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三峡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无变压器型光伏并网逆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43163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16 17:38
一种无变压器型光伏并网逆变器,包括直流电源VDC、第一钳位二极管D1、第二钳位二极管D2、逆变模块、输出滤波电感L1。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出的一种无变压器型光伏并网逆变器,在续流期间电网与光伏板之间形成了电气隔离,此时电流只经过第一开关管S1与第三续流二极管D3或第二开关管S2与第四续流二极管D4降低了开关管的损耗。另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出的一种无变压器型光伏并网逆变器无共模电流产生,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系统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光伏并网逆变器
,特别是一种无变压器型光伏并网逆变器
技术介绍
近年来,光伏并网发电系统(PV)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的发展,特别是具有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的逆变器的小功率单相光伏并网系统的发展更为显著。然而,光伏板和电网之间由于没有变压器隔离会存在电气连接,对人身安全存在一定的威胁,另外如果逆变器的共模电压变化时,光伏板和地之间的谐振回路会产生共模电流。共模电流可能导致严重的传导型或辐射型电磁干扰,致使电网电流产生畸变,并增加了系统的额外损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变压器型光伏并网逆变器,保证无共模电流产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变压器型光伏并网逆变器,包括直流电源VDC、第一钳位二极管D1、第二钳位二极管D2、逆变模块、输出滤波第一电感L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位二极管D1和第二钳位二极管D2串联后并联于在直流电源VDC的两端。所述逆变模块包括第一桥臂、第二桥臂、上辅助桥臂、下辅助桥臂;所述第一桥臂包括第三开关管S3和第四开关管S4,第三开关管S3的发射极与第四开关管S4的集电极串联后并联在直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变压器型光伏并网逆变器,包括直流电源(VDC)、第一钳位二极管(D1)、第二钳位二极管(D2)、逆变模块、输出滤波第一电感(L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位二极管(D1)和第二钳位二极管(D2)串联后并联于在直流电源(VDC)的两端;所述逆变模块包括第一桥臂、第二桥臂、上辅助桥臂、下辅助桥臂;所述第一桥臂包括第三开关管(S3)和第四开关管(S4),第三开关管(S3)的发射极与第四开关管(S4)的集电极串联后并联在直流电源(VDC)的两端;所述第二桥臂包括第一吸收电容(C1)和第二吸收电容(C2),第一吸收电容(C1)和第二吸收电容(C2)串联后并联在直流电源(VDC)的两端;所述下辅助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变压器型光伏并网逆变器,包括直流电源(VDC)、第一钳位二极管(D1)、第二钳位二极管(D2)、逆变模块、输出滤波第一电感(L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位二极管(D1)和第二钳位二极管(D2)串联后并联于在直流电源(VDC)的两端;所述逆变模块包括第一桥臂、第二桥臂、上辅助桥臂、下辅助桥臂;所述第一桥臂包括第三开关管(S3)和第四开关管(S4),第三开关管(S3)的发射极与第四开关管(S4)的集电极串联后并联在直流电源(VDC)的两端;所述第二桥臂包括第一吸收电容(C1)和第二吸收电容(C2),第一吸收电容(C1)和第二吸收电容(C2)串联后并联在直流电源(VDC)的两端;所述下辅助桥臂包括第三续流二极管(D3)和第一开关管(S1),第三续流二极管(D3)的阳极与第一开关管(S1)的发射极串联,第三续流二极管(D3)的阴极与第三开关管(S3)的发射极相连接,第一开关管(S1)的集电极与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晋贞贞司新放胡康冯晓裕叶青峰陈小艳
申请(专利权)人:三峡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