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余惠南专利>正文

上下坡的运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4180 阅读:2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上下坡的运动车,包含有一座体,座体上设有相互连接的阻力轮、驱动轮以及飞轮,其中阻力轮是提供运动时的阻尼,驱动轮是为施力之处,且座体上枢设有一托架,用以组接一把手架及一座椅,一凸柱,设于飞轮的端面上,凸柱是相对飞轮的轴心呈偏心设置,一拉杆,其一端枢设于该凸柱上,另一端枢设于该托架上,当带动驱动轮时,间接使飞轮转动而令拉杆上下位移,使托架亦同步形成前俯后仰的往复运动。(*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与运动器材有关,特别是指一种上下坡的运动车。按,现有的运动车,大都是于机架上设一阻力轮,以及用来驱动该阻力轮的一驱动轮,该驱动轮上设有一曲柄,该曲柄是连接两把手,当操作该运动车时,大致上是以双手握持把手,利用阻力轮的阻力,由双脚脚踏踏板来带动驱动轮的循环动作,用以锻炼双脚的肌肉。然而当操作上述运动车时,双脚于进行圆周运动中的起伏落差甚大,虽然其确实可产生锻炼双脚肌肉的效果,惟,由于该等作动方式单调,坐姿角度固定而缺乏变化,所以本创作人于多年前针对此缺点,发展出一种“上下坡运动车”并提出申请,经中国专利局批准的公告号为252353号,其中该运动车主要特色在于设计一偏心轮及一减速箱,该减速箱穿设有一曲轴杆并于二端部各设一踏板,由偏心轮上所活固的拉杆,使该曲轴杆二百转时该偏心轮为一转,进而使该减速箱为前俯后仰的弧状前后往复,而该减速箱俯仰的同时可致令刹车机构的刹车片与该摩擦轮紧密或松贴触,进而达到上坡上仰脚踏吃力,下坡下俯脚踏省力的功效。上述的运动车使操作者在作动时能更符合人体工学,更深具变化,然本创作人不因此而自满,经由多次实验研究后,更在原有结构上精进改良,而发展出一种创新的产品。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下坡的运动车,其结构简单而大幅降低组装成本。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上下坡的运动车,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座体,该座体具有向上延伸的数支杆;一托架,设于该座体中央支杆顶端,其具有二自由端,分别组接一把手架及一座椅;一提供运动时阻尼的阻力轮,枢设于该座体前端支杆上;一驱动轮,枢设于该座体中央支杆中段部位,该驱动轮是与该阻力轮相连结,一曲轴杆,穿设该驱动轮及该座体中央支杆,该曲轴杆二端各设有一提供人脚踏抵施力的踏板;一飞轮,枢设于该座体后端支杆上,该飞轮是与该驱动轮相连结,一凸柱,设于该飞轮的端面上,该凸柱是相对该飞轮的轴心呈偏心设置,一拉杆,其一端枢设于该凸柱上,另一端枢设于该托架上。其中还包含一第一连结件及一第二连结件,概呈带状,该阻力轮是由该第一连结件连接于该驱动轮,该驱动轮是由该第二连结件连接于该飞轮。其中该第一连结件及该第二连结件,是为一皮带,该阻力轮、该驱动轮及该飞轮的周面上分别相对其轴心环设至少一沟槽,使该第一连结件及该第二连结件绕设其中。其中该第一连结件及该第二连结件,是为一链条,且该阻力轮、该驱动轮及该飞轮皆为齿轮,用以与该第一连结件及该第二连结件相互啮合。其中该阻力轮一端同轴固设一第一传动轮,该第一传动轮是由该第一连结件连接于该驱动轮。其中该驱动轮一端同轴固设一第二传动轮,该第二传动轮是由该第二连结件连接于该飞轮。其中还包含有一中间轮,该驱动轮是连接于该中间轮,并由该中间轮连接于该飞轮。其中该拉杆的一端具有一套接于该凸柱上的套筒。为使审查员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结构和特征,以下配合附图及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其中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图4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仰视图;图5是本技术中间轮与飞轮的连结关系图;图6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首先,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上下坡的运动车20,包含有一座体22,其具有一概呈I字型的底粱24,一直杆26,是自该底粱24中央往上延伸,该直杆26顶端是枢设有一托架28,概呈弓型,其具有二自由端,用以分别组接一把手架32及一座椅34,一支撑架36,设于该底粱36前端,是由概呈拱状的二夹持片所组成,该二夹持片侧边分别相对凹设有一嵌槽362,一架杆38,是设于该底粱24后端;一阻力轮42,用以提供运动时的阻尼,其一端由一轴杆43同轴固设一第一传动轮44,该第一传动轮44的周面上相对其轴心环设一沟槽,由平移该轴杆43使其进入该嵌槽362中,用以使该阻力轮42枢设于该支撑架36上;一驱动轮46,枢设于该轴杆26中段部位,该驱动轮46的周面上相对其轴心环设一沟槽,一曲轴杆48,穿设该驱动轮46及该直杆26,该曲轴杆48二端各设有一踏板49,用以供人脚踏抵施力,且该驱动轮46一端以该曲轴杆48为同轴固设一第二传动轮51,该第二传动轮51的周面上相对其轴心环设一沟槽,一第一连结件52(就本实施例而言为一皮带),是绕设于该第一传动轮44及该驱动轮46的沟槽中;一中间轮54,枢设于该架杆38中段部位,该中间轮54的周面上相对其轴心环设一沟槽,一梢杆55,穿设该中间轮54及架杆38,该梢杆55的一端是固设一第三传动轮56,该第三传动轮56是为一齿轮,一第二连结件58(就本实施例而言同样为一皮带),是绕设于该第二传动轮51及该中间轮54的沟槽中;一飞轮62,枢设于该架杆38顶端,该飞轮62亦为一齿轮,用以与该第三传动轮56相啮合,一凸柱622,设于该飞轮62的端面上,该凸柱622是相对于该飞轮62的轴心呈偏心设置,一拉杆64,其一端具有一套筒65,用以套接于该凸柱622上,另一端是连接于该托架28上;由以上构件,举例说明本技术的作动如下请参阅图6,当使用者坐于该座椅上,并以双脚踩踏各该踏板49,双手握持该把手架32后,即可于各该踏板49上脚踏施力,此时由该曲轴杆48的带动,将使该驱动轮46运转,间接使该第二传动轮51同向转动,其中,该驱动轮46及该第二传动轮51分别由该皮带52、58与该第一传动轮44及该中间轮54相互连动,该中间轮54又与该第三传动轮56同向运转,间接使该飞轮62转动,此时该拉杆64亦随该飞轮62转动而上下位移,进而使该托架28亦同步形成前俯后仰的往复运动,达成上坡上仰脚踏吃力,下坡下俯脚踏省力的功效。值得补充说明的是,本技术除了以皮带来连结各轮以外,亦可以链条取代皮带来做连结,而为配合此链条的设计,各该轮皆为齿轮结构,此外,本技术的各轮间并非局限于上述的连结形式,该阻力轮亦可直接与该驱动轮连结,或者该驱动轮与该飞轮直接连结,皆能达成本技术的创作目的。综合以上所述,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而符合人体工学的运动车,实为一项新颖的设计,本技术符合新型专利的条件,故依法提出申请。权利要求1.一种上下坡的运动车,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座体,该座体具有向上延伸的数支杆;一托架,设于该座体中央支杆顶端,其具有二自由端,分别组接一把手架及一座椅;一提供运动时阻尼的阻力轮,枢设于该座体前端支杆上;一驱动轮,枢设于该座体中央支杆中段部位,该驱动轮是与该阻力轮相连结,一曲轴杆,穿设该驱动轮及该座体中央支杆,该曲轴杆二端各设有一提供人脚踏抵施力的踏板;一飞轮,枢设于该座体后端支杆上,该飞轮是与该驱动轮相连结,一凸柱,设于该飞轮的端面上,该凸柱是相对该飞轮的轴心呈偏心设置,一拉杆,其一端枢设于该凸柱上,另一端枢设于该托架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坡的运动车,其特征在于,其中还包含一第一连结件及一第二连结件,概呈带状,该阻力轮是由该第一连结件连接于该驱动轮,该驱动轮是由该第二连结件连接于该飞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下坡的运动车,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连结件及该第二连结件,是为一皮带,该阻力轮、该驱动轮及该飞轮的周面上分别相对其轴心环设至少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上下坡的运动车,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座体,该座体具有向上延伸的数支杆;一托架,设于该座体中央支杆顶端,其具有二自由端,分别组接一把手架及一座椅;一提供运动时阻尼的阻力轮,枢设于该座体前端支杆上;一驱动轮,枢设于该座体中 央支杆中段部位,该驱动轮是与该阻力轮相连结,一曲轴杆,穿设该驱动轮及该座体中央支杆,该曲轴杆二端各设有一提供人脚踏抵施力的踏板;一飞轮,枢设于该座体后端支杆上,该飞轮是与该驱动轮相连结,一凸柱,设于该飞轮的端面上,该凸柱是相对该飞轮的轴 心呈偏心设置,一拉杆,其一端枢设于该凸柱上,另一端枢设于该托架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惠南钟纪丰董子恒
申请(专利权)人:余惠南钟纪丰董子恒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