下方的炉体内燃烧。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风机从所述进料斗吸风进入炉体,避免垃圾本身的臭味逸出炉外,并在炉体内部设置有换热粉尘处理器及凹盘粉尘处理器用于处理随火焰气流上升的不完全燃烧颗粒,不完全燃烧颗粒经过换热粉尘处理器及凹盘粉尘处理器的沉降重新滑落到燃烧室进行燃烧,减少不完全燃烧颗粒的产生。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垃圾焚烧炉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垃圾焚烧炉进料门关闭时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下炉体(从进料口方向看)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一种垃圾焚烧炉的局部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上炉体的剖面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卡位进风管的立体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种实施方式中进料斗的剖视图(进料门未剖)。主要元件符号说明下炉体1外筒11外筒体111密封板112底板113内筒12内筒体121换气缩口122进风口1221烘干落渣盘123第一落渣口1231换气口1232连接体124内置水箱13水蒸气排出口131第一集灰凹盘14第二落渣口141第二集灰凹盘15第一落灰口151助燃器16固体阻燃材料161端口162换气空间17上炉体2换热粉尘处理器21第一凹盘211第一落灰孔2111分流孔2112连接管212预热空间213凹盘粉尘处理器22第二凹盘221通孔2211第二落灰孔2212分流混流管222排烟管3管壁31缩口32导流孔33引风部4引风管41风机5进料斗6进料口61进料斗本体62进料门63第一旋转部631第二旋转部632顶板64底板65连接板66排渣部7箱体71接灰盘72排渣口73烟气仓8活动炉排81进风卡位管9总管91气孔911歧管92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一垃圾焚烧炉包括一下炉体1、一上炉体2、一排烟管3、一引风部4、一风机5及一进料斗6,并开设有一排渣部7及一烟气仓8。所
述下炉体1和上炉体2组成炉体。请结合参阅图3,所述下炉体1包括一外筒11、一内筒12、一内置水箱13、一第一集灰凹盘14、一第二集灰凹盘15和一助燃器16,所述外筒体11、所述内筒体12、所述第一集灰凹盘14、所述第二集灰凹盘15围绕形成换气空间17。所述外筒11包括一外筒体111,一密封板112和一底板113。所述外筒11为中空结构,所述密封板112设置在所述外筒体111顶部,并且与所述上炉体2连接,用于封闭所述外筒体111顶部的空隙,防止火焰逸出所述垃圾焚烧炉,使火焰进入所述上炉体2。所述底板113设置在所述外筒体111底部。所述内筒12设置在所述外筒11内,并包括内筒体121、换气缩口122及烘干落渣盘123。所述内筒体121为中空结构,内腔与所述进料斗6的内腔连通,所述换气缩口122设置在所述内筒体121之上,并且开设有若干进风口1221;所述烘干落渣盘123呈倒锥形,上部与所述内筒体121连接,底部开设有第一落渣口1231,盘体上还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集灰凹盘14上表面和下表面的换气口1232。优选地,所述进风口1221的轴线方向朝向所在位置的切向方向倾斜,使所述下炉体1内的火焰呈螺旋状,增加空气与燃烧颗粒的混合程度。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垃圾被倾倒入所述内筒12中进行燃烧,所述内筒12作为炉体的烘干室及燃烧室使用。所述第一集灰凹盘14上表面呈倒锥圆台形,设置在所述外筒11内,并且设置在所述第一落渣口1231之下,并开设有第二落渣口141,并且与所述内筒12之间存在间隙用于给所述内筒12导入新鲜充量。优选地,所述第一落渣口1231与所述第二落渣口141同轴。所述第二集灰凹盘15上表面呈倒锥圆台形,设置在所述外筒11内,底部中间开设有第一落灰口151。所述第一落灰口151与所述内筒12连通。优选地,所述第一落灰口151通过所述换气缩口122与所述内筒12连通。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当中,所述内筒12还包括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垃圾焚烧炉,所述垃圾焚烧炉包括炉体、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焚烧炉还包括进料斗、换热粉尘处理器和凹盘粉尘处理器;所述进料斗与所述风机的进气口连通,所述风机的排气口与所述炉体连通;所述进料斗与所述炉体连通,形成向所述炉体供应垃圾的通道;所述换热粉尘处理器设置在所述炉体内部,包括两第一凹盘和若干连接管;所述两第一凹盘同向设置,其中一第一凹盘位于另一第一凹盘之上,位于上方的第一凹盘的上表面自外向内倾斜向下;所述两第一凹盘中间分别开设有第一落灰孔,侧壁上开设有分流孔,所述若干连接管设置在所述两第一凹盘之间;所述两第一凹盘的第一落灰孔通过一连接管连通,所述两第一凹盘的分流孔通过其余连接管连通;所述凹盘粉尘处理器设置在所述炉体内部、所述换热粉尘处理器之上,包括第二凹盘和分流混流管;所述第二凹盘上表面自外向内倾斜向下;所述第二凹盘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孔,中间开设有第二落灰孔,下表面设置有分流混流管,所述分流混流管与所述通孔配合连通所述凹盘粉尘处理器上下表面的空间;垃圾在所述炉体燃烧后产生的气流经过所述换热粉尘处理器后从所述凹盘粉尘处理器下方进入所述凹盘粉尘处理器的上方;所述炉体、所述两第一凹盘、所述若干连接管之间形成一换热空间,位于下方的第一凹盘与所述炉体形成燃烧室;所述风机从所述进料斗吸入新鲜冲量送入所述换热空间并且最终进入燃烧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焚烧炉,所述垃圾焚烧炉包括炉体、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焚烧炉还包括进料斗、换热粉尘处理器和凹盘粉尘处理器;所述进料斗与所述风机的进气口连通,所述风机的排气口与所述炉体连通;所述进料斗与所述炉体连通,形成向所述炉体供应垃圾的通道;所述换热粉尘处理器设置在所述炉体内部,包括两第一凹盘和若干连接管;所述两第一凹盘同向设置,其中一第一凹盘位于另一第一凹盘之上,位于上方的第一凹盘的上表面自外向内倾斜向下;所述两第一凹盘中间分别开设有第一落灰孔,侧壁上开设有分流孔,所述若干连接管设置在所述两第一凹盘之间;所述两第一凹盘的第一落灰孔通过一连接管连通,所述两第一凹盘的分流孔通过其余连接管连通;所述凹盘粉尘处理器设置在所述炉体内部、所述换热粉尘处理器之上,包括第二凹盘和分流混流管;所述第二凹盘上表面自外向内倾斜向下;所述第二凹盘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孔,中间开设有第二落灰孔,下表面设置有分流混流管,所述分流混流管与所述通孔配合连通所述凹盘粉尘处理器上下表面的空间;垃圾在所述炉体燃烧后产生的气流经过所述换热粉尘处理器后从所述凹盘粉尘处理器下方进入所述凹盘粉尘处理器的上方;所述炉体、所述两第一凹盘、所述若干连接管之间形成一换热空间,位于下方的第一凹盘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峰
申请(专利权)人:百色瑞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