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许再福专利>正文

一种重心偏上的高尔夫小球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6724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重心偏上的省力实用的高尔夫小球头,在与击球杆呈倾斜状连接的小球头的前侧为一击球面,在击球面的背面有一不等厚度的形成重心的增厚部,其特征在于:增厚部为一由小球头底部向上的逐渐增厚的楔状截面,楔状截面的增厚部与小球头上边缘之间为一由薄渐厚的斜面,小球头的重心位置设置在小球头宽度方向1/2处的以上部位。(*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重心偏上的高尔夫小球头本技术涉及一种体育、娱乐用器械,特别是一种重心偏上的高尔夫小球头。在目前的高尔夫球运动中,有若干个针对不同地形、具有不同功能击球用球头。其中,有一个专门用于将误击掉落入沙坑中或长草区或球道中的凹洞区中的球挥击出去的小球头,  (即俗称为铁头),该小球头的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图1是其结构的立体图,它有一个与击球杆呈一定夹角的倾斜的击球面11,沿小球头1的横向剖面为一不等厚的截面,在击球面11的背面的靠上中部为一平面或略有增厚的斜平面部14,在斜平面部14的靠下部为一厚度突然增大的三角形增厚部13,该增厚部13既是小球头1的与地面的接触部位,又是整个球头的重心12的形成部位。重心部位12都设计在小球头宽度方向中分线的以下区域,即都设计在其宽度的1/2以下。这样,就使整个球头的重心偏向与地面靠近侧的下部,其重心偏下的设计思想来源于人们的习惯看法,因为,人们认为,重心越靠下,稳定性、特别是挥击时的稳定性就越好,因为,稳定性越好、击球时球头就不易晃摆,击球的方向性也就越好,另外,人们还认为,重心越偏下,其力度就越大,就越容易把球挥击的愈远。因此,有的将小球头的重心12设计在球头宽度方向的3/5以下部位。这种重心偏下的小球头的击球方式如图2所示。在挥击前的握杆时皆将小球头1的底部摆置在球3的后方(大约一个到一个半球的距离),使击球面11与地面呈60度左右,小球头1在将球往上挥击时一并将沙土挥撒出去。而小球头1的击球面并未与球直接击触。这样作的目的就是想使球头1的重心往下沉而重心靠下,以使小球头的稳定性好而不摇晃。然后,人们在这种习惯作法下却一直忽略了小球头重心低所导致的下述缺点。第1:因为,小球头的重心越靠下,小球头背面下部就要越宽、越厚,因此,在击球时与地面或与沙坑的接触面积就越大,接触面积越大、下沉深度越深,则阻力也就越大,阻力越大,击球瞬间挥击力度被抵消掉的也就越大,而有效力就越少,因此,击球效果(包括击球方向、击球力度、挥击距离等也就越差)就越差。第2:由于重心越靠下,在握杆或挥击前或挥击过程中,其就越容易向下并后下方偏摆,该偏摆作用不仅会产生一个与击球方向相反的作用力,而且易使球头下部下沉,这种下沉会导致切啃地面,切啃地面不仅影响击球准确性,也易使击球力度减少而使击球距离减小并影响击球效果。-->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和不足,而提供一种重心偏上设置的,既有利于减少阻力,顺畅挥击,又易于提高击球稳定性和击球效果的重心偏上的高尔夫小球头。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面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在与击球杆呈倾斜状连接的小球头的前侧为一击球面,在击球面的背面有一不等厚度的形成重心的增厚部,其特征在于:增厚部为一由小球头底部向上的逐渐增厚的楔状截面,楔状截面的增厚部与小球头上边缘之间为一由薄渐厚的斜面,小球头的重心位置设置在小球头宽度方向1/2处的以上部位。由上可见,本技术的显著效果如下:第1:由于重心部位设置在球头宽度1/2中线的以下部位并形成有一相对1/2中线处的逆时针偏转力矩,所以,其球头底部较窄较薄,与沙坑或长草区地面或球道的凹洞区地面相挥击时的阻力也就小,因此,其挥击力及方向性不易受阻力消减或破坏,故具有很好的击球效果,也较为省力。第2:由于重心靠上的设置,克服了人们所习惯的重心偏下设置所造成的切啃地面,易偏摆及有效击球力减少的缺点,使得挥击顺畅。尤其在挥击落入沙坑中球体时能够直接描准并直接将球头打击面底贴在球重心处,使得球头的高重心与球的底重心的相作用关系而在挥击瞬间产生一往上抛击翻转的作用,而能更好地决定落地点。同时能够按照击球者测定的击球距离和预估的挥击力进行控球。第3:由于重心向上所产生的逆时针力矩及挥击球时的击球面与球体间兜击摩擦效果,可使挥击后的球为逆反转的高弹道球,这种球在掉落在地面上仰或上果岭区时,有一种回转的趋势,不会产生因惯性的过度滤动问题。可提高球落点的准确性。本技术的具体结构是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及附图实现的:图1是现有小球头的结构立体图;图2是图1的横截面图及挥击球时的位置状态图;    图3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图;-->图4是本技术的横截面图及挥击球时的位置状态图;下面将结合附图3-4对本技术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的说明:在与击球杆倾斜状连接的小球头1的前侧为一击球面11,在击球面11的背面有一不等厚的形成重心部位12的增厚部13,其特征在于:增厚部13为一由小球头1底部向上的逐渐增厚的楔形截面,小球头1的重心部位12设置在小球头1宽度方向1/2处的以上部位并相对1/2中线处产生一逆时针力矩。参见图3和图4小球头1的背面的外表轮廓是由一由小球头底部向上逐渐增厚的斜面或外曲面132和一由小球头1上部向下逐渐增厚的斜面131相连后围构成的无突变的小夹角的三角形,小球头1的重心部位12位于小球头1宽度的由下向上的1/2以上至5/6区域内。参见图3和图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重心偏上的高尔夫小球头,在与击球杆倾斜状连接的小球头(1)的前侧为一击球面(11),在击球面(11)的背面有一不等厚的形成重心部位(12)的增厚部(13),其特征在于:增厚部(13)为一由小球头(1)底部向上的逐渐增厚的楔形截面,小球头(1)的重心部位(12)设置在小球头(1)宽度方向1/2处的以上部位并相对1/2中线处产生一逆时针力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心偏上的高尔夫小球头,在与击球杆倾斜状连接的小球头(1)的前侧为一击球面(11),在击球面(11)的背面有一不等厚的形成重心部位(12)的增厚部(13),其特征在于:增厚部(13)为一由小球头(1)底部向上的逐渐增厚的楔形截面,小球头(1)的重心部位(12)设置在小球头(1)宽度方向1/2处的以上部位并相对1/2中线处产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再福
申请(专利权)人:许再福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