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药,特别是一种治疗脾胃失调,湿热郁蒸证型鼻疳病的中药。
技术介绍
鼻疳病以鼻前孔附近皮肤红肿、糜烂、结痂、灼痒,经久不愈,反复发作为特点的常见鼻病。多由肺经素有蕴热,复受风热邪毒,或因饮食不节脾胃失调,湿热郁蒸而成。本专利技术主要研究的是临床常见的证型之一——脾胃失调,湿热郁蒸证型鼻疳病,该证型系因脾胃失调,湿浊内生,蕴而生热,湿热循经上蒸,壅结鼻窍,腐蚀肌肤,则鼻窍肌肤糜烂潮红;湿浊不清,则脂液溢出,积成黄浊厚痂;湿性粘滞不易速去,湿热蕴伏不散,故病情缠绵,或反复发作;常伴有食少、腹胀、大便溏薄、鼻毛脱落、苔黄腻、脉滑数等症状。目前,西医治疗该病多采取服用抗生素或磺胺消炎药物的方式,治标不治本,副作用极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按照“清热燥湿,解毒和中”的治疗原则,提供一种能治疗脾胃失调,湿热郁蒸证型鼻疳病的中药,采用该中药不仅治愈速度快,愈后不再复发,能够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而且无任何副作用,对身体健康还有良好的调理作用。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脾胃失调,湿热郁蒸证型鼻疳病的中药,其特征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脾胃失调,湿热郁蒸证型鼻疳病的中药,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药材制成的中药制剂:苦参10‑‑12份,黄芪35‑‑40份,地肤子15‑‑20份,萆薜30‑‑32份,茯苓30‑‑35份,牡丹皮20‑‑25份,木通20‑‑25份,滑石28‑‑30份,白鲜皮10‑‑12份,薏苡仁30‑‑35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脾胃失调,湿热郁蒸证型鼻疳病的中药,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药材制成的中药制剂:苦参10--12份,黄芪35--40份,地肤子15--2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