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奶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64852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19 19: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奶瓶,属于生活用品技术领域。智能奶瓶包括内胆、外壳和控制电路,所述外壳包括第一支架,第一支架上设置有加热体,控制电路包括温度传感器和微控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探测内胆中的液体的温度并将温度信息转换为电信号,而后传送给微控器,所述加热体根据微控器的指令对内胆中的液体进行加热。该智能奶瓶不仅能监测冲奶水的温度、婴幼儿喂奶的适宜入口温度,同时能快速判断婴幼儿的当次饮用量,而且能根据婴幼儿的饮食习惯提醒喂奶时间和瓶内剩余奶液的过期程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奶瓶,尤其涉及一种自动监测婴幼儿配方乳、水饮用量的智能奶瓶,属于家用器具

技术介绍
目前,传统奶瓶是由瓶身、螺旋盖、奶嘴、罩盖组合而成。使用时需事先将冷热水反复勾兑调制冲奶水,去掉罩盖、拧开螺旋盖,将冲奶水倒入奶瓶、加入奶粉,旋紧螺旋盖,摇动瓶身使奶粉与水调制均匀,盖上罩盖稍事放置,然后将奶瓶倾斜,从奶嘴处滴出几滴奶液至腕部内侧测试适宜入口温度,从瓶身上的刻度线记录当前瓶内液体量,开始喂奶,结束后再次从瓶身上的刻度线记录瓶内液体量,计算得出此次饮用量。整个过程环节繁琐、流程复杂,且冲奶水温度不易感知,不能确保奶粉营养成分最大程度释放。在喂奶过程中,经常会因为婴幼儿各种突发情况中断喂奶,而再次喂奶时瓶内奶液的温度已经低于入口温度,饮用后会影响婴幼儿的营养摄入或身体健康。当代年轻人养育知识的缺乏和生活、工作节奏的快速化,经常会导致忘记及时喂食婴幼儿,忘记喂奶后瓶内剩余奶液是否已过期。这一切,给现代年轻人喂养婴幼儿带来极大的不便,也会偶尔因操作不当给婴幼儿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奶瓶,该智能奶瓶不仅能监测冲奶水的温度,同时能将奶液加热到适宜婴幼喂奶的入口温度,还能快速判断婴幼儿的当次饮用量,而且能根据婴幼儿的饮食习惯提醒喂奶时间和瓶内剩余奶液的过期程度。为实现所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奶瓶,其包括内胆、外壳和控制电路,所述外壳包括第一支架,第一支架上设置有加热体,控制电路包括温度传感器和微控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探测内胆中的液体的温度并将温度信息转换为电信号,而后传送给微控器,所述加热体根据微控器的指令对内胆中的液体进行加热。优选地,控制电路还包括浓度测量电路,所述浓度测量电路用于探测内胆中的液体的浓度并将浓度信息转换为电信号,而后传送给微控器,浓度测量电路包括红外光发射器和红外光接收器,红外光发射器和红外光接收器分别也设置在第一支架上。优选地,控制电路还包括重量测量电路,重量测量电路用于测量瓶体及其内的奶液的重量并将重量信息转换为电信号,而后传送给微控器。优选地,控制电路还包括状态监测电路,所述状态监测电路用于探测智能奶瓶的运动状态。优选地,第一支架包括圆形的筒底和圆环形的筒身,筒身的外部设置有螺纹,加热体设置在筒身的内部。优选地,外壳还包括外套,外套的内部设置有用于与第一支架的外螺纹连接的内螺纹。优选地,智能奶瓶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包括第二支架,第二支架用于设置电路板,所述的电路板为控制电路的电路板。优选地,所述底座还包括底盖,第二支架的下端设置有圆形凹槽,所述圆形凹槽用于嵌入底盖。优选地,智能奶瓶还包括显示单元,所述控制器还根据温度传感器所探测的内胆中的液体的温度控制显示单元进行显示。优选地,智能奶瓶还包括通信模块,微控器将温度、重量、浓度信息打包成数据而后发送给通信模块,通信模块将数据编码后上传到服务器,所述的服务器包括计算机和手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智能奶瓶不仅能监测冲奶水的温度,同时能将奶液加热到适宜婴幼喂奶的入口温度,还能快速判断婴幼儿的当次饮用量,而且能根据婴幼儿的饮食习惯提醒喂奶时间和瓶内剩余奶液的过期程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智能奶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智能奶瓶的控制电路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控制电路实现提供喂奶时间提醒功能的控制过程的流程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控制电路实现保温功能的控制过程的流程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控制电路实现计算饮用量功能的控制过程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智能奶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智能奶瓶包括:瓶体、底座和控制电路,瓶体包括:内胆1、外壳、手柄2、奶嘴3和奶瓶盖4,其中,内胆上部设置有瓶颈,瓶颈的外部设置有外螺纹;外壳包括第一支架6和外套5,第一支架6包括圆形的筒底和圆环形的筒身,筒身的外部设置有外螺纹,筒身的内部设置有加热体7、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沿筒身的内部轴向设置,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关于内胆的轴对称设置,分别用于容纳红外光发射器D2和红外光接收器HW1;筒底沿周围设置有三个通孔,分别供连接加热体的电线、红外光发射器的电线、红外光接收器的电线穿过,正中央设置一个通孔,用于容纳温度传感器。外套的内部设置有用于与支架的外螺纹连接的内螺纹,上部设置有用于与手柄的套筒上的内螺纹连接的外螺纹。所述底座包括电路板10、第二支架11、第三支架13和底盖16,所述电路板10为控制电路的电路板,其设置在第二支架11上,第三支架13上设置有电池模块19,第三支架13的侧壁上设置有通孔15,所述通孔用于设置按钮14,称重传感器12也设置在第三支架13上;第三支架13的下部还设置有圆形凹槽,所述圆形凹槽用于嵌入底盖16。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智能奶瓶的控制电路图。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智能奶瓶的控制电路包括:微控器(MCU)、红外温度传感器、加热体控制电路、报警电路、复位电路和显示电路,其中,红外温度传感器由MLX90614构成,MLX90614的电源端VDD连接电源VCC33,MLX90614的SCL端和SDA分别通过上拉电阻R13和R14连接到电源VCC33,同时分别连接到微控器的第一和第二I/O端;MLX90614的VSS端接地,电源VCC33经滤波电容C12接地。加热体控制电路包括晶体管T2、场效应管MOS1、电阻R23、电阻R25、电阻R21和R18,电阻R19是加热电阻,即加热体7。微控器的第三I/O端经电阻R23连接到晶体管T2的基极,晶体管T2的发射极接地,电阻R25连接到晶体管T2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即微控器的第三I/O端的输出电压经电阻R23和R25分压而后提供给晶体管T2的基极。晶体管T2的集电极经电阻R21连接到场效应管MOS1的栅极,场效应管MOS1的源极连接到加热电阻R19,本专利技术中加热体7优选加热电阻R19,晶体管T2的漏极连接到电源VCC37,电阻R18连接到场效应管MOS1的栅极和漏极之间。报警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T1和蜂鸣器,晶体管T1的基极经电阻R8连接到微控器的第四输入/输出I/0端,同时经电阻R9连接到地,晶体管T1的发射极连接到地,晶体管T1的集电极经蜂鸣器连接到电源VCC33。显示电路包括发红光的二极管DR、发绿光的二极管DG、发蓝光的二极管DB和电阻R10、R11和R12,微控器的第六输入/输出I/O端经电阻R12连接到发蓝光的二极管DB的正极,二极管DB的负极连接到电源VCC33; 微控器的第七输入/输出I/O端经电阻R11连接到发绿光的二极管DG的正极,二极管DG的负极连接到电源VCC33;微控器的第八输入/输出I/O端经电阻R10连接到发红光的二极管DR的正极,二极管DR的负极连接到电源VCC3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控制电路还包括浓度测量电路,所述浓度测量电路用于探测内胆中的液体的浓度并将浓度信息转换为电信号,分析电信号,区分奶液和水等信息,而后传送给微控器,浓度测量电路包括红外光发射器和红外光接收器,本专利技术中的红外光发射器包括晶体管T3、电阻R28、发光二极管D2和电阻R27。微控器的第九输入/输出I/0端经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奶瓶,其包括内胆、外壳和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第一支架,第一支架上设置有加热体,控制电路包括温度传感器和微控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探测内胆中的液体的温度并将温度信息转换为电信号,而后传送给微控器,所述加热体根据微控器的指令对内胆中的液体进行加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奶瓶,其包括内胆、外壳和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第一支架,第一支架上设置有加热体,控制电路包括温度传感器和微控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探测内胆中的液体的温度并将温度信息转换为电信号,而后传送给微控器,所述加热体根据微控器的指令对内胆中的液体进行加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奶瓶,控制电路还包括浓度测量电路,所述浓度测量电路用于探测内胆中的液体的浓度并将浓度信息转换为电信号,而后传送给微控器,浓度测量电路包括红外光发射器和红外光接收器,红外光发射器和红外光接收器分别也设置在第一支架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奶瓶,控制电路还包括重量测量电路,重量测量电路用于测量瓶体及其内的奶液的重量并将重量信息转换为电信号,而后传送给微控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奶瓶,其特征在于,控制电路还包括状态监测电路,所述状态监测电路用于探测智能奶瓶的运动状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光孙震昊王树敏刘树通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麦格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