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流输氧生物滤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54894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18 10:57
一种自流输氧生物滤池,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由布水器和生物滤床组成,所述布水器架设在生物滤床上部,所述布水器由配水槽和分流管组成,在配水槽的下方连接有分流管,所述分为上、中、下三部分,所述生物滤床的底部设置有隔墙,在生物滤床的底部侧壁上开设有出水口,在生物滤床内部充填有功能性填料,所述的分流管的中部和下部均埋设在功能性填料内部,所述生物滤池的上层种植有水体净化植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新颖、使用成本低廉、工艺简单可靠,能够减轻后续处理污水浓度、方便操作、避免出现传统工艺的淤塞现象和植物倒伏影响处理效果的现象,综合使用效率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自流输氧生物滤池
技术介绍
:目前国家在大力推行新农村建设,在建设新农村的时候需要对农村进行综合整治,在整治的时候就会产生很多污水,不仅如此,在对农村集中整治之后广大居民都集中生活,这样生活污水的产生速度和量都大大增加了,对于农村污水的处理一直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本专利提供自流输氧生物滤池,使用成本较低,适合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工艺简单可靠,同时可以分两步曝气增加曝气量,减轻后续处理污水浓度,圆形曝气的支架系统在曝气的同时可以限制植物的生长范围,也可以固定植物应对强对流天气,配合上太阳能供电基本上可以实现零管理,为业主操作设备提供较大便利,不会出现传统工艺的淤塞现象和植物倒伏影响处理效果的现象。符合现阶段美好乡村的建设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设计新颖、使用成本低廉、工艺简单可靠,能够减轻后续处理污水浓度、方便操作、避免出现传统工艺的淤塞现象和植物倒伏影响处理效果的现象的自流输氧生物滤池。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自流输氧生物滤池,由布水器和生物滤床组成,所述布水器通过支架架设在生物滤床上部,所述布水器的架设高度为1-1.5米,所述布水器由配水槽和分流管组成,所述配水槽为环形结构,在配水槽的下方连接安装有分流管,所述分流管呈“C”形结构,所述分流管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部为敞开式的圆槽状结构,中部为封闭式的圆管结构,上部与中部之间呈一定 角度弯曲设置,下部为水平设置的封闭式圆管结构,在下部管壁上开设有数个圆孔,所述配水槽上连接安装有进水管,所述生物滤床墙体由砖石堆砌而成,也可以是钢质结构,在生物滤床的底部设置有隔墙,所述隔墙高度为50-60公分,隔墙设置在生物滤床的底部靠近墙体的侧边位置,在生物滤床的底部侧壁上开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隔墙设置在同一侧,同时在生物滤床内部充填有功能性填料,所述的分流管的中部和下部均埋设在功能性填料内部,在功能性填料的中部设置有分隔带,所述分隔带呈“V”形结构,分隔带高度设置为距离生物滤床的底部40-50公分,在分隔带的下方还设置有布水圆管,所述布水圆管水平设置在分隔带的下方,在布水圆管上开设有圆孔;所述生物滤床的最上层种植有芦苇、美人蕉等处理污水的长青绿色植物以及水体净化植物,植物根系既可以吸收消化污水中的氨氮、总磷也可以带入空气,是目前较为普遍的制造工艺,但是,并且由于布水器架设安装在池体墙面之上1.0-1.5米,这样可以使生物滤池中的植物集中生长在污水处理设备中,避免因植物的生长不受抑制,常年下来会使污水处理设备淤塞、堵塞,并且在布水器支架上可以安装锯线和导轨,便于清理过高的植物,保证污水处理设备持续稳定运行;采用独特的工艺使污水经过圆形布水器,利用自身重力快速流动带入空气,此工艺曝气分两个步骤:步骤一是:污水在圆形布水器中和空气有最大的接触面积,使污水中的部分氨氮和COD得到去除;步骤二:利用流速创造压力差,使周围的空气被带入到生物滤床中部,大大增加传统生物滤床的曝气深度,可以说是一种全新的曝气工艺;同时本生物滤池使用独特的圆形布水器系统,提供设备的进水使生物滤池工艺发挥更大的功效,布水器底部管采用两侧水平开口的方式向下均匀布水,增大水流与填料的接触面积,整个污水处理工艺支撑系统可以是钢结构也可以是砖石混凝土结构,要求不高,支撑系统通过分隔带分为两层,上面一层高度在60-80公分,属于好养部分,下层高度在40-50公分属于厌氧部分,两部分通过布水圆管来连接,这样做既可以节省成本也可以缩小占地面积,同时安装简单并且可靠,污水经过第二层时为了满足厌氧状态和停留时间,设置布水圆管均匀布水同时,设置了隔墙水漫过隔墙到达出水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集成了生物滤床工艺和人工湿地工艺采用独特的自流输氧曝气方法,比较于传统的利用空气对流工艺具有较高的曝气效率,同时不需要在墙体上构筑通气管道,节省了安装和制造成本,工艺简单可靠,同时可以分两步曝气增加曝气量,减轻后续处理污水浓度,圆形曝气的支架系统在曝气的同时可以限制植物的生长范围,也可以固定植物应对强对流天气,配合上太阳能供电基本上可以实现零管理,为业主操作设备提供较大便利,不会出现传统工艺的淤塞现象和植物倒伏影响处理效果的现象,符合现阶段美好乡村的建设需求;结构设计新颖、使用成本低廉、工艺简单可靠,能够减轻后续处理污水浓度、方便操作、避免出现传统工艺的淤塞现象和植物倒伏影响处理效果的现象,综合使用效率较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布水器的俯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面示意图;其中:1-布水器;2-生物滤床;3-配水槽;4-分流管;5-进水管;6-支架;7-功能性填料;8-分隔带;9-布水圆管;10-隔墙;11-出水口;12-墙体;13-水体净化植物。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自流输氧生物滤池,由布水器1和生物滤床2组成,所述布水器1通过支架6架设在生物滤床2上部,所述布水器1的架设高度为1-1.5米,所述布水器1由配水槽3和分流管4组成,所述配水槽3为环形结构,在配水槽3的下方连接安装有分流管4,所述分流管4呈“C”形结构,所述分流管4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部为敞开式的圆槽状结构,中部为封闭式的圆管结构,上部与中部之间呈一定角度弯曲设置,下部为水平设置的封闭式圆管结构,在下部管壁上开设有数个圆孔,所述配水槽3上连接安装有进水管5, 所述生物滤床2墙体12由砖石堆砌而成,在生物滤床2的底部设置有隔墙10,所述隔墙10高度为50-60公分,隔墙10设置在生物滤床2的底部靠近墙体12的侧边位置,在生物滤床2的底部侧壁上开设有出水口11,所述出水口11与隔墙10设置在同一侧,同时在生物滤床2内部充填有功能性填料7,所述的分流管4的中部和下部均埋设在功能性填料7内部,在功能性填料7的中部设置有分隔带8,所述分隔带8呈“V”形结构,分隔带8高度设置为距离生物滤床2的底部40-50公分,在分隔带8的下方还设置有布水圆管9,所述布水圆管9水平设置在分隔带8的下方,在布水圆管9上开设有圆孔;所述生物滤床2的最上层种植有芦苇、美人蕉等处理污水的长青绿色植物以及水体净化植物13;所述布水器1的支架6上还可以安装锯线和导轨;工作的时候可以利用太阳能微动力装置将污水输入到布水器1中,污水在布水器1中利用自身重力快速流动带入空气,利用污水在布水器1中的分流管4内和空气有最大的接触面积,使污水中的部分氨氮和COD得到去除,然后利用流速创造压力差,使周围的空气被带入到生物滤床2中部,增加生物滤床2的曝气深度,然后污水在生物滤床2内通过水体净化植物13与功能性填料7的净化、吸收,逐渐被净化,当水流经过分隔带8后会从布水圆管9中进行停留并通过圆孔进行渗透,而当分隔带8下方的水流充满并漫过隔墙10后会从隔墙10侧边的出水口11流出,污水净化完成;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流输氧生物滤池,由布水器和生物滤床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器通过支架架设在生物滤床上部,所述布水器由配水槽和分流管组成,配水槽的下方连接安装有分流管,所述分流管分为上、中、下三部分,所述配水槽上连接安装有进水管,所述生物滤床的底部设置有隔墙,在生物滤床的底部侧壁上开设有出水口,同时在生物滤床内部充填有功能性填料,所述的分流管的中部和下部均埋设在功能性填料内部,所述生物滤床的上层种植有水体净化植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流输氧生物滤池,由布水器和生物滤床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器通过支架架设在生物滤床上部,所述布水器由配水槽和分流管组成,配水槽的下方连接安装有分流管,所述分流管分为上、中、下三部分,所述配水槽上连接安装有进水管,所述生物滤床的底部设置有隔墙,在生物滤床的底部侧壁上开设有出水口,同时在生物滤床内部充填有功能性填料,所述的分流管的中部和下部均埋设在功能性填料内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超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市三环碧源水处理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