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林春专利>正文

一种利用池塘上层水改良底层水质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876352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2 01:21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利用池塘上层水改良底层水质的装置,包括水泵,所述水泵的出水口与导水管的一端相连,所述导水管的另一端与布水管相连通,所述布水管上设置有布水孔,所述水泵还连接有浮体,所述浮体带动所述水泵随池塘水位高低而自动起伏。本申请一种利用池塘上层水改良底层水质的装置,利用位于池塘水体上层的水泵抽取上表层水,并通过输水管将上表层水体导入池塘底层的布水管,由布水管上的布水孔喷出,解决池塘底层水体缺氧及水质差的问题,改善底层鱼类长期处于缺氧与少氧状态,使整个池塘水质达到均衡稳定的良好一致,进而实现底层高价值鱼虾类的也能够健康生长的目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属于水质改良装置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利用池塘上层水改良底层水质的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池塘水体分表层、上层、中层、下层及底层水体。一般来说,池塘表层与上层水体因受太阳光照的影响,浮游生物特别是浮游植物富集,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而形成富氧、氧过饱和水层,即所谓“氧盈”水层,同时由于浮游植物对NH3+、NO2-、NO3-的吸收利用,自然形成对鱼虾生长有利的水体环境和优良水质条件。而下层与底层水体由于缺乏光照条件,浮游植物含量少,产氧少,同时沉积于底层的有机物以及还原性物质耗氧等因素存在,加剧了下层和底层水体的缺氧,甚至形成“氧债”。而鱼虾排泄物残饵等有机物分解产生的NH3、NO2-等有害物质的积累,导致下层与底层水体的环境恶化,这种水体作为养殖用水其水质条件差。众所周知,生活于池塘上层、表层水体的鱼类只有少数种类如鲢、鳙鱼类,而池塘上层这种相对优质的水质,养殖的鱼类恰恰是低价值、效益不高的鱼类,优质而高价值的鱼类如鲫鱼、鲶鱼、乌鳢、黄鳝等以及虾、蟹、贝、鳖等高档水产品都生活于池塘下层与底层。也就是说,养殖者所要养殖的所谓高价值的鱼、虾、蟹、贝、鳖类往往是生活在水质条件比较差的底层水体环境中,这种环境严重地影响着鱼类等的生长、生存,甚至品质(如土腥味煤油味等),最终影响到养殖者的经济效益,也同时影响到消费大众的身体健康。传统解决方案如叶轮增氧机、水车增氧机等在水产养殖上广泛使用,其工作原理是将上层水搅动并抛起到空中,以此达到与空气接触而增氧的目的,同时由于搅动上层水体而带动中、下层水体与上层水体混合,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下层水体进行改良的作用,但也存在许多天生的不足:一是增
氧机通过搅水将水花抛到空中,一方面能得到空气中的氧气,但同时因为抛射到空中的主要是表层和上层水体,在有太阳的天气,表层与上层水体的溶氧量往往呈现出过饱和状况,即“氧盈”状态,被抛入空气中反而将水中多余的氧气散失而致溶氧量降低;二是由于增氧机是固定于某个局部位置,搅动水体的范围也是有限的,一般不超过10米直径;三是传统增氧机对于池塘超过1.5米水深以下的水层无法搅动,上下水层就无法得到彻底交换,底层有机质也就无法被搅动而释放。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申请针对池塘底层水体缺氧及水质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利用池塘上层水改良底层水质的装置,可持续而有效地将池塘上、表层水导入下层、底层,改善底层鱼类缺氧少氧状态,使整个池塘水质均衡稳定。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利用池塘上层水改良底层水质的装置,包括水泵,所述水泵的出水口与导水管的一端相连,所述导水管的另一端与布水管相连通,所述布水管上设置有布水孔,所述水泵还连接有浮体,所述浮体带动所述水泵随池塘水位高低而自动起伏。进一步地,所述导水管的另一端与布水管的中心相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导水管的长度不小于池塘最大水深。进一步地,所述布水管的末端为封闭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布水管上设置有多个布水孔。进一步地,所述多个布水孔均匀分布。进一步地,所述布水管包括多根相互连通的末端封闭的软管或硬管,所述多根相互连通的末端封闭的软管或硬管以导水管为中心辐射分布,均匀排布于池塘底部。进一步地,所述水泵位于池塘中心上水层。进一步地,所述浮体包括但不限于:实心泡沫板或空心塑料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可以获得包括以下技术效果:(1)本申请利用位于池塘水体上层的水泵抽取上表层水,并通过输水
管将上表层水体导入池塘底层的布水管,以此实现利用池塘上层优质水改善下层与底层水质,消除池塘底层水体的氧债,并将多余的溶解氧供底层鱼利用,解决池塘底层水体缺氧问题,进而改善底层鱼类长期处于缺氧与少氧状态;(2)本申请通过位于底层的布水管上的布水孔,迫使底层淤泥、有机物和底层水向上层移动进入上表层,这样被底层淤泥吸收固定的水体营养元素得到释放,并经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以及浮游动物、细菌的利用而再生,从而促使整个池塘水质达到均衡稳定的良好一致,进而实现底层高价值鱼虾类的也能够健康生长的目标。当然,实施本申请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利用池塘上层水改良底层水质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水泵,2-导水管,3-布水管,4-布水孔,5-浮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配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藉此对本申请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本技术一种利用池塘上层水改良底层水质的装置,参见图1,包括水泵1,所述水泵1的出水口与导水管2的一端相连,所述导水管2的另一端与布水管3相连通,所述布水管3上设置有布水孔4,所述水泵1还连接有浮体5,所述浮体5带动所述水泵1随池塘水位高低而自动起伏。进一步地,水泵1可选用潜水泵,水泵功率一般根据池塘深度、面积以及水体交换量而灵活选用,一般可选用0.5-15KW。水泵1可倒立或平躺放置。优选地,所述的水泵1位于池塘中心上水层,这样,所抽取的水体能尽量遍布整个池塘上表层,水泵1由浮于池塘水体表层的浮体5牵引而定位于池塘水体上层,所处水层深度由牵引绳的长度而设定,一般位于水面下10-50cm。进一步地,所述导水管2的长度不小于池塘最大水深,上接水泵1,下连布水管3。优选地,导水管2与布水管3的中心相连通。优选地,为防止堵塞,导水管2采用软管并在软管上开长条型喷水孔,布水管3内压力越大,长条型喷水孔的孔径就越大,实现自动变孔的目的。进一步地,所述布水管3的末端为封闭结构。所述布水管3上设置有多个布水孔4,优选地,多个布水孔4均匀分布于布水管3上,布水孔4的间距和数量可根据水泵1的功率、布水管3的管宽度灵活而定。优选地,所述布水管3包括多根相互连通的软管或硬管,多根软管或硬管可“一”字型连通或交错连通,每根软管或硬管的末端为封闭结构,每根软管或硬管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布水孔4,所述多根相互连通的软管或硬管以导水管2为中心辐射分布,均匀排布于池塘底部,实现池底均匀布水的目的。其中,软管可选用消防水带或其它软性塑料管,硬管可选塑料硬管。优选地,布水孔4为裂缝可变孔型,该型可随着水压大小而自动调节展开孔的大小,即水压越大布水孔4张开的缝隙就越大,反之就越小,且不易阻塞。布水孔也可为圆形孔。一般来说,水泵1的功率越大,布水孔4取孔就越多,孔就越长,反之则少而小。进一步地,所述浮体5包括但不限于:实心泡沫板或空心塑料板或由其它能够浮于池塘水面的材料制成。富氧与低NH3、NO2-含量是养殖优质水质的重要标志,而池塘上层、表层水体正好符合优质水质的条件。为此,本技术利用池塘上层水改良底
层水质的装置,通过水泵1将池塘上、表层优质水体吸入经导水管2注入底层的布水管3,由其上的布水孔4喷射而出,持续而有效地将池塘上、表层水导入下层、底层,一方面消除了池塘底层水体的氧债,并将多余的溶解氧供底层鱼利用,以改善底层鱼类长期处于缺氧与少氧状态,同时通过位于底层的布水管3上的布水孔4,均匀搅动底层淤泥、有机物和底层水,迫使其向上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池塘上层水改良底层水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泵(1),所述水泵(1)的出水口与导水管(2)的一端相连,所述导水管(2)的另一端与布水管(3)相连通,所述布水管(3)上设置有布水孔(4),所述水泵(1)还连接有浮体(5),所述浮体(5)带动所述水泵(1)随池塘水位高低而自动起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池塘上层水改良底层水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泵(1),所述水泵(1)的出水口与导水管(2)的一端相连,所述导水管(2)的另一端与布水管(3)相连通,所述布水管(3)上设置有布水孔(4),所述水泵(1)还连接有浮体(5),所述浮体(5)带动所述水泵(1)随池塘水位高低而自动起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池塘上层水改良底层水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管(2)的另一端与布水管(3)的中心相连通。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利用池塘上层水改良底层水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管(2)的长度不小于池塘最大水深。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池塘上层水改良底层水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管(3)的末端为封闭结构。5.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林春
申请(专利权)人:李林春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