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晓光专利>正文

一种歪把不对称乒乓球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7492 阅读:3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歪把不对称乒乓球拍,它包括拍把1、拍板2及其覆盖物3,其特征在于:拍板2设计为左右不对称的拍板结构,即将其右上边缘部分的无用区14去掉并移到下边称之为添补区15而形成不对称拍板2,同时拍把设计为钻头形17,该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击球抖动小,稳定性好,力量大,有效克服传统直板的不足等特点。(*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歪把不对称乒乓球拍本技术属于体育用品,特别是涉及一种歪把不对称乒乓球拍。众所周知,乒乓球是我们国家的国球,从乒乓球运动员握拍姿势可分为直拍选手和横拍选手。自六十年代出现弧圈球打法以来,现代乒乓球技术朝着更加凶狠、更加旋转、打法灵活多变的方向发展。我国独有的直板快攻打法,再与欧洲弧圈球打法相比显得攻击力不足,力不从心。特别是在对拉弧圈球(中、远台)对攻中,直拍选手更处于劣势,显得步伐上不去,碰不着球,击出界外球失误率比横拍选手高。进入九十年代,尽管我们直板选手在技术上创新,专利技术了直拍选手反面横打技术,在比赛中,直拍选手与横拍选手在对攻、对拉上仍不占优势,改用大球后对直拍选手更为不利。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传统直板球拍在构造上存有四大缺陷。1、传统直板球拍存在的第一个缺陷是直板选手在击球时,球拍接触球实际有效面积不如横板接触面积大,控制球台范围小于横拍选手。2、传统直板球拍,跟横板球拍相比存在的第二个主要缺陷是球拍转动惯量小,发力不好,我们从力学角度探讨分析直拍击球过程可以看出,击球时,球拍靠近拍头的线速度最大。3、直板球拍存在的第三个缺陷是击球发力时,球拍拍形角度难以控制。4、传统直板球拍存在的第四个缺陷是把柄与拇指和食指接触面积小,球拍角度不易控制,击球时易抖动。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情况,提供一种可克服其存在的不足,设计采用不对称式结构,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拇指与食指接触把柄部位形状吻合,接触面积大,减-->少抖动,击球角度及稳定性易控制,在球拍前下部增加有效击球面积,封打弧圈球距离增长,线速度大,发力好的歪把不对称乒乓球拍。本技术是能过下列方式予以实现的:一种歪把不对称乒乓球拍,包括拍把1、拍板2及其覆盖物3,其特征在于:拍板2设计为左右不对称的拍板结构,即在传统球板上靠近食指右上边缘部分很少触球且称之为无用区14的部分去掉,然后将该无用区14的面积移到球拍的拍板2前下部并称之为添补区15而形成不对称拍板2,如图1、2、3、4、11所示。拍把1设计为最大限度增大拇指和食指与拍把1的接触面积的钻头形17,即拍把1与拍板2连接处前端设计为便于拇指和食指吻合相握增大接触面积的钻头形17,如图12所示,另外,本球拍的拍把1后端也可以制成斜面16,如图1、3、11、13所示。本技术中上述的拍板2和拍把1的结构设计,主要是针对传统直板球拍在结构上存在的四大缺陷而改进,具体理论分析如下:1、传统直板球拍存在的第一个缺陷是直板选手在击球时,球拍接触球实际有效面积不如横板接触面积大,控制球台范围小于横拍选手。我们不妨把直拍先手与横拍选手在握法上做个认真比较,分别把握拍手臂很自然地按击球姿势展开,就不难发现直拍拍把1与球台台面4的夹角明显大于横板拍把夹角(如图5所示)明显看出横拍选手在台上向右接触球的球拍有效面积明显大于直拍选手球拍接触面积,或者说,直拍跟横拍向右接触实际距离差个ds长,图中α为直板球拍柄把与球台水平面上的夹角、β为横板球拍柄把与球台水平面夹角。我们再以右手持拍横板拉弧圈球到对方球台右半区为例研究发现从直板球拍与横板球拍比较看直板存在的缺点。实际接触球的面积距离短于横板接触面积距离。还有弧圈球落到对方右侧台面后急剧下沉向-->右旋转(见图6),由于直板球拍实际接触球面积,正是因为差了一个ds距离,从正手突破成为横拍选手战胜直拍选手的主要战术手段。直拍选手和横拍选手在同等条件下,直拍选手封弧圈球失误率比横拍选手高。这是我们在比赛中看到直拍选手与横拍选手在对攻、对拉过程中(特别是中、远台)显得力不从心,处于被动位置的原因之一。2、传统直板球拍跟横板球拍相比存在的第二个主要缺陷是球拍转动惯量小,发力不好。我们从力学角度探讨分析直拍击球过程,击球时,球拍靠近拍头的线速度最大。(如图7所示,其中,L横>L直,W横>W直,我们假设以肘关节为发力始点(见图4),横拍选手拍头到肘关节水平距离大于直拍选手距离,直板选手与横板选手在相同条件下击球,直板击球线速度低于横板线速度。我们知道J=∑m×r其中,m为质量,r为距离,质量分布是离转轴越远,转动惯性就越大,反之就越小,我们假设以肘为转轴研究,直板球拍下部重心较近,因而,直拍选手在挥拍时拍面与球台之间的夹角增大,击出界外球失误率增多。3、直板球拍存在的第三个缺陷是击球发力时,球拍拍形角度难以控制。我们知道,一般情况下,球拍击球时,拍面与球台台面形成的夹角大约为60-70度(图8),我们以直板正手快攻为例分析,横板选手发力时,可以四指或五指紧握发力,而直拍选手击球时要食指放松,拇指压掐,使拍面前倾,如果拇指和食指同时发力,手腕转动角度即球台角度上扬,发力与控制球板角度矛盾突出。4、传统直板球拍存在的第四个缺陷是把柄与拇指和食指接触面积小,球拍角度不易控制,击球时易抖动。我们以正手攻球为例,在击球时,拇指压掐,使拍面转动一个角度(拍面与台面夹角变小),由于传统直板球对拍把柄为矩形(如图10所示),特别是把柄靠近拍面部分呈前坡形(图-->9)。当拇指发力时,拇指与把柄接触面积小,且转动不灵活,故球拍在击球时,球拍易抖动,稳定性差(在反位推挡时,食指发力缺陷更为明显。根据乒乓球竞赛规则1.4.1条规定,“球拍的大小、形状,重量不限……等,以及我们通过上面分析传统直板球拍与横板球拍存在的问题。我们在不增加球拍面积和重量情况下,针对直板球拍存在的缺陷并予以改进将会更加充分发挥完善直板快攻打法的威力。综上所述,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1、我们在打乒乓球时,球拍面积并没有全部被用来击球(见图11),在球拍(以右手持拍为例)靠近食指在右上边缘部分很少接触球,我们暂时称为“无用区14”,将无用区14的面积移到球拍前下部并称之为添补区15就可以弥补直板球拍的缺陷(握板球拍按同理也可以进行拍形改进)。2、针对传统直板球拍把柄存在的缺陷,对球拍把柄上进行改进,最大限度增大把柄与拇指和食指接触面积,把传统直板把柄设计为钻头形17,这样,使把柄与拇指和食指形状吻合,接触面积增大。击球时,球拍的稳定性大为增强。本技术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特点:1、由于本技术的(钻头式)歪把不对称球拍是因为拍柄呈钻头形,拍面形状不对称,因此它和“曹式”拍相比较,最大不同点是“曹式”拍把柄按拍面水平位置移动一个角度,拍面具有对称性,而钻头式歪把不对称球拍它是针对传统直拍存在的前述四大缺陷后改进的,拍面与把柄具有不对称性,且把柄前端呈钻头形状。2、钻头式歪把不对称球拍第二个主要特点是球拍下部转动惯量大,我们以直板为例研究发现,直拍由于“无用区14”靠近拇指部分,改进后的歪把不对称球拍将“无用区14”前移到球拍的前下部,球拍的形心18下移(如图13所示),回拍选手击球角度上仰问题明显减少。-->3、由于将球拍把柄改为钻头式,拇指与食指接触把柄形状吻合,接触面积增大,当拇指、食指用力时,拍形不会抖动,击球角度、稳定性控制较好。4、钻头式歪把不对称球拍,由于在前下部增加有效击球面积,因而,封打弧圈球距离增长,线速度(瞬时速度)加大,发力较好,特别是在反手位击球力量显得更为突出。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此为右手拍,左手拍与右手拍构造相同但方向相反)。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乒乓球拍,包括拍把1、拍板2及其覆盖物3,其特征在于:A、拍板2设计为左右不对称的拍板结构,即在传统球板上靠近食指右上边缘很少触球并称之为无用区14的部分去掉,然后将该无用区14的面积移到球拍的拍板2前下部并称之为添补区15而形成不对称拍板2;B、拍把1设计为最大限度增大拇指和食指与拍把1的接触面积的钻头形17,即拍把1与拍板2连接处前端设计为便于拇指和食指吻合相握增大接触面积的钻头形1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乒乓球拍,包括拍把1、拍板2及其覆盖物3,其特征在于:A、拍板2设计为左右不对称的拍板结构,即在传统球板上靠近食指右上边缘很少触球并称之为无用区14的部分去掉,然后将该无用区14的面积移到球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晓光
申请(专利权)人:赵晓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3[中国|黑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